四大名山说开去之峨眉山

来自星球故事
Ranger讨论 | 贡献2021年12月23日 (四) 22:47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峨眉山综述(四大名山说开去之峨眉山篇1)

按惯例,先讲讲场面话,峨眉山,普贤菩萨的法定道场;位于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

整个山区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其中主峰高(就是大峨眉,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讲的峨眉山)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

景区内其中特别是山中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700~850米,也就是得仰着脸抬着头的看绝壁险崖,很累,但对治疗颈椎病很有点疗效,很适合见天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

同时,峨眉山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但是这话也就听听吧,称道国内的山的形容词,诸如什么“秀”、“幽”、“静”等等一概都别信,因为在今天,全是一个字,叫“闹”,其中特别是向峨眉山这样大名鼎鼎的景区,我想,去过的应该深有感触吧。

峨眉山整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可视度高、面积庞大,这个“可视度高”可真不一般,著名的杂志“中国地理杂志”专门做过一期专刊叫“天造的四川”,里面详细的介绍了四川的山川。

在书中有个论断叫中国大部分的极高山都在四川,所谓极高就是不仅高的吓人,而且很险峻,直上直下的,基本爬不上去,直不楞登的跟楼房差不多。

这些极高山有个基本统一的特点就是可视度,说白点就是你梦想着上了高山能看很远,登的高看得远嘛,但是等你费劲吧擦的登上去后很可能你得哭,因为百分之九十你什么也看不到,就和在飞机上是一样的,白云飘飘,不过也算一景吧;还剩下百分之十是你能看见雾,更有可能是雾霾。

但是峨眉山不同,峨眉山就能看见,能看见什么您自己去看吧,注意也极有可能只看见雾,但是雾和雾不同,峨眉山就是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场面话就是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其实通俗点讲就是云雾缭绕的很有点飘飘欲仙的味道看,当然这点关键是您得想,看不明白就使劲想,还不明白,那就是你“傻”,所以大家牢记最最经典的导游词:“全国山水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

峨眉山登山路线几近百里,对普通攀登者是绝对给力。不过现在随着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完善,最关键的登山索道就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问题,轻松登顶,去极顶俯瞰万里云海,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运气好的时候)。

峨眉山这地往西能看到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这是你中了头彩了);不过一般都能看到的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和北面的百里平川、大渡河、青衣江如铺锦绣(这个也得是一次头彩)。置身其中,一览众山小还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另外在峨眉金顶还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四大绝景。这些都是据导游讲的峨眉山最壮美的奇观,但是我看也就一般,因为大部分的高山都这样,高山都有云海,都有透过云海的光,不是加上普贤菩萨就玄妙奇观了,所以说千万别带着一腔热血和满心期待去看这些,这样你的失望之情绝对溢于言表,我敢肯定,普贤菩萨和导游小姐都会不愿意你的。

峨眉山名称的由来有很多,关于这些个由来、传说等等,要是亲自去峨眉山的话,导游小姐都会给你讲,但是千万记住一点,所有跟佛教挨边的名称和起源全是骗人和杜圌撰的,峨眉山在佛教还没传到中国的时候,甚至释迦摩尼还没创立佛教的时候就叫峨眉山,峨眉山应该是四大名山里就名称而言最古老的一个,关于名称来源的说法千奇百怪,但就名称而言我觉得比较靠谱的有两种说法,当然都是人猜的,猜的好点是古人猜的,猜的一般点的是没那么古的古人猜的。

古人猜的:峨眉山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后嫌蛾字不好,改成峨眉。

这个蛾眉本身我就很想不明白,总不能是蛾子的眉毛吧,蛾子有眉毛吗?要是没有,那什么样的眉叫蛾眉呢,我查了很多资料给我的解释是“黛眉”,大概齐就可以叫蛾眉了,但是什么又是“黛眉”呢?黛眉就是女子的眉,这是包括专家和百度给我的答案,我很无语。

