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真人西游记

来自星球故事
Ranger讨论 | 贡献2024年7月22日 (一) 12:50的版本 (建立内容为“【导读】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道教全真派重要的典籍史料,记述了1219年,已逾古稀之年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受蒙古…”的新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导读】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道教全真派重要的典籍史料,记述了1219年,已逾古稀之年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受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邀请,由清和真人尹志平等18位弟子陪同,从今天的山东省西行到中亚地区传道的全过程,本书的作者李志常也随行其中。
      作为游记,本书涉及了八百年前我国北方与中亚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等方面,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文献;作为道教典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丘祖当年西行的艰难,道心的坚固,这种精神值得后辈弟子纪念学习。2013年上映的电影《止杀令》真实反映了丘祖西行、力劝成吉思汗止杀的这段历史故事。

上卷

【1】

     父师真人长春子,姓丘氏,名处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未冠出家,师事重阳真人。而住磻溪、龙门十有三年,真积力久,学道乃成。暮年,还海上。
     戊寅之前,师在登州,河南屡欲遣使征聘,事有龃龉,遂已。明年,住莱州昊天观。夏四月,河南提控边鄙使至,邀师同往。师不可,使者携所书诗颂归。继而复有使自大梁来,道闻山东为宋人所据,乃还。
     其年八月,江南大帅李公全、彭公义斌来请,不赴。尔后随处往往邀请,莱之主者难其事。师乃言曰:“我之行止,天也。非若辈所及知,当有留不住时,去也。”


【白话通俗译】

     师父长春真人,姓丘,名处机,字通密,山东登州栖霞人。他未满二十岁就出家,拜重阳真人为师。后在陕西磻溪和龙门洞相继居住了十三年,经过持久的修行,道行不断积累,终于道有所成。到了晚年,返回山东海滨地区。
     1218年之前,师父住在登州。金国政府屡次打算遣使征聘他,但由于各种事情的原因,一直没有成行。1219年,师父住在莱州昊天观。农历四月,河南提控边部使来邀请师父,师父拒绝了,使者只好携带师父书写的诗颂而归。后来又有金国使臣从开封来,在路上听说山东已被宋人收复,只好回去。
     这年农历八月,南宋将领李全、彭义斌派使者来请,师父也没有去。此后,各处常常遣使邀请,莱州的地方官很为难。师父说:“我的行动取决于天,不是这些人能知道的。等到了留不下来的时候,我就去了。”


【2】

     居无何,成吉思皇帝遣侍臣刘仲禄县虎头金牌,其文曰: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及蒙古人二十辈,传旨敦请。师踌躇间,仲禄曰:师名重四海,皇帝特诏仲禄,逾越山海,不限岁月,期必致之。师曰:“兵革以来,此疆彼界,公冒险至此,可谓劳矣。”
     仲禄曰:“钦奉君命,敢不竭力?仲禄今年五月,在乃满国兀里朵得旨。六月,至白登北威宁,得羽客常真谕。七月,至德兴,以居庸路梗,燕京发士卒来迎。八月,抵京城,道众皆曰:师之有无,未可必也。过中山,历真定,风闻师在东莱,又得益都府安抚司官吴燕、蒋元,始得其详,欲以兵五千迎师。燕等曰:京东之人,闻两朝议和,众心稍安。今忽提兵以入,必皆据险自固,亦将乘桴海上矣。诚欲事济,不必尔也。从之,乃募自愿者,得二十骑以行。将抵益都,使燕、元驰报其帅张林。
     林以甲士万郊迎,仲禄笑曰:所以过此者,为求访长春真人,君何以甲士为?林于是散其卒,相与按辔以入,所历皆以此语之,人无骇谋,林复给以驿骑。次潍州,得尹公。冬十有二月,同至东莱,传皇帝所以宣召之旨。”

【白话通俗译】

     过了不久,成吉思皇帝派遣侍臣刘仲禄和二十多个蒙古人传旨敦请师父。刘仲禄悬带虎头金牌,牌上有“如朕亲行,便宜行事”的字样。师父正思量考虑的时候,刘仲禄说:“真人名重四海,皇帝特意下诏书,命我逾越山海来请真人。不限时间,一定要请到。”师父说:“自从战乱以来,各国攻伐不休,疆界混乱。您冒险到这里来,很是辛苦。”
     刘仲禄说:“钦奉君命,哪敢不尽力呢?我今年五月在乃满国的兀里朵行宫得到圣旨。六月来到白登北面的威宁,得到一个姓常道人的引导。七月到了德兴,因为居庸关带道路不通,燕京方面派遣军兵来接应。八月抵达京城。道众都说:‘真人是否住在山东,能不能找到可不一定。”我们经过中山、真定,听说真人在东菜。又见到益都府安抚司的官员吴燕、蒋元,这才知道了详细情况。我们打算率兵五千来迎请您,但吴燕说:“京东地区的人们,已经听说了蒙古、南宋两朝议和的消息,民心稍微稳定了下来。现在忽然率领军队进入,当地的人民必定都据险防御,真人也将乘船逃到海上去。果真要把事情办成,不必这样做。我听从了他的话,招募自愿者,有二十人骑马同行。将要到达益都的时候,派吴燕、蒋元骑马报告他们的统帅张林。
     张林率万名士卒到郊外迎接。我笑着说:‘我之所以经过这里,是为了访求长春真人。你带这些士兵来干什么呢?于是张林解散了他的士卒,我们一起慢慢地骑马入城。凡是经过的地方我都这样说,人们没有感到恐惧。张林向我们提供了驿马。我们到潍州,见到了尹公志平道长。冬季十二月了,我们这才来到了东莱,传达成吉思皇帝召请您的旨意。”


