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的版本间的差异
(建立内容为“从今天起,我们开一门新课——观音信仰史。首先,讲一下儿它的前课——观音的前世今生。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的新页面) |
|||
第1行: | 第1行: | ||
从今天起,我们开一门新课——观音信仰史。首先,讲一下儿它的前课——观音的前世今生。 | 从今天起,我们开一门新课——观音信仰史。首先,讲一下儿它的前课——观音的前世今生。 | ||
+ | |||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三大主神。大乘佛教兴起于公元前、后的菩萨行者运动,而观音菩萨就是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观音信仰,它不单纯地是一个佛教理论信仰,它还是佛教神祇信仰的主要体现之一!是整个大乘佛教的理论和大乘佛教的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支撑点!是大乘教和净土教教义之间的连接点!是外来佛教和中国本土儒教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 |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三大主神。大乘佛教兴起于公元前、后的菩萨行者运动,而观音菩萨就是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观音信仰,它不单纯地是一个佛教理论信仰,它还是佛教神祇信仰的主要体现之一!是整个大乘佛教的理论和大乘佛教的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支撑点!是大乘教和净土教教义之间的连接点!是外来佛教和中国本土儒教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 | ||
+ | |||
观音信仰以中国为中心,波及古代汉语覆盖的亚洲文化圈。有人说——观音信仰是半个亚洲的信仰!我觉得——说少了!观音信仰是整个亚洲的信仰!那么,观音信仰的前世今生是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作为整个观音史的前课,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儿这“六要素”,来回顾一下儿观音信仰的前世今生。 | 观音信仰以中国为中心,波及古代汉语覆盖的亚洲文化圈。有人说——观音信仰是半个亚洲的信仰!我觉得——说少了!观音信仰是整个亚洲的信仰!那么,观音信仰的前世今生是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作为整个观音史的前课,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儿这“六要素”,来回顾一下儿观音信仰的前世今生。 | ||
+ | |||
首先,第一个要素是——时间。观音信仰产生的时间点呢……我们不知道准确的时间点。但是大概能缩到一百年以内,就是在公元前后……跟基督耶稣诞生的时间是同时的。为什么呢?观音菩萨,“菩萨”这个词,最早在历史里出现,是在部派佛教的晚期,或者说——在小乘佛教晚期。大乘运动是由在家的居士组成的菩萨行者推动的,因此,“菩萨”这个词……“菩萨道”是明确的大乘佛教兴起的概念。观音作为大乘“菩萨道”的代表人物,祂是伴随着大乘佛教同时出现的!这个出现的时间点,就在公元前、后。 | 首先,第一个要素是——时间。观音信仰产生的时间点呢……我们不知道准确的时间点。但是大概能缩到一百年以内,就是在公元前后……跟基督耶稣诞生的时间是同时的。为什么呢?观音菩萨,“菩萨”这个词,最早在历史里出现,是在部派佛教的晚期,或者说——在小乘佛教晚期。大乘运动是由在家的居士组成的菩萨行者推动的,因此,“菩萨”这个词……“菩萨道”是明确的大乘佛教兴起的概念。观音作为大乘“菩萨道”的代表人物,祂是伴随着大乘佛教同时出现的!这个出现的时间点,就在公元前、后。 | ||
+ | |||
我们最早有文字记录“观世音菩萨”这个词,是龙树菩萨所写的《大智度论》,在《大智度论》里已经有观音名号了。龙树活跃在什么时代呢?他活跃在公元二世纪……大概就是公元150年至250年之间,龙树在这个时期在《大智度论》里提到“观音”这个词。所以,观音菩萨怎么着,祂也会早于龙树菩萨出生的年代!因此,观音信仰的年代,应该最早推到公元前、后一百年。这是一个我们可以斩钉截铁的结论。 | 我们最早有文字记录“观世音菩萨”这个词,是龙树菩萨所写的《大智度论》,在《大智度论》里已经有观音名号了。龙树活跃在什么时代呢?他活跃在公元二世纪……大概就是公元150年至250年之间,龙树在这个时期在《大智度论》里提到“观音”这个词。所以,观音菩萨怎么着,祂也会早于龙树菩萨出生的年代!因此,观音信仰的年代,应该最早推到公元前、后一百年。这是一个我们可以斩钉截铁的结论。 | ||
+ | |||
关于观音信仰出现的时间点有没有异说呢?有!有一帮学梵文的法国学者和美国学者。早期大乘佛教的教团,他们的教团主体是来自于部派佛教时期的大众部僧侣。大众部僧侣有一本儿经书,叫《大士经》,这些学者根据梵文词汇尾音的变化和《大士经》中尾音的变化作对比,得出一个结论——观音信仰出现在公元五世纪后,就是……公元400年以后。他们又在公元五世纪的马土腊【旧译:秣菟罗,亦译:马图拉】佛教雕像中找到了一些对应的梵文,来支持他们的例证,指出——观音菩萨的出现,跟北印度的一个特殊僧团有关!观音菩萨最初只是被这某几个特殊的僧团所特别崇拜,后来才发展到广泛为一般的僧人和平民所奉养。而这几个特殊僧团在教义上,是受到了近、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影响。 | 关于观音信仰出现的时间点有没有异说呢?有!有一帮学梵文的法国学者和美国学者。早期大乘佛教的教团,他们的教团主体是来自于部派佛教时期的大众部僧侣。大众部僧侣有一本儿经书,叫《大士经》,这些学者根据梵文词汇尾音的变化和《大士经》中尾音的变化作对比,得出一个结论——观音信仰出现在公元五世纪后,就是……公元400年以后。他们又在公元五世纪的马土腊【旧译:秣菟罗,亦译:马图拉】佛教雕像中找到了一些对应的梵文,来支持他们的例证,指出——观音菩萨的出现,跟北印度的一个特殊僧团有关!观音菩萨最初只是被这某几个特殊的僧团所特别崇拜,后来才发展到广泛为一般的僧人和平民所奉养。而这几个特殊僧团在教义上,是受到了近、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影响。 | ||
得出这个结论来,是学梵文的这帮学者……做经书考据学的这帮学者最常犯的一种错误。不能说——他们的论据没有理!但是,只能说——他们这叫“理论脱离了实际”。因为语言学的变迁,它只是历史的一面——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它不光是有语言上的变迁,它还有在历史上实实在在留下的痕迹。 | 得出这个结论来,是学梵文的这帮学者……做经书考据学的这帮学者最常犯的一种错误。不能说——他们的论据没有理!但是,只能说——他们这叫“理论脱离了实际”。因为语言学的变迁,它只是历史的一面——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它不光是有语言上的变迁,它还有在历史上实实在在留下的痕迹。 | ||
+ | |||
首先,大众部的这本儿《大士经》,它在历史上经过多次的修订,所以有些梵文的发音和词汇的变迁它实属正常;第二点,我们讲“净土宗发展史”的时候儿就明确说过——净土信仰确实受到了近、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的影响,而观音菩萨作为净土信仰的核心神祇,跟着阿弥陀佛一起受点儿影响,那再正常不过了!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个证据也不能作为铁证。 | 首先,大众部的这本儿《大士经》,它在历史上经过多次的修订,所以有些梵文的发音和词汇的变迁它实属正常;第二点,我们讲“净土宗发展史”的时候儿就明确说过——净土信仰确实受到了近、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的影响,而观音菩萨作为净土信仰的核心神祇,跟着阿弥陀佛一起受点儿影响,那再正常不过了!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个证据也不能作为铁证。 | ||
+ | |||
为什么观音信仰的诞生肯定不是这个“公元五世纪”呢?历史是有证物的!我们后面会讲到完整的观音教史课,其中就包括专门的观音造像发展史。 | 为什么观音信仰的诞生肯定不是这个“公元五世纪”呢?历史是有证物的!我们后面会讲到完整的观音教史课,其中就包括专门的观音造像发展史。 | ||
+ | |||
公元五世纪初,就是在公元420年,在中国甘肃的小积石山炳灵寺,我们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座观音菩萨的造像,这也是我们最早的(观音)造像。另外,季羡林先生在《佛教十五讲》里讲过一个人,就是——公元五世纪初的高僧法显,在他的西行求法过程里写过一本书,叫《佛国记》。书中说——在马土腊地区看到般若学、观音、文殊非常地普遍……非常地流行! | 公元五世纪初,就是在公元420年,在中国甘肃的小积石山炳灵寺,我们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座观音菩萨的造像,这也是我们最早的(观音)造像。另外,季羡林先生在《佛教十五讲》里讲过一个人,就是——公元五世纪初的高僧法显,在他的西行求法过程里写过一本书,叫《佛国记》。书中说——在马土腊地区看到般若学、观音、文殊非常地普遍……非常地流行! | ||
+ | |||
那,基于这两点,五世纪我们中国已经有了观音的雕像;五世纪我们的高僧到印度已经看到流行的观音信仰!那,基本上可以直接推翻——观音信仰来自公元五世纪这个时间点的异说。 | 那,基于这两点,五世纪我们中国已经有了观音的雕像;五世纪我们的高僧到印度已经看到流行的观音信仰!那,基本上可以直接推翻——观音信仰来自公元五世纪这个时间点的异说。 | ||
+ | |||
观音信仰出现的时间,我们就明确了!是公元前后。那么它出现的地点呢?地点只能说基本明确……只是基本!这个是有一些争议的,但是争议不大。这个地点在印度的东南方。 | 观音信仰出现的时间,我们就明确了!是公元前后。那么它出现的地点呢?地点只能说基本明确……只是基本!这个是有一些争议的,但是争议不大。这个地点在印度的东南方。 | ||
+ | |||
早期,我们中国的学者和印度的本土学者,认为——观音信仰最早形成于西印度的犍陀罗地区,和靠近西北印度的马土腊地区……因为这是法显在《佛国记》里所说。我在“相忘集”里专门讲过印度的地理分布,叫作“五天竺”——以中印度为中心……以中天竺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印,五个部分。大乘佛教,它最初的萌芽是诞生在中印度的,但是,它迅速就杀向了西北印,并且在西北印极度繁荣!观音信仰作为大乘佛教信仰的一部分,并且为高僧法显亲眼所见,所以,早期学者认为——它诞生于西北印度。 | 早期,我们中国的学者和印度的本土学者,认为——观音信仰最早形成于西印度的犍陀罗地区,和靠近西北印度的马土腊地区……因为这是法显在《佛国记》里所说。我在“相忘集”里专门讲过印度的地理分布,叫作“五天竺”——以中印度为中心……以中天竺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印,五个部分。大乘佛教,它最初的萌芽是诞生在中印度的,但是,它迅速就杀向了西北印,并且在西北印极度繁荣!观音信仰作为大乘佛教信仰的一部分,并且为高僧法显亲眼所见,所以,早期学者认为——它诞生于西北印度。 | ||
+ | |||