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想明白了,其实蜡笔小新的眉就是黛眉,就是蛾眉,大家可以再看看小新那天下闻名的黛眉。不明白的就去趟峨眉山,然后晚上找个网吧点播下蜡笔小新动画片看看,估计就明白了。

没那么古的古人猜的(个人觉得这个比古人猜的更靠谱):秦朝以前,岷江以西和以南,统称为夷蛮之地,峨眉山不幸也在这个地区中,很是落后和荒芜,当然还有著名的夜郎啊什么的。

不过蛮夷之地也是地,也有名字,当然不会是有文化的汉人起的,完全是“蛮夷”之人起的,所谓“蛮夷”之人就是我们现代的彝族的祖先,彝语中的大石头之音就是“俄沫”,想当时的峨眉山,那可是真正的荒山野岭,不仅荒而且险,只有那些少数民圌族的人才是这里真正的始祖。

所谓“俄沫”,就是现在被佛教徒们渲染得一塌糊涂的所谓“金顶舍身崖”,在那会就是一大石头(不过现在其实也还是块大石头),彝人很有远见,看到了这座大山就知道以后这座大山一定就这块破石头最出名,就管这山叫“俄沫山”,后来的汉人迁入后听其音也就开始叫,“俄沫、俄沫”的叫开就成了现在的峨眉山了。

这个是我根据部分记载综合考量后总结的,峨眉山的名字很早就出现了,包括我国著名的地理史料“水注经”,都称其为峨眉山,我个人认为既然很早就有这个称谓,必然是少数民圌族起的,因为那地儿就是人家的地儿,名字也当然该用人家的。

说点古人称赞的吧:峨眉山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天下”的美称。

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就是蜡笔小新的黛眉样子),远远望去,双圌峰缥缈,犹如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

在美丽的天圌府之国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各个著名景点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其中的峨眉山就称之为“秀”(另外著名的青城山称之为“幽”等等吧),当然这些名词要是论意思还真是说不出来,都得亲身去体会,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提醒,要想体会,必须找旅游淡季去,或许大家能看出点意思来,不会像我等俗人,看了半天,啥也没看出来,不过我觉得中国人这么多,一定有很多人能体会出来的。   

成都和重庆的历史纠葛“一”(四大名山说开去之峨眉山篇2)

和其他四大名山不同的是峨眉山名称的久远,既然久远就不得不说下最早峨眉山这地儿的开发和发展,先说下我见到的最可笑的史料记载就是关于峨眉山的:

明末胡世安著的《译峨籁》,该书卷之六“宗镜记”称:“周威烈王时,有宝掌和尚名千岁,始生时,手掌有印文,来礼普贤,设像供养。

大家看到了吧,多少有点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周威烈王是那个时代的?生的时候不知道,死的时候是公元前402年,就是我们的周朝,那会别说有什么宗教,连和尚这样时尚的职业都没影呢(那会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虽然已经创立了佛教,但佛教那会在印度还没完全站住脚跟了,就更别说释迦摩尼的小弟普贤独自出来闯天下了),就更说不到什么之虚乌有的宝掌和尚了。

不过,据说宝掌和尚这人到可能是真有,但绝对不可能在周朝就出来,要是能冒出来的话绝对是真实版“时空穿梭剧”,猜这个的古人“胡世安”看着名字就知道绝对胡诌!

在历史上,这个周朝说的好点是个朝代,其实就是一个大一点的联盟部落,国家版图也就黄河中游一带周边那么大,别说峨眉山了,连四川那会还没归到所谓的中原王朝,那会人家那地儿压根就和我们的“汉文化”和包括佛教“普贤大师”没一丁点儿的关系。

所以我必须正式的告诉大家,所谓古书,很多东西也是猜的,看着貌似相对靠谱点就是因为他猜得比我早,而我的猜想很可能就会依据他猜想而已,关于这个“胡世安”我不知何许人也,但是这本《译峨籁》至今被奉为宝书,其实我到觉得就算是他想给峨眉山是普贤大师的法定道场这件事上贴点金也犯不上这样的胡说八道吧。所以说古人很多书也是瞎扯,都是猜的。