【3】

     师知不可辞,徐谓仲禄曰:此中艰食,公等且往益都,俟我上元醮竟,当遣十五骑来。十八曰,即行。于是,宣使与众西入益都,预选门弟子十有九人,以俟其来。如期骑至,与之俱行。
     由潍阳至青社,宣使已行矣。闻之张林言:正月七曰,有骑四百军于临淄,青民大骇,宣使逆而止之,今未闻所在。师寻过长山及邹平。二月初,届济阳,士庶奉香火,拜迎于其邑南,羽客长迎前导,饭于养素庵。会众佥曰:先月十八曰,有鹤十余自西北来,飞鸣云间,俱东南去。翌曰辰巳间,又有数鹤来自西南,继而千百,或颉或颃,拂庵盘桓乃去。今乃知鹤见之曰,即师启行之辰也。皆以手加额。
     留数曰,二月上旬,宣使遣骑来报:已驻军将陵,舣舟以待。明曰遂行。十三曰,宣使以军来迓,师曰:来何暮?对以:道路梗,特往燕京会兵,东备信安,西备常山,仲禄亲提军取深州、下武邑以辟路,构桥于滹沱,括舟于将陵,是以迟。师曰:此事非公不克办。次曰,绝滹沱而北。

【白话通俗译】

     师父知道不能推辞,缓缓地对刘仲禄说:“这里饮食不便,你们暂时先到青州去吧。等我做完上元节的斋醮后,你们就派十五个人来接。咱们正月十八就出发。”于是,宣使刘仲禄和众人就去了山东青州。师父预先选择了十九名弟子,等候刘仲禄再派人来。到了约定的日期,蒙古使者骑马到来,师父一行和他们一同启程。
     由潍阳到青州的时候,宣使刘仲禄已经离开了那里。师父问张林是怎么回事,张林说:“正月七日有四百骑兵驻扎在临淄,青州一带的百姓非常惊恐。宣使刘仲禄去安抚他们的恐慌,直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在何处。”师父经过长山、邹平,一路寻找。二月初,到达济阳。官民人等在县城南备香火拜迎师父。行吟的道人作为前导,入城后在养素庵吃饭。会众们都说:“上月十八日有十多只鹤从西北飞来,在云朵之间一边飞翔一边鸣叫都向东南去了。第二天的辰时到巳时之间,又有数只鹤从西南飞来,接着飞来了足有千百只。上下飞翔,唯独有一只鹤在庵顶低飞盘旋多时才离去。现在才知道鹤出现的时候,正是师父启程之时。”众人都把手放在额头上表示不可思议。
     逗留了几日到了二月上旬,宣使刘仲禄派人骑马来报说:“他已经在将陵驻扎,把船停在河岸边等待师父。”于是第二天出发。二月十三日宣使刘仲禄率军来迎接,师父问:“怎么来晚了呢?”刘仲禄说:“因为道路堵塞不畅,特地去了北京,集合军队防备东边信安和西边常山的金兵。我亲自率军攻取了深州、武邑,在滹沱河开路架桥,又在将陵寻找渡船,因此来迟了。”师父说:“这件事如果不是您来办,是办不好的。”第二天,渡过滹沱河向北行。


【4】

     二十二日,至卢沟,京官、士、庶、僧、道郊迎。是日,由丽泽门入,道士具威仪长吟其前。行省石抹公馆师于玉虚观,自尔求颂乞名者日盈门。凡士马所至,奉道弟子以师与之名,往往脱欲兵之祸,师之道荫及人如此。
     宣抚王巨川楫上诗,师答云:“旌旗猎猎马萧萧,北望燕师渡石桥。万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别海山遥。良朋出塞同归雁,破帽经霜更续貂。一自元元西去后,到今无似北庭招。”
     师闻行宫渐西,春秋已高,倦冒风霜,欲待驾回朝谒。又仲禄欲以选处女偕行,师难之曰:“齐人献女乐,孔子去鲁。余虽山野,岂与处女同行哉?”仲孙乃令曷剌驰奏,师亦遣人奉表。