观音的这个出生地,它是符合大乘教义理的!但是,跟我们日常的理解有偏差。在我们的原始概念里,观音是在南边儿的……为什么?因为“华严经”所说呀!“华严经”在历史上翻译过三次,这一段儿都是一样的。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华严经”中说——于此南方有山,名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华严经·入法界品》,东晋佛驮跛陀罗译】。到唐代,般若【唐代密教僧人、译经家。姓乔答摩,尊称“般若三藏”。迦毕试国人】所译的,也是——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实叉难陀译的也是一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8 [唐]实叉难陀译 “八十华严”原文: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几个版本第一句都是这个“于此南方有山”。因此,我们中国人上来的概念就是观音在南边儿。 | 观音的这个出生地,它是符合大乘教义理的!但是,跟我们日常的理解有偏差。在我们的原始概念里,观音是在南边儿的……为什么?因为“华严经”所说呀!“华严经”在历史上翻译过三次,这一段儿都是一样的。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华严经”中说——于此南方有山,名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华严经·入法界品》,东晋佛驮跛陀罗译】。到唐代,般若【唐代密教僧人、译经家。姓乔答摩,尊称“般若三藏”。迦毕试国人】所译的,也是——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实叉难陀译的也是一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8 [唐]实叉难陀译 “八十华严”原文: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几个版本第一句都是这个“于此南方有山”。因此,我们中国人上来的概念就是观音在南边儿。 | ||
+ | |||
但是,这是从我们中国的角度看。从我们中国角度看——甭管祂在印度哪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在南边儿!但是,观音救难信仰,这个是以救水难而起的,并且祂救难也以救水难著称。从地理学上看——最早,这个信仰一定是居住在水边儿的部族所推崇的信仰。而西北印度呢?到处都是山——兴都库什山脉。它和宗教神灵的发源逻辑不太一致。 | 但是,这是从我们中国的角度看。从我们中国角度看——甭管祂在印度哪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在南边儿!但是,观音救难信仰,这个是以救水难而起的,并且祂救难也以救水难著称。从地理学上看——最早,这个信仰一定是居住在水边儿的部族所推崇的信仰。而西北印度呢?到处都是山——兴都库什山脉。它和宗教神灵的发源逻辑不太一致。 | ||
+ | |||
站出来系统推翻“观音诞生在西北印度”的这个观点,是佛学泰斗印顺。他认为——观音信仰应起于东方。这个“东方”不是指我们,是指“东天竺国”。他是以什么理论为依据的呢?他是以《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正法念处经》三部经作依据的。在这三部经中,有佛陀释迦牟尼家族的记录。 | 站出来系统推翻“观音诞生在西北印度”的这个观点,是佛学泰斗印顺。他认为——观音信仰应起于东方。这个“东方”不是指我们,是指“东天竺国”。他是以什么理论为依据的呢?他是以《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正法念处经》三部经作依据的。在这三部经中,有佛陀释迦牟尼家族的记录。 | ||
+ | |||
根据古代印度的王统传说——大天王、姓瞿昙的善生王、甘蔗王,他们都住在一个叫“补多罗城”的地方。这个补多罗城就是古释迦族的驻地。这一传说的谱系,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正法念处经》中虽然记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完全统一的,就是——传说中王统所在地叫补多罗,或者翻译拼音叫作PUTALA……布达拉,就是我们布达拉宫那三个字,又叫“补多洛迦”……实际就是普陀洛迦。 | 根据古代印度的王统传说——大天王、姓瞿昙的善生王、甘蔗王,他们都住在一个叫“补多罗城”的地方。这个补多罗城就是古释迦族的驻地。这一传说的谱系,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正法念处经》中虽然记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完全统一的,就是——传说中王统所在地叫补多罗,或者翻译拼音叫作PUTALA……布达拉,就是我们布达拉宫那三个字,又叫“补多洛迦”……实际就是普陀洛迦。 | ||
+ | |||
“观音授记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华严经”这些佛教经典中,所记录观世音菩萨所住圣地,它的梵语恰恰就是“补特拉”,就是汉译的——布达拉,或普陀洛迦。所以,我们刚批评完学梵语经书考据学的,我们又要表扬学梵语经书考据学的!因为,在没有其他历史遗存作为证据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从语言学上去寻找证据。同时,这三部经书都指出一个叫“布达拉”的地方是王统所在地,这个地方在东印度地区。 | “观音授记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华严经”这些佛教经典中,所记录观世音菩萨所住圣地,它的梵语恰恰就是“补特拉”,就是汉译的——布达拉,或普陀洛迦。所以,我们刚批评完学梵语经书考据学的,我们又要表扬学梵语经书考据学的!因为,在没有其他历史遗存作为证据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从语言学上去寻找证据。同时,这三部经书都指出一个叫“布达拉”的地方是王统所在地,这个地方在东印度地区。 | ||
+ | |||
但是,信仰的诞生地和观音圣地,它并不一定是完全重合的。就是说——这个地儿是圣地,但它不一定是信仰的诞生地。但是,应该不会相差太远。我们根据宗教学的基本原则推论——第一,观音信仰应该诞生在水边儿;第二,观音的圣地“布达拉”在东印度;第三,易行乘佛教诞生于南印度。结合印顺大师的观点,再根据“华严经”的描述,我们推测——观音信仰应该诞生在东南印度。 | 但是,信仰的诞生地和观音圣地,它并不一定是完全重合的。就是说——这个地儿是圣地,但它不一定是信仰的诞生地。但是,应该不会相差太远。我们根据宗教学的基本原则推论——第一,观音信仰应该诞生在水边儿;第二,观音的圣地“布达拉”在东印度;第三,易行乘佛教诞生于南印度。结合印顺大师的观点,再根据“华严经”的描述,我们推测——观音信仰应该诞生在东南印度。 | ||
+ | |||
观音信仰的发生,以观音菩萨为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人物,前三要素有了。但是,这个信仰最终的横空出世,用我们佛家的话说——还得有“一大事因缘”!用普通话说,就是——还得有起因、经过、结果。 | 观音信仰的发生,以观音菩萨为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人物,前三要素有了。但是,这个信仰最终的横空出世,用我们佛家的话说——还得有“一大事因缘”!用普通话说,就是——还得有起因、经过、结果。 | ||
+ | |||
观音信仰的缘起……最初的起因是什么呢?我们看到一颗大树,但是总是想知道说——这个种子是什么时候儿播种的?观音信仰跟我们讲过的“净土思潮”一样,它发源于印度,但是在传播的路径上,受到了多重文化、多重宗教信仰的影响。我们今天其实很难非常明确——观音信仰最初的本源。但是,通过历史的资料,我们大概可以回溯出来——在这个信仰的诞生之初,都受到过哪些思潮的影响。 | 观音信仰的缘起……最初的起因是什么呢?我们看到一颗大树,但是总是想知道说——这个种子是什么时候儿播种的?观音信仰跟我们讲过的“净土思潮”一样,它发源于印度,但是在传播的路径上,受到了多重文化、多重宗教信仰的影响。我们今天其实很难非常明确——观音信仰最初的本源。但是,通过历史的资料,我们大概可以回溯出来——在这个信仰的诞生之初,都受到过哪些思潮的影响。 | ||
+ | |||
观音信仰最初的本源基本可以明确为“三分说”——第一,叫作“印度本土说”;第二,叫作“中东说”;第三,叫作“佛教内生说”。 | 观音信仰最初的本源基本可以明确为“三分说”——第一,叫作“印度本土说”;第二,叫作“中东说”;第三,叫作“佛教内生说”。 | ||
+ | |||
首先,讲一下儿“印度本土说”。佛教,它是作为反抗婆罗门教的沙门主力出现的,但是,它反抗的是婆罗门教的教义!在神灵系统、宗教概念、修持方法等方面,还是大量地借鉴了本土的婆罗门教。比如——佛教最基础的“十二因缘法”里面,也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轮回概念和业报理论。在佛陀时代……以延续佛陀原说的小乘时代,在吸收婆罗门教这个方面是非常地小心和克制的!尽可能地避免和印度婆罗门教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甚至佛经早期是不允许使用梵语的……就是怕受到了婆罗门教用词的影响。 | 首先,讲一下儿“印度本土说”。佛教,它是作为反抗婆罗门教的沙门主力出现的,但是,它反抗的是婆罗门教的教义!在神灵系统、宗教概念、修持方法等方面,还是大量地借鉴了本土的婆罗门教。比如——佛教最基础的“十二因缘法”里面,也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轮回概念和业报理论。在佛陀时代……以延续佛陀原说的小乘时代,在吸收婆罗门教这个方面是非常地小心和克制的!尽可能地避免和印度婆罗门教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甚至佛经早期是不允许使用梵语的……就是怕受到了婆罗门教用词的影响。 | ||
+ | |||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阶段,婆罗门教的思想就大量地进入了佛教!异教思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推动大乘佛教的这个僧侣集团——大众部僧侣,他们自身的原因。当时,代表小乘佛教的是精英僧侣阶层——有部僧侣,他们受教育水平高,受的是经院哲学教育,传教的对象是王族、贵族和富裕阶层。而大众部呢?是大量的底层僧侣,受教育程度不高,传教的对象也是大量底层群众。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你的教育程度不高,那么,支配这个社会文化的宗教和习俗就更容易影响到你。大众部僧侣,他的宗教观念,实际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支配当时社会的婆罗门教的影响。这就好像我们中国老百姓,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生活观中起到支配作用的,也是儒家思想。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有一个深层的宗教和文化内核儿!印度大众部僧侣也一样,他们逃脱不了婆罗门教的影响。 |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阶段,婆罗门教的思想就大量地进入了佛教!异教思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推动大乘佛教的这个僧侣集团——大众部僧侣,他们自身的原因。当时,代表小乘佛教的是精英僧侣阶层——有部僧侣,他们受教育水平高,受的是经院哲学教育,传教的对象是王族、贵族和富裕阶层。而大众部呢?是大量的底层僧侣,受教育程度不高,传教的对象也是大量底层群众。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你的教育程度不高,那么,支配这个社会文化的宗教和习俗就更容易影响到你。大众部僧侣,他的宗教观念,实际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支配当时社会的婆罗门教的影响。这就好像我们中国老百姓,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生活观中起到支配作用的,也是儒家思想。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有一个深层的宗教和文化内核儿!印度大众部僧侣也一样,他们逃脱不了婆罗门教的影响。 | ||
+ | |||