既然峨眉山的历史渊源如此之深,那说到峨眉山就不得不说下四川的历史,峨眉山能有今天的成绩绝对是和当地的衣食父母“四川”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四川,绝对堪称贯穿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省份,屡兴屡衰,也正是这样的传奇历程和韧劲才造就了峨眉山的今天。

四川史称巴蜀,简单说就是巴国和蜀国,更直白的就是现在的成都(蜀)和重庆(巴),巴国多山,山民靠打猎为生,所以大部分都比较彪悍;蜀国多水,钓鱼为生一般都比较安静,安静就容易让人思考,就出文人,所以说这“巴”“蜀”要是能安安稳稳的搅合在一起,就绝对能文武兼备(但是历史上这两地还真是纠葛不断),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文武兼备造就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绝对另类的“天圌府之国”。

巴蜀的历史和峨眉山的发展密不可分,所谓“巴蜀兴而峨眉兴”毫不夸张,既然峨眉山的名称是远古流传的,那我们就从“巴蜀”最最远古的“开明王朝”说起。

先说蜀国(不好意思我实在是找不到巴国的最早的史料),蜀国的丛帝鳖灵(这名字起的很有个性)是蜀国开明王朝的创立者,据说也是一代明君(一般创立国家第一任君主的都比较明)。

有的古书说这个丛帝是“周”分封的,敢这样说的人不仅是傻!而且呆!中原最早的夏商周三个朝代说好听点是朝代,严格意义上讲其实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部落,后期最牛的周朝版图也就现在的华中地区,政圌权范围连现在的湖北都没过去,就跟别说更远的巴蜀了。

虽然扯点,但是应该说这是所有史料中,记载的最早的关于四川蜀地(从知道这地儿开始起,这个巴和蜀就没少了掐,到现在也是,就是现在谁也不diǎo谁的成都和重庆)的统圌治者。

关于他的王朝统圌治的故事很少见,这些都是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定的,大家有空的话可以看下中国地图,四川是个四面环山的省份,就是所谓的盆地,四川盆地内海拔只有300-700米,但是四周全是海拔1000-4000米的山,这个山可不是一般的小山,都是极高山,也就是说都是和峨眉山差不多的高山,不在于多高而在于险峻,山基本全是笔直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极高山。

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早期中原政圌权根本没有能力和可能完成这样翻山越岭的远征,也就形成了中原文明达不到的空白,同样导致了以中原王朝为核心的文化记载关于这一段的历史描述基本空缺,但是这一切随着丛帝的后人开明12世统圌治后就得到了改变。

开明12世(以下简称开明)继位任蜀王期间,蜀国由于多年承平,国家势力还相当强大。在与东面强邻巴国的几次边境战争中,都以蜀军的胜利而告终,胜利的开明稳定的统圌治着他的国家,同时国家的富饶和胜利者的荣耀使得他空前的自信和自大,很自然也肆无忌惮得释放了所有的欲圌望,这个开明最大的欲圌望就是爱玩。

据说他大兴土木,修建了七宝楼和望妃楼等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均用珍珠为帘。可惜,这都是大家想像的,几千年后的今天这些东西要是还能留下那就不是什么楼了,那是长城!

开明不仅建楼,他还造船,建造了豪华的鹦鹉舟。出巡时,除了文武百官相随外,还有大量后宫美女和警卫部队,看着很是拉风,确实很威风,也很有气魄,但是这样的举动,在那个朝代绝对是劳圌民圌伤圌财,几千年之后也有这样一个混圌蛋皇帝叫:乾隆,也这样的耀武扬威的出游,不过有后来的好事者和奴才们不以为耻和劳圌民圌伤圌财,反而还为此编写了很多的剧本和书籍来炫耀,实际上这种政圌府行为的后果谁都知道。

好玩的开明挖空心思的变着花样玩,当然他所研发的娱乐项目和娱乐精神都被当时仅有的邻国巴国时刻关注着,在和蜀国竞争中屡战屡败的巴国的危机感很严重,很有志气。

这个巴国不仅十分关注蜀国主要统圌治者的动态,而且还得多方联络内外援帮忙,一心希望能找个机会一举解除这历史悠久的威胁。

在巴国的不懈努力下,开明的弟弟苴侯终于被处心积虑的巴国用重金和许诺收买了,巴国许以合作干掉开明后,由巴国出面支持和辅助他当蜀王,并且绝对保证,继位后能比他哥哥还玩的乐和,而且很可能更乐和,苴侯对于美好前景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这种对于前景的无限向往和追求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前提,你必须具备实现这些的能力,事实证明开明不只是“一个”蠢人,他们家族“都是”蠢人。

这个弟弟苴侯利令智昏的准备干掉开明,但是还没筹备好就被开明发现了,更为可悲的是被开明发现后的苴侯很怂的马上和盘推出了自己的计划和盟友,期望得到老哥的谅解。下场估计谁都知道,历史上,造圌反这项事业事从古至今就没听说能坦白从宽的,清楚了全部计划的开明干净利索的收拾了苴侯,随后单方面宣布巴蜀再次开战。

要说这个蜀国还真是有点底子,虽然这个开明没少了折腾,但是一说开战还真不含糊,同时这个失去了内奸支持的巴国不知道是因为国力还是能力问题,反正还是没干过蜀国,被打的节节败退。

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无奈的巴国想到了外援,想到了遥远的中原,想到了最近的秦国,貌似只有秦国才是巴国的希望。


成都和重庆的历史纠葛“二”(四大名山说开去之峨眉山篇3)

秦国;当时中原战国列强中实力最强劲的帝国,在巴国求援的时候,秦国当政的是年轻有为的秦惠文王,这就是把倡导改革的商鞅五马分尸的主儿,说实话,这还真是位明白人,虽然分了商鞅报了仇,但是没分了商鞅制定的政治体圌系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是个彻彻底底的穷国,穷到别人都懒得打他,打完他还得掏钱养活他,这就很纠结了。

秦国当时基本就穷到这个地步,但是所有的一切从商鞅入秦开始变法就改变了,变了很多,商鞅变法内容很多,但是我总结了最核心的就两条:

第一条就是发展了自圌由经济,之前的秦国制度和周朝一样,原始共圌产主义,大锅饭大锅煮,大家都有的吃,吃完了就大家一起挨饿。

商鞅变法改变了这些,很多年很多年之后有个人发展和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提炼出更为精炼的词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很有效果。

商鞅在秦国就开始了这样的变法,秦国人从大锅饭一下过渡到了自己给自己干活,赚自己的钱,大家都很兴奋,而且是只要愿意干活就有的赚,就能比懒人赚得多,很快,大家都很来劲儿,简单说秦国经济就在一部分人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了。

第二条就是鼓励战功,鼓励大家杀人(当然是战场上啊),敢杀人就给爵位,有爵位就有土地,有土地就有钱,这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声明一点,这是商鞅发明的,对商君和法家“赞”一个。

问题是怎么算这杀了多少人,就简单点,出去打仗,打完了查人头,你交几个人头就是升几级,从此人头就有了另一个名称:“首级”(名词发明者是商鞅,再赞一个),从此人头就很值钱了,要不说秦国人打仗不抢钱,抢人头!

由此,变法后的秦国军队被关东六国共称为虎狼之师,就是因为这帮家伙打起仗来别的不干,就抢人头,太狠了。

两条就解决了所有问题:国家不富强、军队无斗志;看看这就是水平,值得借鉴。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强大了,自圌由经济搞得活,人们都有钱;而且军队嗷嗷叫,就等着出去抢人头,抢了人头就得给地儿,有了地也就更有钱(房地产一向比较火)。

当时的秦惠文王这会正发愁没地儿占哩,这会的中原六国还不向之后那么怂,当时也是个个都不好惹,打不好没准儿让别人升一级,想扩大地盘就得另想办法,地图上秦国(陕西)下面就是四川,比较近也比较靠谱,再加上一个帮忙的,还等什么啊,就打他!