印度是一个有史诗传统的民族!它从梨俱吠陀时代开始,就有“四吠陀”和两大史诗系统。他们以传唱啊、民间戏啊这种各种形式,在支配着印度的民间文化。因此,大众部的底层僧侣对于印度本土的神话和婆罗门教的神灵系统,它是非常熟悉的!在推动大乘佛教发展的过程里,他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东西引进了佛教。在观音信仰里,最典型的印度特点,叫作“随行现化”!什么意思呢?就是化身说。 | 印度是一个有史诗传统的民族!它从梨俱吠陀时代开始,就有“四吠陀”和两大史诗系统。他们以传唱啊、民间戏啊这种各种形式,在支配着印度的民间文化。因此,大众部的底层僧侣对于印度本土的神话和婆罗门教的神灵系统,它是非常熟悉的!在推动大乘佛教发展的过程里,他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东西引进了佛教。在观音信仰里,最典型的印度特点,叫作“随行现化”!什么意思呢?就是化身说。 | ||
+ | |||
神能化身,这是古代印度一种非常普遍的信仰形态。神灵,他会根据需要显化不同的形象。这个观点虽然不是印度文化所独有,但是,在印度的神祇信仰中,它会显得特别明显,特别悠久! | 神能化身,这是古代印度一种非常普遍的信仰形态。神灵,他会根据需要显化不同的形象。这个观点虽然不是印度文化所独有,但是,在印度的神祇信仰中,它会显得特别明显,特别悠久! | ||
+ | |||
佛教一开始是极力避免这个观念的!但是,过了不到五百年,大众部开始推动佛陀崇拜,并且开始神化佛陀的本生故事。神话时代一旦开始,“佛能化身”这个概念就立刻被从婆罗门教吸收过来了!因此,大乘佛教的诸佛、诸菩萨、诸神无不具备现化不同行相的能力。 | 佛教一开始是极力避免这个观念的!但是,过了不到五百年,大众部开始推动佛陀崇拜,并且开始神化佛陀的本生故事。神话时代一旦开始,“佛能化身”这个概念就立刻被从婆罗门教吸收过来了!因此,大乘佛教的诸佛、诸菩萨、诸神无不具备现化不同行相的能力。 | ||
+ | |||
那么,观音菩萨祂是谁的化身呢?在印度本土说中,观音菩萨的化身追溯到了梨俱吠陀时代一个远古的故事!《梨俱吠陀》里记录——人类的始祖是大梵天的第六个儿子,叫苏利耶,又叫日天。他长得特别丑!贼丑!许配给他的天女——阿湿波那【娑罗尼尤】看他太丑了,宁可变成一匹马也不嫁给他!苏利耶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也变成了一匹马,追向了草原。阿湿波那【娑罗尼尤】一看,感动了……有情马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 那么,观音菩萨祂是谁的化身呢?在印度本土说中,观音菩萨的化身追溯到了梨俱吠陀时代一个远古的故事!《梨俱吠陀》里记录——人类的始祖是大梵天的第六个儿子,叫苏利耶,又叫日天。他长得特别丑!贼丑!许配给他的天女——阿湿波那【娑罗尼尤】看他太丑了,宁可变成一匹马也不嫁给他!苏利耶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也变成了一匹马,追向了草原。阿湿波那【娑罗尼尤】一看,感动了……有情马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 ||
+ | |||
他俩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弟,就是印欧神话体系里最古老的神格之一,双子神——阿湿波。阿湿波的意思呢,是——马生的。所以,这个神又叫作——双马童。双马童代表什么呢?代表的是——曙光。这就和我们说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说”代表的日光接上了。 | 他俩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弟,就是印欧神话体系里最古老的神格之一,双子神——阿湿波。阿湿波的意思呢,是——马生的。所以,这个神又叫作——双马童。双马童代表什么呢?代表的是——曙光。这就和我们说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说”代表的日光接上了。 | ||
+ | |||
双马童在婆罗门教神话里是慈悲之神,祂具有三大神力——第一,慈悲助人;第二,闻声而至;第三,可以以神力治病。这三个特点看出来了吧?慈悲助人、闻声而至、以神力治病,这不就是观音菩萨的原型吗?在任继愈先生主编的宗教词典里,“双马童”这个词条后面明确的说——大乘佛教受其影响,塑造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形象。那,这一观点也受到印度学大家金克木的支持!一般涉及到梵文和印度学的问题,金克木先生,或者是季羡林先生,只要有一个确定了,我们基本就可以当作定论! | 双马童在婆罗门教神话里是慈悲之神,祂具有三大神力——第一,慈悲助人;第二,闻声而至;第三,可以以神力治病。这三个特点看出来了吧?慈悲助人、闻声而至、以神力治病,这不就是观音菩萨的原型吗?在任继愈先生主编的宗教词典里,“双马童”这个词条后面明确的说——大乘佛教受其影响,塑造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形象。那,这一观点也受到印度学大家金克木的支持!一般涉及到梵文和印度学的问题,金克木先生,或者是季羡林先生,只要有一个确定了,我们基本就可以当作定论! | ||
+ | |||
象征光明和慈悲的双子神,在婆罗门教里早已有之!但为什么会在公元前、后——这个时代,忽然被大众部引入了佛教,成为了观音菩萨呢?这里有一个宗教学上的历史猜测。公元前、后,这是一个什么时间点呢?公元纪年,又叫“基督纪年”——救世主耶稣诞生了。“大佛学史观”讲——在时间的横向上去比较佛教哲学的命题!观音的救苦救难信仰和基督耶稣的救世信仰……象不象?象不象?是不是有某种程度的相象? | 象征光明和慈悲的双子神,在婆罗门教里早已有之!但为什么会在公元前、后——这个时代,忽然被大众部引入了佛教,成为了观音菩萨呢?这里有一个宗教学上的历史猜测。公元前、后,这是一个什么时间点呢?公元纪年,又叫“基督纪年”——救世主耶稣诞生了。“大佛学史观”讲——在时间的横向上去比较佛教哲学的命题!观音的救苦救难信仰和基督耶稣的救世信仰……象不象?象不象?是不是有某种程度的相象? | ||
+ | |||
当时,控制着印度的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紧挨着印度的伊朗人也是雅利安民族的后裔。“救世思想”如果不是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也是从中东出现,快速向外传播了。佛教在相同的时间点就诞成了大乘菩萨道,“菩萨行”它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救世行动。这个时间上的连接性,说明——在公元前、后,以中东这个宗教摇篮为中心,附近的各民族、各地区普遍都受到了一股救世思潮的影响,从自己的宗教中孕育出相应的思潮,在寻找相应的神。佛教就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善神——双马童,成为佛教的一位体现慈悲精神的观世音。 | 当时,控制着印度的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紧挨着印度的伊朗人也是雅利安民族的后裔。“救世思想”如果不是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也是从中东出现,快速向外传播了。佛教在相同的时间点就诞成了大乘菩萨道,“菩萨行”它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救世行动。这个时间上的连接性,说明——在公元前、后,以中东这个宗教摇篮为中心,附近的各民族、各地区普遍都受到了一股救世思潮的影响,从自己的宗教中孕育出相应的思潮,在寻找相应的神。佛教就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善神——双马童,成为佛教的一位体现慈悲精神的观世音。 | ||
+ | |||
最初的观世音菩萨形象呢,在“印度本土说”里……两个传说……两个古老的传说里,观世音都是一匹马!一个,是双马童的善神传说;一个,是黑风海难的宝马救护传说。 | 最初的观世音菩萨形象呢,在“印度本土说”里……两个传说……两个古老的传说里,观世音都是一匹马!一个,是双马童的善神传说;一个,是黑风海难的宝马救护传说。 | ||
+ | |||
佛教徒考虑到诸菩萨都是人身,唯有观世音是畜身,实在不雅,也不尊敬,便将马头观音改作了男人身。我们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国,他就是一个勇猛丈夫。而藏传观音信仰呢,它是由莲花生大士跨越雪山传入的!所以,一开始传入,就是马头观音法——观音的形象就是马头的形象。这就是观音信仰来源的“三分说”中的第一个,叫“印度本土说”——观音信仰来自于婆罗门教的双马童“阿湿波”。 | 佛教徒考虑到诸菩萨都是人身,唯有观世音是畜身,实在不雅,也不尊敬,便将马头观音改作了男人身。我们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国,他就是一个勇猛丈夫。而藏传观音信仰呢,它是由莲花生大士跨越雪山传入的!所以,一开始传入,就是马头观音法——观音的形象就是马头的形象。这就是观音信仰来源的“三分说”中的第一个,叫“印度本土说”——观音信仰来自于婆罗门教的双马童“阿湿波”。 | ||
+ | |||
观音信仰来源的“三分说”的第二个,是“中东说”。我们在讲净土宗的时候,讲过——阿弥陀佛的来源就是“光明学说”,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藏传佛教认为——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互为因果!观世音就是在“因地”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就是在“果地”的观世音。净土信仰从印度北传的路径,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帕提亚高原的东部、阿富汗、新疆的西部……这条传播路径上,流传着伊朗的波斯古教——索罗亚斯德教。净土信仰和观音信仰都明显地受到了波斯古教的影响。 | 观音信仰来源的“三分说”的第二个,是“中东说”。我们在讲净土宗的时候,讲过——阿弥陀佛的来源就是“光明学说”,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藏传佛教认为——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互为因果!观世音就是在“因地”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就是在“果地”的观世音。净土信仰从印度北传的路径,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帕提亚高原的东部、阿富汗、新疆的西部……这条传播路径上,流传着伊朗的波斯古教——索罗亚斯德教。净土信仰和观音信仰都明显地受到了波斯古教的影响。 | ||
+ | |||
在波斯古教里,太阳神祂不是一个!祂是一组光明系列的神——有几位不同的光明之神。代表着无量的光的,是阿弥陀佛——祂是太阳神系统的一员。观音也是太阳神系统的一员。观音作为祂的护持菩萨来衬托祂,应该是什么呢?有两位象征着光明的波斯女神,被西方学者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原型: | 在波斯古教里,太阳神祂不是一个!祂是一组光明系列的神——有几位不同的光明之神。代表着无量的光的,是阿弥陀佛——祂是太阳神系统的一员。观音也是太阳神系统的一员。观音作为祂的护持菩萨来衬托祂,应该是什么呢?有两位象征着光明的波斯女神,被西方学者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原型: | ||
+ | |||
一位,是水之女神——当太阳从海里生出来的时候,什么映衬着光明呢?大海之水映衬着光明!所以,一位,就是这位象征着大海之水的水之女神。 | 一位,是水之女神——当太阳从海里生出来的时候,什么映衬着光明呢?大海之水映衬着光明!所以,一位,就是这位象征着大海之水的水之女神。 | ||
+ | |||
还有一个象征,是月之女神。因为,是以光明和黑暗对立,来隐喻善恶对立的善恶女神……这是索罗亚斯德教的一个教义——对应着阿弥陀佛无量日光的,那就是无量的月光。月光女神观世音!这一点,倒是跟中国的水月观音不谋而合……但是,祂们的义理是不一样的。 | 还有一个象征,是月之女神。因为,是以光明和黑暗对立,来隐喻善恶对立的善恶女神……这是索罗亚斯德教的一个教义——对应着阿弥陀佛无量日光的,那就是无量的月光。月光女神观世音!这一点,倒是跟中国的水月观音不谋而合……但是,祂们的义理是不一样的。 | ||
+ | |||
持有观音信仰起源于“中东说”的,主要是西方的希腊学学者。他们根据的是“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净土三经”中所描述的观音,和索罗亚斯德教中的两位女神进行对比的考证。但是,有两个明显的漏洞不支持“观音起源中东说”。 | 持有观音信仰起源于“中东说”的,主要是西方的希腊学学者。他们根据的是“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净土三经”中所描述的观音,和索罗亚斯德教中的两位女神进行对比的考证。但是,有两个明显的漏洞不支持“观音起源中东说”。 | ||
+ | |||
第一个,观音菩萨,祂在净土教出现之前就有了!祂是大乘教的代表人物,祂不是为净土教所创造的!只是因为祂出现的地点和净土教兴起的地点都在印度南方,所以,净土教一兴起就把观音菩萨信仰给吸收进来了。换句话说——在佛教史上,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师;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观音菩萨信仰出现的时间,要比阿弥陀佛信仰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嗯,不是“早得多”……“早”!最早的观音,跟西方世界和死亡轮回是没有关系的,祂的主要工作是现世救难工作。所以,把祂的诞生跟阿弥陀佛作深刻地捆绑是不合适的……虽然祂们都是“西方三圣”。 | 第一个,观音菩萨,祂在净土教出现之前就有了!祂是大乘教的代表人物,祂不是为净土教所创造的!只是因为祂出现的地点和净土教兴起的地点都在印度南方,所以,净土教一兴起就把观音菩萨信仰给吸收进来了。换句话说——在佛教史上,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师;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观音菩萨信仰出现的时间,要比阿弥陀佛信仰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嗯,不是“早得多”……“早”!最早的观音,跟西方世界和死亡轮回是没有关系的,祂的主要工作是现世救难工作。所以,把祂的诞生跟阿弥陀佛作深刻地捆绑是不合适的……虽然祂们都是“西方三圣”。 | ||
+ | |||
第二点,就是——观音,祂从北传的这一路上至今遗留的造像都是男性,就……不支持女神说。而且,这个男性造像,最开始还非常凶猛,他是逐渐女性化的。男性造型的观音为主体在历史上一共维持了六百年,直到宋朝,才正式改为了女神……这也是我们中国给改的。所以,“观音信仰来源中东说”以《无量寿经》为依据,以中国的观音女神对照索罗亚斯德的女神,这在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中是最站不住脚的。 | 第二点,就是——观音,祂从北传的这一路上至今遗留的造像都是男性,就……不支持女神说。而且,这个男性造像,最开始还非常凶猛,他是逐渐女性化的。男性造型的观音为主体在历史上一共维持了六百年,直到宋朝,才正式改为了女神……这也是我们中国给改的。所以,“观音信仰来源中东说”以《无量寿经》为依据,以中国的观音女神对照索罗亚斯德的女神,这在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中是最站不住脚的。 | ||
+ | |||
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的最后一个,就是“佛教内生说”。“佛教内生说”认为——观音信仰是发展到原始佛教期间,佛陀大悲救世信仰,通过了大乘菩萨行者这个运动,应用到了世俗社会的一个体现……因为,观音信仰有四大教义,这四大教义的核心精神就是两个字——大悲。但是,“大悲”这个精神,谓之以“大”……在早期佛教里,只有佛陀才能称为“大悲”,也只有佛陀才具有“大悲”这个功德。我在“通史”课“印度佛教史”里讲过这一课,叫作“十八不共法”——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这加起来称之为佛的“十八不共法”。 | 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的最后一个,就是“佛教内生说”。“佛教内生说”认为——观音信仰是发展到原始佛教期间,佛陀大悲救世信仰,通过了大乘菩萨行者这个运动,应用到了世俗社会的一个体现……因为,观音信仰有四大教义,这四大教义的核心精神就是两个字——大悲。但是,“大悲”这个精神,谓之以“大”……在早期佛教里,只有佛陀才能称为“大悲”,也只有佛陀才具有“大悲”这个功德。我在“通史”课“印度佛教史”里讲过这一课,叫作“十八不共法”——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这加起来称之为佛的“十八不共法”。 | ||
+ | |||
“大悲”,祂是一种无缘之悲!它不同于我们普通人,或者声闻弟子的那种“悲”。佛的大悲,是于六时之中,就是——在一切的时间段里,在观察着世间的众生……他们的善根、他们的苦难,然后,以各种方便之力来救济你、来度你。这种佛陀大悲现世救济众生的观念,实际是观音菩萨化现说法大悲救苦信仰的来源。 | “大悲”,祂是一种无缘之悲!它不同于我们普通人,或者声闻弟子的那种“悲”。佛的大悲,是于六时之中,就是——在一切的时间段里,在观察着世间的众生……他们的善根、他们的苦难,然后,以各种方便之力来救济你、来度你。这种佛陀大悲现世救济众生的观念,实际是观音菩萨化现说法大悲救苦信仰的来源。 | ||
− | + | ||
− | + | 观音菩萨从现实的救苦进入了净土教,成了阿弥陀佛西方世界接引的助手,是祂向神学领域发展的救难的一个范畴,也是救难信仰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对于临终的人来说——拔救你往生也是对苦难的解救!是对最大苦难的解救!是对人类 | |
+ | 终极劫难——死亡的拯救!所以,祂也是现世救难的一种自然延伸。 | ||
+ | |||
+ | 观音信仰来源的这个“佛教内生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点理论来证明——第一点,叫“成佛的规定性”;第二点,叫“观音所 | ||
+ | 救之难”……这两点来证明。 | ||
+ | |||
首先,是成佛的规定性。佛教的诸天神佛是同时出现的吗?当然不是啊……肯定有先、后啊!这个先、后顺序的规定呢?就是……佛教神祇系统出现顺序的规定性。两点!一点,叫“时间的规定性”;一点,叫作“地点的规定性”。这两点规定性很重要!它是从佛教神祇发展的……它是佛教神祇发展的一个理论依据。通过这个规定性,推出了多佛理论系统,推出了佛教……观音信仰从佛教内生的一个依据。 | 首先,是成佛的规定性。佛教的诸天神佛是同时出现的吗?当然不是啊……肯定有先、后啊!这个先、后顺序的规定呢?就是……佛教神祇系统出现顺序的规定性。两点!一点,叫“时间的规定性”;一点,叫作“地点的规定性”。这两点规定性很重要!它是从佛教神祇发展的……它是佛教神祇发展的一个理论依据。通过这个规定性,推出了多佛理论系统,推出了佛教……观音信仰从佛教内生的一个依据。 | ||
+ | |||
成佛的第一个规定性,是时间的规定性。首先,出现的是过去诸佛,比如过去七佛。然后,才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现在诸佛。最后,才有以弥勒佛为代表的的未来佛。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成佛是有先后顺序的,祂不能同时出现,或者跳着出现。 | 成佛的第一个规定性,是时间的规定性。首先,出现的是过去诸佛,比如过去七佛。然后,才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现在诸佛。最后,才有以弥勒佛为代表的的未来佛。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成佛是有先后顺序的,祂不能同时出现,或者跳着出现。 | ||
+ | |||
第二个规定性,叫作——地点的规定性。先是此方世界有佛,然后,才是他方世界也有佛。佛是人修的,不可能没有人间,就先来了一堆佛,然后在那儿看着地球上进化出人来。我在“佛教哲学”课里强调过——只有人能成佛,只有人能成佛。人修持成佛,只有经过此方世界的无数劫,广行菩萨行,才能成佛!然后,才会有他方世界……他方佛。 | 第二个规定性,叫作——地点的规定性。先是此方世界有佛,然后,才是他方世界也有佛。佛是人修的,不可能没有人间,就先来了一堆佛,然后在那儿看着地球上进化出人来。我在“佛教哲学”课里强调过——只有人能成佛,只有人能成佛。人修持成佛,只有经过此方世界的无数劫,广行菩萨行,才能成佛!然后,才会有他方世界……他方佛。 | ||
+ | |||
成佛的这两点规定性,是大乘佛教教义对早期佛教巨大的转型和发展,它奠定了佛教的“多佛理论”。首先只有释迦牟尼,通过这个理论为未来多佛和诸菩萨出现铺平了一个理论道路。而菩萨行者运动呢,就是这个理论转型中关键的一环。 | 成佛的这两点规定性,是大乘佛教教义对早期佛教巨大的转型和发展,它奠定了佛教的“多佛理论”。首先只有释迦牟尼,通过这个理论为未来多佛和诸菩萨出现铺平了一个理论道路。而菩萨行者运动呢,就是这个理论转型中关键的一环。 | ||
+ | |||
早期佛教,菩萨只有一位,就是——释迦牟尼佛本人!他没有成道之前那个身份……累世地做菩萨。本师成佛前,一直累世做菩萨,在行菩萨道。而这菩萨道——本师的,有两个方面的特征: | 早期佛教,菩萨只有一位,就是——释迦牟尼佛本人!他没有成道之前那个身份……累世地做菩萨。本师成佛前,一直累世做菩萨,在行菩萨道。而这菩萨道——本师的,有两个方面的特征: | ||
+ | |||
第一个,叫——广行善事、普度众生; | 第一个,叫——广行善事、普度众生; | ||
+ | |||
第二个,叫作——追求智慧,趋向于佛果。他每一劫,他不就离佛果更近一劫嘛。 | 第二个,叫作——追求智慧,趋向于佛果。他每一劫,他不就离佛果更近一劫嘛。 | ||
+ | |||
这第一个“广行善事、普度众生”,是早期菩萨信仰的核心,也是本师释迦牟尼提出来的,并且,他在后多世修行中亲自实践的。那是怎么从本师释迦牟尼菩萨过渡到观音菩萨的呢?这就是通过成佛两点规定性衍进出来的这个“多佛理论”而来的。作为佛陀本人前身的菩萨信仰……根据多佛理论,在多佛理论出现之前,那只有一位菩萨;当多佛理论出现了以后,就可以变成多位菩萨。观音菩萨延续的就是释迦牟尼本师在行的菩萨道。 | 这第一个“广行善事、普度众生”,是早期菩萨信仰的核心,也是本师释迦牟尼提出来的,并且,他在后多世修行中亲自实践的。那是怎么从本师释迦牟尼菩萨过渡到观音菩萨的呢?这就是通过成佛两点规定性衍进出来的这个“多佛理论”而来的。作为佛陀本人前身的菩萨信仰……根据多佛理论,在多佛理论出现之前,那只有一位菩萨;当多佛理论出现了以后,就可以变成多位菩萨。观音菩萨延续的就是释迦牟尼本师在行的菩萨道。 | ||
+ | |||
“佛教内生说”认为——这是观音信仰根源理论!就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本源,由具象实在的生身佛,进展到形而上的法身佛;再由法身佛进到应身佛,并体现为理想化的观音菩萨。这段儿可能听不懂……就算了! | “佛教内生说”认为——这是观音信仰根源理论!就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本源,由具象实在的生身佛,进展到形而上的法身佛;再由法身佛进到应身佛,并体现为理想化的观音菩萨。这段儿可能听不懂……就算了! | ||
+ | |||
当佛教哲学发展到“佛性论”和“如来藏”这个阶段的时候,出现了“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的观念。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在这个观念指导下,那,菩萨行就得到了普及——人人都应该修菩萨行。修菩萨行是“因”,求成佛成菩萨是“果”!这组因果关系进而就推动了“因地菩萨”和“果地菩萨”这一组概念出现了。 | 当佛教哲学发展到“佛性论”和“如来藏”这个阶段的时候,出现了“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的观念。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在这个观念指导下,那,菩萨行就得到了普及——人人都应该修菩萨行。修菩萨行是“因”,求成佛成菩萨是“果”!这组因果关系进而就推动了“因地菩萨”和“果地菩萨”这一组概念出现了。 | ||