方向是想好了,但是之前的问题还是问题,这块地儿早就想打,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怎么过去,过不去你打谁?为此,秦惠文王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当时很多秦国的大臣对此提出异圌议。

第一巴蜀很穷,比秦国还穷,而且穷山恶水(巴全是山,蜀全是水),还动不动发水灾,也就是打完了谁养这地?

第二就比较简单:没法过去。

但是秦国著名的将领司马错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蜀国的水是可治的,有水总比没水强,而且占据巴蜀之地后顺长江而下就能攻击最大的敌国“楚”,那时候没有航母,所谓的战舰也就是大一点的木船带个帆,你可以想下都是那样的背景和战备下能顺江而下是个什么势头。讨论结果是司马错胜,倒不是别人辩不过他,主要是谁说能打谁就去,大家都不愿意干这活,既然你说能打,那你去吧,剩下的问题就是司马错怎么打他了。

巴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外交建议:共同灭了蜀国,实话实说这还真可谓是瞌睡了给了个枕头,双方很快就此事达成了一致,我出兵,你打援手。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军在大将司马错和相国张仪的率领下,沿着崇山峻岭中一条名叫金牛道的崎岖小路逶迄南来。

这条被叫作金牛道的古道,是后来巴蜀和中原之间联系的重要通道,北起陕西勉县,经阳平关到白水关,再到广元昭化,然后南下剑门关到达成都平原。关于这条重要通道的来历,有一个近乎于神话的故事:

据说,秦惠王一直找不到进入巴蜀的路,于是派工匠造了五头石牛,放在与蜀国接壤的边境山上。每天晚上,他都叫人到牛屁圌股后面倒上一筐金子,第二天再派人把它们收拾回去,并向人宣称,这是五头神牛,天生就能拉金子。

很快,这件事就被蜀国的开明得知后,这个贪财的家伙马上派使者前往秦国,想向秦惠文王讨要这五头金牛,哪怕是给一头也行啊。

秦惠文王立即爽快地答应了,别一头了,都给你吧,不过你得自己想办法拉回去,乐的屁颠颠的开明大喜过望,马上指示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把这能拉金子的牛给我拉回来,为了运这五头牛回四川,开明派出了五位力大无穷的大力士前往搬运,见山开山、见水搭桥,居然就整出这么一条路来,就这就著名传说的“五丁开山”的传说由来。

这只是一个传说,当然历史不是这样的,事实上,秦蜀之间虽然横亘着秦岭、米仓山等高大陡峭的山脉,但自古以来其实就一直有一条险要的小路相通。之前只是在民间通晓,但是现在很不幸,这条路被有心的秦国人发现并利用了。

结果很简单,虎狼之师绝对不是盖得,更而况后面还有个巴国帮忙,两下夹攻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开明王朝,开明也被乱军所杀,但是据说开明的一个叫“泮”的儿子领着三万人从云南逃到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并在螺城(今越南东英县)建立了一个新的小国家,自称安阳王。这个小政圌权由于远离中原,又存活了一百多年,直到了后来被南越王赵佗(这厮也是秦国的将领)给灭了。

蜀国被灭了后,这个可怜的巴国,或许是没听说过唇亡齿寒的道理,虎狼之师也没搬师,顺手就把他也收拾了,难兄难弟就都别埋怨了,还真是同呼吸共命运啊。

从这会起,这两国就再没分开过,一直被人合称为巴蜀。合并是合并了,但是两地人的性格差异从一开始就有着鲜明的对比,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里,同是四川人的两地人会形成迥异的性格特征,同时两地还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互相的看不上和不待见,我觉得这个应该就是历史源远流长的根源。

成都人传承了历史上蜀人“性情柔弱、典雅含蓄、头脑机敏、多礼尚文、喜游乐、重饮食”等等。

重庆人也继承了巴人“性情刚烈、热情豪爽、果敢忠义、重然诺、轻生死”的等等。

大家有朋友或本身就是四川人和重庆人的话倒不妨对照一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