+ | |||
举例说——我跟同学们都处在修行阶段,在行菩萨道,希望求成菩萨。修行,是我们成菩萨的“因”,所以,因地菩萨我们都是!可以概称所有大乘佛教的修行者,都叫因地菩萨。果地菩萨呢?果地菩萨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大乘佛教的目标!既登果地就证佛果,虽然名为菩萨,但都是愿行圆满——智慧神通广大,超凡入圣。 | 举例说——我跟同学们都处在修行阶段,在行菩萨道,希望求成菩萨。修行,是我们成菩萨的“因”,所以,因地菩萨我们都是!可以概称所有大乘佛教的修行者,都叫因地菩萨。果地菩萨呢?果地菩萨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大乘佛教的目标!既登果地就证佛果,虽然名为菩萨,但都是愿行圆满——智慧神通广大,超凡入圣。 | ||
+ | |||
在本师释迦牟尼菩萨成佛之后,诸天神佛中,救助众生、度救众生最卖力的一个,那就是同时居于因地和果地的观音菩萨。印光大师曾说啊——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南怀瑾先生就进一步推高了这个理论,说——任何人都可以是观音菩萨!看的是——你有没有在行着观音菩萨行的道。 | 在本师释迦牟尼菩萨成佛之后,诸天神佛中,救助众生、度救众生最卖力的一个,那就是同时居于因地和果地的观音菩萨。印光大师曾说啊——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南怀瑾先生就进一步推高了这个理论,说——任何人都可以是观音菩萨!看的是——你有没有在行着观音菩萨行的道。 | ||
+ | |||
呐,观音信仰“佛教内生说”的第一点,我们就通过成佛的规定性论证完了。那,第二点,支持“佛教内生说”的证据呢?就是观音所救之难。 | 呐,观音信仰“佛教内生说”的第一点,我们就通过成佛的规定性论证完了。那,第二点,支持“佛教内生说”的证据呢?就是观音所救之难。 | ||
+ | |||
观音救苦救难……祂救的到底是什么难呢?观音信仰诞生之初……那,今天祂什么难都救啦!但是,祂诞生之初所救之难是什么难呢?“法华经”说“观音有救七难之能”——水难、火难、风难、刀杖难、罗刹难……【七难:水难、火难、风难、刀杖难、罗刹难、枷械难、怨贼难】BLABLABLA……但是救,你也得有个先后顺序,对吧?也不能都救!一个、一个救! | 观音救苦救难……祂救的到底是什么难呢?观音信仰诞生之初……那,今天祂什么难都救啦!但是,祂诞生之初所救之难是什么难呢?“法华经”说“观音有救七难之能”——水难、火难、风难、刀杖难、罗刹难……【七难:水难、火难、风难、刀杖难、罗刹难、枷械难、怨贼难】BLABLABLA……但是救,你也得有个先后顺序,对吧?也不能都救!一个、一个救! | ||
观音最早被赋予救的是什么灾难呢?是海难。为什么这么明确观音救的是海难呢?这是因为——观音菩萨祂老人家有自己的道场哦……南海普特洛迦山(普陀洛迦山)。细节决定成败啊!我们要根据观音菩萨的道场,来推理出祂为什么是救海难的……因为你要救海难,所以要把道场设立在海难常发生的地方,而不是因为你把道场设立在海边,才想起来去救海难……是不是这个逻辑? | 观音最早被赋予救的是什么灾难呢?是海难。为什么这么明确观音救的是海难呢?这是因为——观音菩萨祂老人家有自己的道场哦……南海普特洛迦山(普陀洛迦山)。细节决定成败啊!我们要根据观音菩萨的道场,来推理出祂为什么是救海难的……因为你要救海难,所以要把道场设立在海难常发生的地方,而不是因为你把道场设立在海边,才想起来去救海难……是不是这个逻辑? | ||
+ | |||
而且,观音这个道场……就是这个南海普特洛迦山,在多个史料里是有明确记载的。我们前面课讲过——观音信仰的诞生地,大家要注意啊!观音信仰的诞生地跟观音道场不一定是重合的,这就好象印顺大师说的——释迦族的王统所在地——布达拉,也不一定跟观音信仰的诞生地是重合的。我们只能综合分析说——观音信仰诞生在东南印度。但是,祂这个道场是明确的! | 而且,观音这个道场……就是这个南海普特洛迦山,在多个史料里是有明确记载的。我们前面课讲过——观音信仰的诞生地,大家要注意啊!观音信仰的诞生地跟观音道场不一定是重合的,这就好象印顺大师说的——释迦族的王统所在地——布达拉,也不一定跟观音信仰的诞生地是重合的。我们只能综合分析说——观音信仰诞生在东南印度。但是,祂这个道场是明确的! | ||
+ | |||
这个南海普特洛迦山到底在哪里呢?后代学者根据唐僧的《大唐西域记》以及“华严经”的记载,准确地推出了南海的普特洛迦山就是印度的西高止山南段——巴波那桑山【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纳弗利Tinnevery县境】。有零有整——北纬8°43′;东经77°22′。这个山,隔海相望的是哪里呢?是斯里兰卡的锡兰岛。学者可怕吧! | 这个南海普特洛迦山到底在哪里呢?后代学者根据唐僧的《大唐西域记》以及“华严经”的记载,准确地推出了南海的普特洛迦山就是印度的西高止山南段——巴波那桑山【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纳弗利Tinnevery县境】。有零有整——北纬8°43′;东经77°22′。这个山,隔海相望的是哪里呢?是斯里兰卡的锡兰岛。学者可怕吧! | ||
+ | |||
普特洛迦山跟古代的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旧称“锡兰”】隔海相望。隔的这个海很危险!有多危险呢?在古代印度的诗歌、经书、民歌里到处都记着这个危险。比如《贤愚经》说——“又闻海中,多诸剧难,黑风罗刹,水浪回波,摩竭大鱼,水色之山,如斯众难”。有多难呢?“安全者少,百伴共往,时有一还”——去一百个人才能有一个人回来……就这么难! | 普特洛迦山跟古代的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旧称“锡兰”】隔海相望。隔的这个海很危险!有多危险呢?在古代印度的诗歌、经书、民歌里到处都记着这个危险。比如《贤愚经》说——“又闻海中,多诸剧难,黑风罗刹,水浪回波,摩竭大鱼,水色之山,如斯众难”。有多难呢?“安全者少,百伴共往,时有一还”——去一百个人才能有一个人回来……就这么难! | ||
+ | |||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说……就是在救七难的时候,有一个详细描述,比如——大水所漂之难、黑风吹走之难、罗刹加害之难、商人遇贼之难。这些难,其实都暗示着观音信仰一个最初的起源,或者说——最初的起源地。 |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说……就是在救七难的时候,有一个详细描述,比如——大水所漂之难、黑风吹走之难、罗刹加害之难、商人遇贼之难。这些难,其实都暗示着观音信仰一个最初的起源,或者说——最初的起源地。 | ||
+ | |||
“普门品”里有一段是这么说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这段里提到了一个地名儿——罗刹鬼国。这个罗刹鬼国不是一个象征的地名儿啊……象征性的!它就是一个真地名儿,这个地儿就叫——罗刹鬼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 “普门品”里有一段是这么说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这段里提到了一个地名儿——罗刹鬼国。这个罗刹鬼国不是一个象征的地名儿啊……象征性的!它就是一个真地名儿,这个地儿就叫——罗刹鬼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 ||
+ | |||
斯里兰卡……这是我们的汉语。它的梵语是——驯狮子的人。因此,我们中国古代称斯里兰卡叫作——狮子国。也有用梵音直接说的,叫——僧伽罗国。印度人没有这么客气,印度人直接管斯里兰卡叫作——罗刹鬼国。这一说法来源于古代印度的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罗摩衍那》里记述了国王罗摩和岛上的罗刹鬼王作战的故事,并且记录了岛上到处都是金银珠宝,藏在洞里。所以,自古印度冒险过海去寻宝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也很多!海难也很多…… | 斯里兰卡……这是我们的汉语。它的梵语是——驯狮子的人。因此,我们中国古代称斯里兰卡叫作——狮子国。也有用梵音直接说的,叫——僧伽罗国。印度人没有这么客气,印度人直接管斯里兰卡叫作——罗刹鬼国。这一说法来源于古代印度的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罗摩衍那》里记述了国王罗摩和岛上的罗刹鬼王作战的故事,并且记录了岛上到处都是金银珠宝,藏在洞里。所以,自古印度冒险过海去寻宝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也很多!海难也很多…… | ||
+ | |||
从地理上看——观音道场这个位置,从印度的南角,泰米尔纳德邦【旧名:马德拉斯邦】,穿越保克海峡,就到了斯里兰卡本岛。这个海峡很长,一百多公里……嗯,其实不算很长……但是呢,它水很浅——浅的地方儿有两米;深的地方儿也只有十米。礁石很多。岛礁很多、水深很浅,这样儿就容易受到岛礁上隐藏的海盗与野人的袭击! | 从地理上看——观音道场这个位置,从印度的南角,泰米尔纳德邦【旧名:马德拉斯邦】,穿越保克海峡,就到了斯里兰卡本岛。这个海峡很长,一百多公里……嗯,其实不算很长……但是呢,它水很浅——浅的地方儿有两米;深的地方儿也只有十米。礁石很多。岛礁很多、水深很浅,这样儿就容易受到岛礁上隐藏的海盗与野人的袭击! | ||
+ | |||
另一个,是因为——它受到印度洋季风影响!晚上经常刮风啊……季风啊……经常触礁或者翻船!所以,这个海峡在古代上寻宝和做生意都是很危险的! | 另一个,是因为——它受到印度洋季风影响!晚上经常刮风啊……季风啊……经常触礁或者翻船!所以,这个海峡在古代上寻宝和做生意都是很危险的! | ||
+ | |||
最初,在保克海峡救海难工作的并不是观世音,是释迦牟尼本人的工作。根据三国时期的译经家支谦所翻译的《撰集百缘经》记: | 最初,在保克海峡救海难工作的并不是观世音,是释迦牟尼本人的工作。根据三国时期的译经家支谦所翻译的《撰集百缘经》记: | ||
+ | |||
“值有大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回波黑风),时诸商人个个跪拜诸天善神,无一感应救彼厄难”。就是说——去那儿,遇到……遇到海风了,没有天神管; | “值有大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回波黑风),时诸商人个个跪拜诸天善神,无一感应救彼厄难”。就是说——去那儿,遇到……遇到海风了,没有天神管; | ||
+ | |||
“中有优婆塞与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护受苦厄,辄往度之,汝等咸当称彼佛名,或能来此救我等命”。哎……这段能听懂嘛! | “中有优婆塞与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护受苦厄,辄往度之,汝等咸当称彼佛名,或能来此救我等命”。哎……这段能听懂嘛! | ||
+ | |||
于是“时诸商人各共同时称‘南无佛陀’,尔时世尊遥见商客,极遇厄难,即放大光明,照耀(大)黑风,风寻消灭,皆得解脱”。这就是一段儿故事。 | 于是“时诸商人各共同时称‘南无佛陀’,尔时世尊遥见商客,极遇厄难,即放大光明,照耀(大)黑风,风寻消灭,皆得解脱”。这就是一段儿故事。 | ||
+ | |||
这个“百集经”《撰集百缘经》提出来——当大风浪的时候,称念佛名,即可获救。之所以称念佛名即可获救,这里明确地说了“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佛陀出于大悲,日夜观察众生!观察的“观”、大悲的“大悲”、“称名得救”这三个概念已经结合得很紧密了! | 这个“百集经”《撰集百缘经》提出来——当大风浪的时候,称念佛名,即可获救。之所以称念佛名即可获救,这里明确地说了“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佛陀出于大悲,日夜观察众生!观察的“观”、大悲的“大悲”、“称名得救”这三个概念已经结合得很紧密了! | ||
+ | |||
由世尊开启了救海难的任务,引出了观音救难的信仰!这在佛教的内生逻辑里就非常自然了!而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种黑风罗刹之难,别人救,还都不好使了。这个救水难的信仰,发端于公元前五世纪。到了大乘佛教阶段,菩萨成佛这一理论得到近一步的完善——凡是已经成佛的,那……觉行圆满,那就不用干啦!所以这个工作就由释迦牟尼过渡给了观音菩萨。这种过渡,是发生在公元前、后完成的,并且经过长期传播之后,被正式写成了文字,就是——著名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由世尊开启了救海难的任务,引出了观音救难的信仰!这在佛教的内生逻辑里就非常自然了!而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种黑风罗刹之难,别人救,还都不好使了。这个救水难的信仰,发端于公元前五世纪。到了大乘佛教阶段,菩萨成佛这一理论得到近一步的完善——凡是已经成佛的,那……觉行圆满,那就不用干啦!所以这个工作就由释迦牟尼过渡给了观音菩萨。这种过渡,是发生在公元前、后完成的,并且经过长期传播之后,被正式写成了文字,就是——著名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
+ | |||
观世音菩萨被南印度人视为海上的守护神,就如同福建、台湾地区的妈祖。祂进一步地发展,就上了陆地,成为了行旅者的保护神;再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佛教救世信仰的代表神。 | 观世音菩萨被南印度人视为海上的守护神,就如同福建、台湾地区的妈祖。祂进一步地发展,就上了陆地,成为了行旅者的保护神;再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佛教救世信仰的代表神。 | ||
+ | |||
这就是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的第三个。 | 这就是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的第三个。 | ||
+ | |||
在印度史前的大航海时代,以佛陀在南印度解救黑风海难、解救罗刹鬼难这个传说为原型,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就成为了观音救难信仰,最终成型在公元前、后,写入了佛教的经典——“法华经”。这是“佛教内生说”指出来——观音信仰的真正来源。 | 在印度史前的大航海时代,以佛陀在南印度解救黑风海难、解救罗刹鬼难这个传说为原型,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就成为了观音救难信仰,最终成型在公元前、后,写入了佛教的经典——“法华经”。这是“佛教内生说”指出来——观音信仰的真正来源。 | ||
+ | |||
【资料】 | 【资料】 | ||
+ | |||
《撰集百缘经》卷第九: | 《撰集百缘经》卷第九: | ||
+ | |||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五百贾客,欲入大海采取珍宝。时彼商主选择族望娉以为妇,将共入海。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因为立字,名曰‘海生’,有大福德;令诸商客获大珍宝,安隐回还,咸共唱言:“安隐海生。” |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五百贾客,欲入大海采取珍宝。时彼商主选择族望娉以为妇,将共入海。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因为立字,名曰‘海生’,有大福德;令诸商客获大珍宝,安隐回还,咸共唱言:“安隐海生。” | ||
+ | |||
年渐长大,重复劝勉,更入大海。获其珍宝进引还来,值大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回波黑风。时诸商人各各跪拜诸天善神,无一感应救彼厄难,中有优婆塞语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护受苦厄辄往度之。汝等咸当称彼佛名,或能来此救我等命!” | 年渐长大,重复劝勉,更入大海。获其珍宝进引还来,值大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回波黑风。时诸商人各各跪拜诸天善神,无一感应救彼厄难,中有优婆塞语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护受苦厄辄往度之。汝等咸当称彼佛名,或能来此救我等命!” | ||
+ | |||
时诸商人各共同时称:“南无佛陀。”尔时世尊,遥见商客极遇厄难,即放光明照耀黑风,风寻消灭皆得解脱。各作是言:“我等今者,蒙佛威光脱此诸难,今若平安达到,当为佛僧造立塔寺,请命佛僧安置其中,设诸肴膳供给所须皆使无乏。”作是语已咸皆然可。于是进引,皆悉平安达到乡土;如先言要,造立塔寺,请命佛僧,设诸肴膳。供养讫竟,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即于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 时诸商人各共同时称:“南无佛陀。”尔时世尊,遥见商客极遇厄难,即放光明照耀黑风,风寻消灭皆得解脱。各作是言:“我等今者,蒙佛威光脱此诸难,今若平安达到,当为佛僧造立塔寺,请命佛僧安置其中,设诸肴膳供给所须皆使无乏。”作是语已咸皆然可。于是进引,皆悉平安达到乡土;如先言要,造立塔寺,请命佛僧,设诸肴膳。供养讫竟,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即于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 ||
+ | |||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不审世尊!今此商人五百比丘宿造何业,遭值如是种种厄难,蒙佛威光得脱诸难,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非但今日救彼厄难,过去世时,我亦救彼脱诸厄难!”时诸比丘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不审世尊!今此商人五百比丘宿造何业,遭值如是种种厄难,蒙佛威光得脱诸难,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非但今日救彼厄难,过去世时,我亦救彼脱诸厄难!”时诸比丘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 ||
+ |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五通仙人,住河岸边。时有五百商人欲入大海,路由河岸见彼仙人,各共往彼问讯安吉,劝彼仙人令共入海。仙人答言:‘汝等自去,设有恐难,但称我名,当护汝等!’尔时商人闻是语已,进引入海,大获珍宝还欲来归,道逢罗刹黑风诸难,尔时商人咸共一心称仙人名,即往救护,脱诸厄难。”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五通仙人,住河岸边。时有五百商人欲入大海,路由河岸见彼仙人,各共往彼问讯安吉,劝彼仙人令共入海。仙人答言:‘汝等自去,设有恐难,但称我名,当护汝等!’尔时商人闻是语已,进引入海,大获珍宝还欲来归,道逢罗刹黑风诸难,尔时商人咸共一心称仙人名,即往救护,脱诸厄难。” | ||
+ | |||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彼仙人者,则我身是!彼时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我于彼时未断烦恼,尚能拔济彼诸厄难;况于今者得出三界,而当不能化度彼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彼仙人者,则我身是!彼时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我于彼时未断烦恼,尚能拔济彼诸厄难;况于今者得出三界,而当不能化度彼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2024年8月26日 (一) 17:06的最新版本
从今天起,我们开一门新课——观音信仰史。首先,讲一下儿它的前课——观音的前世今生。
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是中国汉传佛教的三大主神。大乘佛教兴起于公元前、后的菩萨行者运动,而观音菩萨就是这个运动的代表人物。观音信仰,它不单纯地是一个佛教理论信仰,它还是佛教神祇信仰的主要体现之一!是整个大乘佛教的理论和大乘佛教的实践相结合的一个支撑点!是大乘教和净土教教义之间的连接点!是外来佛教和中国本土儒教之间文化沟通的桥梁。
观音信仰以中国为中心,波及古代汉语覆盖的亚洲文化圈。有人说——观音信仰是半个亚洲的信仰!我觉得——说少了!观音信仰是整个亚洲的信仰!那么,观音信仰的前世今生是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作为整个观音史的前课,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儿这“六要素”,来回顾一下儿观音信仰的前世今生。
首先,第一个要素是——时间。观音信仰产生的时间点呢……我们不知道准确的时间点。但是大概能缩到一百年以内,就是在公元前后……跟基督耶稣诞生的时间是同时的。为什么呢?观音菩萨,“菩萨”这个词,最早在历史里出现,是在部派佛教的晚期,或者说——在小乘佛教晚期。大乘运动是由在家的居士组成的菩萨行者推动的,因此,“菩萨”这个词……“菩萨道”是明确的大乘佛教兴起的概念。观音作为大乘“菩萨道”的代表人物,祂是伴随着大乘佛教同时出现的!这个出现的时间点,就在公元前、后。
我们最早有文字记录“观世音菩萨”这个词,是龙树菩萨所写的《大智度论》,在《大智度论》里已经有观音名号了。龙树活跃在什么时代呢?他活跃在公元二世纪……大概就是公元150年至250年之间,龙树在这个时期在《大智度论》里提到“观音”这个词。所以,观音菩萨怎么着,祂也会早于龙树菩萨出生的年代!因此,观音信仰的年代,应该最早推到公元前、后一百年。这是一个我们可以斩钉截铁的结论。
关于观音信仰出现的时间点有没有异说呢?有!有一帮学梵文的法国学者和美国学者。早期大乘佛教的教团,他们的教团主体是来自于部派佛教时期的大众部僧侣。大众部僧侣有一本儿经书,叫《大士经》,这些学者根据梵文词汇尾音的变化和《大士经》中尾音的变化作对比,得出一个结论——观音信仰出现在公元五世纪后,就是……公元400年以后。他们又在公元五世纪的马土腊【旧译:秣菟罗,亦译:马图拉】佛教雕像中找到了一些对应的梵文,来支持他们的例证,指出——观音菩萨的出现,跟北印度的一个特殊僧团有关!观音菩萨最初只是被这某几个特殊的僧团所特别崇拜,后来才发展到广泛为一般的僧人和平民所奉养。而这几个特殊僧团在教义上,是受到了近、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影响。 得出这个结论来,是学梵文的这帮学者……做经书考据学的这帮学者最常犯的一种错误。不能说——他们的论据没有理!但是,只能说——他们这叫“理论脱离了实际”。因为语言学的变迁,它只是历史的一面——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它不光是有语言上的变迁,它还有在历史上实实在在留下的痕迹。
首先,大众部的这本儿《大士经》,它在历史上经过多次的修订,所以有些梵文的发音和词汇的变迁它实属正常;第二点,我们讲“净土宗发展史”的时候儿就明确说过——净土信仰确实受到了近、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的影响,而观音菩萨作为净土信仰的核心神祇,跟着阿弥陀佛一起受点儿影响,那再正常不过了!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个证据也不能作为铁证。
为什么观音信仰的诞生肯定不是这个“公元五世纪”呢?历史是有证物的!我们后面会讲到完整的观音教史课,其中就包括专门的观音造像发展史。
公元五世纪初,就是在公元420年,在中国甘肃的小积石山炳灵寺,我们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座观音菩萨的造像,这也是我们最早的(观音)造像。另外,季羡林先生在《佛教十五讲》里讲过一个人,就是——公元五世纪初的高僧法显,在他的西行求法过程里写过一本书,叫《佛国记》。书中说——在马土腊地区看到般若学、观音、文殊非常地普遍……非常地流行!
那,基于这两点,五世纪我们中国已经有了观音的雕像;五世纪我们的高僧到印度已经看到流行的观音信仰!那,基本上可以直接推翻——观音信仰来自公元五世纪这个时间点的异说。
观音信仰出现的时间,我们就明确了!是公元前后。那么它出现的地点呢?地点只能说基本明确……只是基本!这个是有一些争议的,但是争议不大。这个地点在印度的东南方。
早期,我们中国的学者和印度的本土学者,认为——观音信仰最早形成于西印度的犍陀罗地区,和靠近西北印度的马土腊地区……因为这是法显在《佛国记》里所说。我在“相忘集”里专门讲过印度的地理分布,叫作“五天竺”——以中印度为中心……以中天竺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印,五个部分。大乘佛教,它最初的萌芽是诞生在中印度的,但是,它迅速就杀向了西北印,并且在西北印极度繁荣!观音信仰作为大乘佛教信仰的一部分,并且为高僧法显亲眼所见,所以,早期学者认为——它诞生于西北印度。
观音的这个出生地,它是符合大乘教义理的!但是,跟我们日常的理解有偏差。在我们的原始概念里,观音是在南边儿的……为什么?因为“华严经”所说呀!“华严经”在历史上翻译过三次,这一段儿都是一样的。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华严经”中说——于此南方有山,名曰光明,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华严经·入法界品》,东晋佛驮跛陀罗译】。到唐代,般若【唐代密教僧人、译经家。姓乔答摩,尊称“般若三藏”。迦毕试国人】所译的,也是——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实叉难陀译的也是一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8 [唐]实叉难陀译 “八十华严”原文: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几个版本第一句都是这个“于此南方有山”。因此,我们中国人上来的概念就是观音在南边儿。
但是,这是从我们中国的角度看。从我们中国角度看——甭管祂在印度哪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在南边儿!但是,观音救难信仰,这个是以救水难而起的,并且祂救难也以救水难著称。从地理学上看——最早,这个信仰一定是居住在水边儿的部族所推崇的信仰。而西北印度呢?到处都是山——兴都库什山脉。它和宗教神灵的发源逻辑不太一致。
站出来系统推翻“观音诞生在西北印度”的这个观点,是佛学泰斗印顺。他认为——观音信仰应起于东方。这个“东方”不是指我们,是指“东天竺国”。他是以什么理论为依据的呢?他是以《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正法念处经》三部经作依据的。在这三部经中,有佛陀释迦牟尼家族的记录。
根据古代印度的王统传说——大天王、姓瞿昙的善生王、甘蔗王,他们都住在一个叫“补多罗城”的地方。这个补多罗城就是古释迦族的驻地。这一传说的谱系,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正法念处经》中虽然记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完全统一的,就是——传说中王统所在地叫补多罗,或者翻译拼音叫作PUTALA……布达拉,就是我们布达拉宫那三个字,又叫“补多洛迦”……实际就是普陀洛迦。
“观音授记经”【《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华严经”这些佛教经典中,所记录观世音菩萨所住圣地,它的梵语恰恰就是“补特拉”,就是汉译的——布达拉,或普陀洛迦。所以,我们刚批评完学梵语经书考据学的,我们又要表扬学梵语经书考据学的!因为,在没有其他历史遗存作为证据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从语言学上去寻找证据。同时,这三部经书都指出一个叫“布达拉”的地方是王统所在地,这个地方在东印度地区。
但是,信仰的诞生地和观音圣地,它并不一定是完全重合的。就是说——这个地儿是圣地,但它不一定是信仰的诞生地。但是,应该不会相差太远。我们根据宗教学的基本原则推论——第一,观音信仰应该诞生在水边儿;第二,观音的圣地“布达拉”在东印度;第三,易行乘佛教诞生于南印度。结合印顺大师的观点,再根据“华严经”的描述,我们推测——观音信仰应该诞生在东南印度。
观音信仰的发生,以观音菩萨为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人物,前三要素有了。但是,这个信仰最终的横空出世,用我们佛家的话说——还得有“一大事因缘”!用普通话说,就是——还得有起因、经过、结果。
观音信仰的缘起……最初的起因是什么呢?我们看到一颗大树,但是总是想知道说——这个种子是什么时候儿播种的?观音信仰跟我们讲过的“净土思潮”一样,它发源于印度,但是在传播的路径上,受到了多重文化、多重宗教信仰的影响。我们今天其实很难非常明确——观音信仰最初的本源。但是,通过历史的资料,我们大概可以回溯出来——在这个信仰的诞生之初,都受到过哪些思潮的影响。
观音信仰最初的本源基本可以明确为“三分说”——第一,叫作“印度本土说”;第二,叫作“中东说”;第三,叫作“佛教内生说”。
首先,讲一下儿“印度本土说”。佛教,它是作为反抗婆罗门教的沙门主力出现的,但是,它反抗的是婆罗门教的教义!在神灵系统、宗教概念、修持方法等方面,还是大量地借鉴了本土的婆罗门教。比如——佛教最基础的“十二因缘法”里面,也吸收了婆罗门教的轮回概念和业报理论。在佛陀时代……以延续佛陀原说的小乘时代,在吸收婆罗门教这个方面是非常地小心和克制的!尽可能地避免和印度婆罗门教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甚至佛经早期是不允许使用梵语的……就是怕受到了婆罗门教用词的影响。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阶段,婆罗门教的思想就大量地进入了佛教!异教思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推动大乘佛教的这个僧侣集团——大众部僧侣,他们自身的原因。当时,代表小乘佛教的是精英僧侣阶层——有部僧侣,他们受教育水平高,受的是经院哲学教育,传教的对象是王族、贵族和富裕阶层。而大众部呢?是大量的底层僧侣,受教育程度不高,传教的对象也是大量底层群众。在一个社会中,如果你的教育程度不高,那么,支配这个社会文化的宗教和习俗就更容易影响到你。大众部僧侣,他的宗教观念,实际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支配当时社会的婆罗门教的影响。这就好像我们中国老百姓,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生活观中起到支配作用的,也是儒家思想。任何一个民族和社会,都有一个深层的宗教和文化内核儿!印度大众部僧侣也一样,他们逃脱不了婆罗门教的影响。
印度是一个有史诗传统的民族!它从梨俱吠陀时代开始,就有“四吠陀”和两大史诗系统。他们以传唱啊、民间戏啊这种各种形式,在支配着印度的民间文化。因此,大众部的底层僧侣对于印度本土的神话和婆罗门教的神灵系统,它是非常熟悉的!在推动大乘佛教发展的过程里,他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东西引进了佛教。在观音信仰里,最典型的印度特点,叫作“随行现化”!什么意思呢?就是化身说。
神能化身,这是古代印度一种非常普遍的信仰形态。神灵,他会根据需要显化不同的形象。这个观点虽然不是印度文化所独有,但是,在印度的神祇信仰中,它会显得特别明显,特别悠久!
佛教一开始是极力避免这个观念的!但是,过了不到五百年,大众部开始推动佛陀崇拜,并且开始神化佛陀的本生故事。神话时代一旦开始,“佛能化身”这个概念就立刻被从婆罗门教吸收过来了!因此,大乘佛教的诸佛、诸菩萨、诸神无不具备现化不同行相的能力。
那么,观音菩萨祂是谁的化身呢?在印度本土说中,观音菩萨的化身追溯到了梨俱吠陀时代一个远古的故事!《梨俱吠陀》里记录——人类的始祖是大梵天的第六个儿子,叫苏利耶,又叫日天。他长得特别丑!贼丑!许配给他的天女——阿湿波那【娑罗尼尤】看他太丑了,宁可变成一匹马也不嫁给他!苏利耶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也变成了一匹马,追向了草原。阿湿波那【娑罗尼尤】一看,感动了……有情马终成眷属!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他俩生下了一对孪生兄弟,就是印欧神话体系里最古老的神格之一,双子神——阿湿波。阿湿波的意思呢,是——马生的。所以,这个神又叫作——双马童。双马童代表什么呢?代表的是——曙光。这就和我们说的 “阿弥陀佛的光明说”代表的日光接上了。
双马童在婆罗门教神话里是慈悲之神,祂具有三大神力——第一,慈悲助人;第二,闻声而至;第三,可以以神力治病。这三个特点看出来了吧?慈悲助人、闻声而至、以神力治病,这不就是观音菩萨的原型吗?在任继愈先生主编的宗教词典里,“双马童”这个词条后面明确的说——大乘佛教受其影响,塑造了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形象。那,这一观点也受到印度学大家金克木的支持!一般涉及到梵文和印度学的问题,金克木先生,或者是季羡林先生,只要有一个确定了,我们基本就可以当作定论!
象征光明和慈悲的双子神,在婆罗门教里早已有之!但为什么会在公元前、后——这个时代,忽然被大众部引入了佛教,成为了观音菩萨呢?这里有一个宗教学上的历史猜测。公元前、后,这是一个什么时间点呢?公元纪年,又叫“基督纪年”——救世主耶稣诞生了。“大佛学史观”讲——在时间的横向上去比较佛教哲学的命题!观音的救苦救难信仰和基督耶稣的救世信仰……象不象?象不象?是不是有某种程度的相象?
当时,控制着印度的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紧挨着印度的伊朗人也是雅利安民族的后裔。“救世思想”如果不是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也是从中东出现,快速向外传播了。佛教在相同的时间点就诞成了大乘菩萨道,“菩萨行”它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救世行动。这个时间上的连接性,说明——在公元前、后,以中东这个宗教摇篮为中心,附近的各民族、各地区普遍都受到了一股救世思潮的影响,从自己的宗教中孕育出相应的思潮,在寻找相应的神。佛教就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善神——双马童,成为佛教的一位体现慈悲精神的观世音。
最初的观世音菩萨形象呢,在“印度本土说”里……两个传说……两个古老的传说里,观世音都是一匹马!一个,是双马童的善神传说;一个,是黑风海难的宝马救护传说。
佛教徒考虑到诸菩萨都是人身,唯有观世音是畜身,实在不雅,也不尊敬,便将马头观音改作了男人身。我们汉传佛教的观音菩萨传入中国,他就是一个勇猛丈夫。而藏传观音信仰呢,它是由莲花生大士跨越雪山传入的!所以,一开始传入,就是马头观音法——观音的形象就是马头的形象。这就是观音信仰来源的“三分说”中的第一个,叫“印度本土说”——观音信仰来自于婆罗门教的双马童“阿湿波”。
观音信仰来源的“三分说”的第二个,是“中东说”。我们在讲净土宗的时候,讲过——阿弥陀佛的来源就是“光明学说”,所以,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藏传佛教认为——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互为因果!观世音就是在“因地”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就是在“果地”的观世音。净土信仰从印度北传的路径,经过今天的巴基斯坦、帕提亚高原的东部、阿富汗、新疆的西部……这条传播路径上,流传着伊朗的波斯古教——索罗亚斯德教。净土信仰和观音信仰都明显地受到了波斯古教的影响。
在波斯古教里,太阳神祂不是一个!祂是一组光明系列的神——有几位不同的光明之神。代表着无量的光的,是阿弥陀佛——祂是太阳神系统的一员。观音也是太阳神系统的一员。观音作为祂的护持菩萨来衬托祂,应该是什么呢?有两位象征着光明的波斯女神,被西方学者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原型:
一位,是水之女神——当太阳从海里生出来的时候,什么映衬着光明呢?大海之水映衬着光明!所以,一位,就是这位象征着大海之水的水之女神。
还有一个象征,是月之女神。因为,是以光明和黑暗对立,来隐喻善恶对立的善恶女神……这是索罗亚斯德教的一个教义——对应着阿弥陀佛无量日光的,那就是无量的月光。月光女神观世音!这一点,倒是跟中国的水月观音不谋而合……但是,祂们的义理是不一样的。
持有观音信仰起源于“中东说”的,主要是西方的希腊学学者。他们根据的是“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净土三经”中所描述的观音,和索罗亚斯德教中的两位女神进行对比的考证。但是,有两个明显的漏洞不支持“观音起源中东说”。
第一个,观音菩萨,祂在净土教出现之前就有了!祂是大乘教的代表人物,祂不是为净土教所创造的!只是因为祂出现的地点和净土教兴起的地点都在印度南方,所以,净土教一兴起就把观音菩萨信仰给吸收进来了。换句话说——在佛教史上,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师;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观音菩萨信仰出现的时间,要比阿弥陀佛信仰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嗯,不是“早得多”……“早”!最早的观音,跟西方世界和死亡轮回是没有关系的,祂的主要工作是现世救难工作。所以,把祂的诞生跟阿弥陀佛作深刻地捆绑是不合适的……虽然祂们都是“西方三圣”。
第二点,就是——观音,祂从北传的这一路上至今遗留的造像都是男性,就……不支持女神说。而且,这个男性造像,最开始还非常凶猛,他是逐渐女性化的。男性造型的观音为主体在历史上一共维持了六百年,直到宋朝,才正式改为了女神……这也是我们中国给改的。所以,“观音信仰来源中东说”以《无量寿经》为依据,以中国的观音女神对照索罗亚斯德的女神,这在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中是最站不住脚的。
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的最后一个,就是“佛教内生说”。“佛教内生说”认为——观音信仰是发展到原始佛教期间,佛陀大悲救世信仰,通过了大乘菩萨行者这个运动,应用到了世俗社会的一个体现……因为,观音信仰有四大教义,这四大教义的核心精神就是两个字——大悲。但是,“大悲”这个精神,谓之以“大”……在早期佛教里,只有佛陀才能称为“大悲”,也只有佛陀才具有“大悲”这个功德。我在“通史”课“印度佛教史”里讲过这一课,叫作“十八不共法”——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这加起来称之为佛的“十八不共法”。
“大悲”,祂是一种无缘之悲!它不同于我们普通人,或者声闻弟子的那种“悲”。佛的大悲,是于六时之中,就是——在一切的时间段里,在观察着世间的众生……他们的善根、他们的苦难,然后,以各种方便之力来救济你、来度你。这种佛陀大悲现世救济众生的观念,实际是观音菩萨化现说法大悲救苦信仰的来源。
观音菩萨从现实的救苦进入了净土教,成了阿弥陀佛西方世界接引的助手,是祂向神学领域发展的救难的一个范畴,也是救难信仰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对于临终的人来说——拔救你往生也是对苦难的解救!是对最大苦难的解救!是对人类 终极劫难——死亡的拯救!所以,祂也是现世救难的一种自然延伸。
观音信仰来源的这个“佛教内生说”,我们可以通过两点理论来证明——第一点,叫“成佛的规定性”;第二点,叫“观音所 救之难”……这两点来证明。
首先,是成佛的规定性。佛教的诸天神佛是同时出现的吗?当然不是啊……肯定有先、后啊!这个先、后顺序的规定呢?就是……佛教神祇系统出现顺序的规定性。两点!一点,叫“时间的规定性”;一点,叫作“地点的规定性”。这两点规定性很重要!它是从佛教神祇发展的……它是佛教神祇发展的一个理论依据。通过这个规定性,推出了多佛理论系统,推出了佛教……观音信仰从佛教内生的一个依据。
成佛的第一个规定性,是时间的规定性。首先,出现的是过去诸佛,比如过去七佛。然后,才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现在诸佛。最后,才有以弥勒佛为代表的的未来佛。就是——过去、现在、未来。成佛是有先后顺序的,祂不能同时出现,或者跳着出现。
第二个规定性,叫作——地点的规定性。先是此方世界有佛,然后,才是他方世界也有佛。佛是人修的,不可能没有人间,就先来了一堆佛,然后在那儿看着地球上进化出人来。我在“佛教哲学”课里强调过——只有人能成佛,只有人能成佛。人修持成佛,只有经过此方世界的无数劫,广行菩萨行,才能成佛!然后,才会有他方世界……他方佛。
成佛的这两点规定性,是大乘佛教教义对早期佛教巨大的转型和发展,它奠定了佛教的“多佛理论”。首先只有释迦牟尼,通过这个理论为未来多佛和诸菩萨出现铺平了一个理论道路。而菩萨行者运动呢,就是这个理论转型中关键的一环。
早期佛教,菩萨只有一位,就是——释迦牟尼佛本人!他没有成道之前那个身份……累世地做菩萨。本师成佛前,一直累世做菩萨,在行菩萨道。而这菩萨道——本师的,有两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个,叫——广行善事、普度众生;
第二个,叫作——追求智慧,趋向于佛果。他每一劫,他不就离佛果更近一劫嘛。
这第一个“广行善事、普度众生”,是早期菩萨信仰的核心,也是本师释迦牟尼提出来的,并且,他在后多世修行中亲自实践的。那是怎么从本师释迦牟尼菩萨过渡到观音菩萨的呢?这就是通过成佛两点规定性衍进出来的这个“多佛理论”而来的。作为佛陀本人前身的菩萨信仰……根据多佛理论,在多佛理论出现之前,那只有一位菩萨;当多佛理论出现了以后,就可以变成多位菩萨。观音菩萨延续的就是释迦牟尼本师在行的菩萨道。
“佛教内生说”认为——这是观音信仰根源理论!就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本源,由具象实在的生身佛,进展到形而上的法身佛;再由法身佛进到应身佛,并体现为理想化的观音菩萨。这段儿可能听不懂……就算了!
当佛教哲学发展到“佛性论”和“如来藏”这个阶段的时候,出现了“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的观念。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众生皆能成佛,在这个观念指导下,那,菩萨行就得到了普及——人人都应该修菩萨行。修菩萨行是“因”,求成佛成菩萨是“果”!这组因果关系进而就推动了“因地菩萨”和“果地菩萨”这一组概念出现了。
举例说——我跟同学们都处在修行阶段,在行菩萨道,希望求成菩萨。修行,是我们成菩萨的“因”,所以,因地菩萨我们都是!可以概称所有大乘佛教的修行者,都叫因地菩萨。果地菩萨呢?果地菩萨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大乘佛教的目标!既登果地就证佛果,虽然名为菩萨,但都是愿行圆满——智慧神通广大,超凡入圣。
在本师释迦牟尼菩萨成佛之后,诸天神佛中,救助众生、度救众生最卖力的一个,那就是同时居于因地和果地的观音菩萨。印光大师曾说啊——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南怀瑾先生就进一步推高了这个理论,说——任何人都可以是观音菩萨!看的是——你有没有在行着观音菩萨行的道。
呐,观音信仰“佛教内生说”的第一点,我们就通过成佛的规定性论证完了。那,第二点,支持“佛教内生说”的证据呢?就是观音所救之难。
观音救苦救难……祂救的到底是什么难呢?观音信仰诞生之初……那,今天祂什么难都救啦!但是,祂诞生之初所救之难是什么难呢?“法华经”说“观音有救七难之能”——水难、火难、风难、刀杖难、罗刹难……【七难:水难、火难、风难、刀杖难、罗刹难、枷械难、怨贼难】BLABLABLA……但是救,你也得有个先后顺序,对吧?也不能都救!一个、一个救! 观音最早被赋予救的是什么灾难呢?是海难。为什么这么明确观音救的是海难呢?这是因为——观音菩萨祂老人家有自己的道场哦……南海普特洛迦山(普陀洛迦山)。细节决定成败啊!我们要根据观音菩萨的道场,来推理出祂为什么是救海难的……因为你要救海难,所以要把道场设立在海难常发生的地方,而不是因为你把道场设立在海边,才想起来去救海难……是不是这个逻辑?
而且,观音这个道场……就是这个南海普特洛迦山,在多个史料里是有明确记载的。我们前面课讲过——观音信仰的诞生地,大家要注意啊!观音信仰的诞生地跟观音道场不一定是重合的,这就好象印顺大师说的——释迦族的王统所在地——布达拉,也不一定跟观音信仰的诞生地是重合的。我们只能综合分析说——观音信仰诞生在东南印度。但是,祂这个道场是明确的!
这个南海普特洛迦山到底在哪里呢?后代学者根据唐僧的《大唐西域记》以及“华严经”的记载,准确地推出了南海的普特洛迦山就是印度的西高止山南段——巴波那桑山【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纳弗利Tinnevery县境】。有零有整——北纬8°43′;东经77°22′。这个山,隔海相望的是哪里呢?是斯里兰卡的锡兰岛。学者可怕吧!
普特洛迦山跟古代的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旧称“锡兰”】隔海相望。隔的这个海很危险!有多危险呢?在古代印度的诗歌、经书、民歌里到处都记着这个危险。比如《贤愚经》说——“又闻海中,多诸剧难,黑风罗刹,水浪回波,摩竭大鱼,水色之山,如斯众难”。有多难呢?“安全者少,百伴共往,时有一还”——去一百个人才能有一个人回来……就这么难!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说……就是在救七难的时候,有一个详细描述,比如——大水所漂之难、黑风吹走之难、罗刹加害之难、商人遇贼之难。这些难,其实都暗示着观音信仰一个最初的起源,或者说——最初的起源地。
“普门品”里有一段是这么说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这段里提到了一个地名儿——罗刹鬼国。这个罗刹鬼国不是一个象征的地名儿啊……象征性的!它就是一个真地名儿,这个地儿就叫——罗刹鬼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这是我们的汉语。它的梵语是——驯狮子的人。因此,我们中国古代称斯里兰卡叫作——狮子国。也有用梵音直接说的,叫——僧伽罗国。印度人没有这么客气,印度人直接管斯里兰卡叫作——罗刹鬼国。这一说法来源于古代印度的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罗摩衍那》里记述了国王罗摩和岛上的罗刹鬼王作战的故事,并且记录了岛上到处都是金银珠宝,藏在洞里。所以,自古印度冒险过海去寻宝的人很多!做生意的人也很多!海难也很多……
从地理上看——观音道场这个位置,从印度的南角,泰米尔纳德邦【旧名:马德拉斯邦】,穿越保克海峡,就到了斯里兰卡本岛。这个海峡很长,一百多公里……嗯,其实不算很长……但是呢,它水很浅——浅的地方儿有两米;深的地方儿也只有十米。礁石很多。岛礁很多、水深很浅,这样儿就容易受到岛礁上隐藏的海盗与野人的袭击!
另一个,是因为——它受到印度洋季风影响!晚上经常刮风啊……季风啊……经常触礁或者翻船!所以,这个海峡在古代上寻宝和做生意都是很危险的!
最初,在保克海峡救海难工作的并不是观世音,是释迦牟尼本人的工作。根据三国时期的译经家支谦所翻译的《撰集百缘经》记:
“值有大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回波黑风),时诸商人个个跪拜诸天善神,无一感应救彼厄难”。就是说——去那儿,遇到……遇到海风了,没有天神管;
“中有优婆塞与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护受苦厄,辄往度之,汝等咸当称彼佛名,或能来此救我等命”。哎……这段能听懂嘛!
于是“时诸商人各共同时称‘南无佛陀’,尔时世尊遥见商客,极遇厄难,即放大光明,照耀(大)黑风,风寻消灭,皆得解脱”。这就是一段儿故事。
这个“百集经”《撰集百缘经》提出来——当大风浪的时候,称念佛名,即可获救。之所以称念佛名即可获救,这里明确地说了“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佛陀出于大悲,日夜观察众生!观察的“观”、大悲的“大悲”、“称名得救”这三个概念已经结合得很紧密了!
由世尊开启了救海难的任务,引出了观音救难的信仰!这在佛教的内生逻辑里就非常自然了!而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种黑风罗刹之难,别人救,还都不好使了。这个救水难的信仰,发端于公元前五世纪。到了大乘佛教阶段,菩萨成佛这一理论得到近一步的完善——凡是已经成佛的,那……觉行圆满,那就不用干啦!所以这个工作就由释迦牟尼过渡给了观音菩萨。这种过渡,是发生在公元前、后完成的,并且经过长期传播之后,被正式写成了文字,就是——著名的《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被南印度人视为海上的守护神,就如同福建、台湾地区的妈祖。祂进一步地发展,就上了陆地,成为了行旅者的保护神;再进一步发展,就成为佛教救世信仰的代表神。
这就是观音信仰来源“三分说”的第三个。
在印度史前的大航海时代,以佛陀在南印度解救黑风海难、解救罗刹鬼难这个传说为原型,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就成为了观音救难信仰,最终成型在公元前、后,写入了佛教的经典——“法华经”。这是“佛教内生说”指出来——观音信仰的真正来源。
【资料】
《撰集百缘经》卷第九: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五百贾客,欲入大海采取珍宝。时彼商主选择族望娉以为妇,将共入海。足满十月,产一男儿,因为立字,名曰‘海生’,有大福德;令诸商客获大珍宝,安隐回还,咸共唱言:“安隐海生。”
年渐长大,重复劝勉,更入大海。获其珍宝进引还来,值大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回波黑风。时诸商人各各跪拜诸天善神,无一感应救彼厄难,中有优婆塞语商人言:“有佛世尊,常以大悲,昼夜六时观察众生,护受苦厄辄往度之。汝等咸当称彼佛名,或能来此救我等命!”
时诸商人各共同时称:“南无佛陀。”尔时世尊,遥见商客极遇厄难,即放光明照耀黑风,风寻消灭皆得解脱。各作是言:“我等今者,蒙佛威光脱此诸难,今若平安达到,当为佛僧造立塔寺,请命佛僧安置其中,设诸肴膳供给所须皆使无乏。”作是语已咸皆然可。于是进引,皆悉平安达到乡土;如先言要,造立塔寺,请命佛僧,设诸肴膳。供养讫竟,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心开意解各获道迹;即于佛前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前白佛言:“不审世尊!今此商人五百比丘宿造何业,遭值如是种种厄难,蒙佛威光得脱诸难,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非但今日救彼厄难,过去世时,我亦救彼脱诸厄难!”时诸比丘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时其事云何?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五通仙人,住河岸边。时有五百商人欲入大海,路由河岸见彼仙人,各共往彼问讯安吉,劝彼仙人令共入海。仙人答言:‘汝等自去,设有恐难,但称我名,当护汝等!’尔时商人闻是语已,进引入海,大获珍宝还欲来归,道逢罗刹黑风诸难,尔时商人咸共一心称仙人名,即往救护,脱诸厄难。”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彼仙人者,则我身是!彼时五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我于彼时未断烦恼,尚能拔济彼诸厄难;况于今者得出三界,而当不能化度彼也?”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