【白话通俗译】

     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我们行至到了卢沟桥。北京许多官员、士人、老百姓、僧人、道人都来到郊外迎接师父。当天,我们从丽泽门入城,道士排好仪仗,在前吟诵做为前导。当时管辖北京的长官是杀人如麻的石抹成得卜,石抹成得卜安排师父在玉虚观居住。从此之后,向师父求颂乞名的人每天都挤满门口。凡是有战乱的地方,信奉道教的弟子们只要有师父给起的名字,往往能够逃脱一死,避免了战乱带来的灾祸,师父的道行对别人的荫庇是如此之大!
     宣抚大人王巨川给师父写了一首诗,师父答诗写道:旌旗猎猎马萧萧,北望燕山渡石桥。万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别海山遥。良朋出塞同归雁,破帽经霜更续貂。一自玄元西去后,到今无似北庭招。
     师父听说成吉思汗逐渐向中亚地区西去,考虑到自己年迈,不愿冒着风沙继续前行,想等成吉思汗从漠北回来后再去朝谒。师父又听说刘仲禄要为成吉思汗挑选处女与师父同行,便责问他说:“春秋时期,齐国使用美人计,向鲁国进献美女和不正的音乐,以消沉鲁国国君的心志。孔子劝谏无效,就离开了鲁国。我虽然是不知礼仪的山野之人,但让我和供人消遣的女子同行也不合适吧?”于是,刘仲禄派曷刺驰马向成吉思汗奏请,师父也派人进呈表章。


【5】

     一日,有人求跋阎立本《太上过关图》,题:蜀郡西游曰,函关东别时。群胡若稽首,大道复开基。又以二偈示众,其一云:杂乱朝还暮,轻狂古到今。空华空寂念,若有若无心。其二云:触情常决烈,非道莫参差。忍辱调猿马,安闲度岁时。
     四月上旬,会众请望日醮于天长,师以行辞,众请益力,曰:今兹兵革未息,遗民有幸得一睹真人,蒙道荫者多矣。独死者冥冥长夜,未沐荐拔,遗恨不无耳。师许之。时方大旱,十有四日,既启醮事,雨大降。众且以行礼为忧,师于午后赴坛将事,俄而开霁。众喜而叹曰:一雨一晴,随人所欲,非道高德厚者,感应若是乎?
     明曰,师登宝玄堂传戒。时有数鹤自西北来,人皆仰之,焚简之际,一简飞空而灭,且有五鹤翔舞其上。士大夫咸谓:师之至诚动天地。南塘老人张天度子真作赋美其事,诸公皆有诗。

【白话通俗译】

     当时我们还在北京。一天,有人求师父在阎立本画的《太上过关图》题写跋文,师父题写道:蜀郡西游日,函关东别时。群胡皆稽首,大道复开基。
     师父又写了两个颂词给大家看。第一首颂词写道:“离乱朝还暮,轻狂古到今。空华空寂念,若有若无心。”第二首说:“触情常决烈,非道莫参差。忍辱调猿马,安闲度岁时。”
     农历四月上旬,众人请师父望日在天长观设醮祈祷,师父因为要西行而推辞。但大家愈发地执意邀请,他们对师父说:“现在战乱不息,生存下来的人有幸能够看到您,得到您的恩荫和庇护的人很多。唯独死去的人如同置身于冥冥长夜,没能得到您的恩泽和救助,他们是有遗憾的啊。”于是,师父答应了他们。这时候正值天早,而十四日这天刚一举行斋醮仪式,就下起了大雨,人都担心因下雨而无法行后面的各种科仪。过了中午,师父来到坛场准备行科,天马上就晴了。众人都很喜悦,他们感叹说:“下雨和天晴,取决于人的愿望。如果不是道行高深、品德淳厚的人,哪能像这样与天有感应呢?”
     第二天,师父登上宝玄堂讲授戒律。当时有几只鹤从西北飞来,人们都因此生仰慕之心。化表的时候,一道表文飞到空中熄灭,有五只鹤在它上面飞翔舞动,士大夫们都说师父的至诚之心感动了天地。南塘老人张天度作赋赞美此事,其他很多士人都为此写了诗。


【6】

     醮竟,宣使刘公从师北行,道出居庸,夜遇群盗于其北,皆稽颡以退。且曰:无惊父师。五月,师至德兴龙阳观度夏,以诗寄燕京士大夫云:“登真何在泛灵槎?南北东西自有嘉。碧落云峰天景致,沧波海市雨生涯。神游八极空虽远,道合三清路不差。弱水纵过三十万,腾身顷刻到仙家。”
     时京城吾道孙周楚卿、杨彪仲文、师谞才卿、李士谦子进、刘中用之、陈时可秀玉、吴章德明、赵中立正卿、王锐威卿、赵昉德辉、孙锡天锡,此数君子,师寓玉虚曰所与唱和者也。王觏逢辰、王直哉清甫,亦与其游。
     观居禅房山之阳,其山多洞府,常有学道修真之士栖焉,师因挈众以游。初入峡门,有诗云:“入峡清游分外嘉,群峰列岫戟查牙。蓬莱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松塔倒县秋雨露,石楼斜照晚云霞。却思旧日终南地,梦断西山不见涯。”
     其地爽垲,势倾东南,一望三百余里。观之东数里,平地有涌泉,清泠可爱。师往来其间,有诗云:“午后迎风背曰行,遥山极目乱云横。万家酷暑熏肠热,一派寒泉入骨清。北地往来时有信,东皋游戏俗无争。溪边浴罢林间坐,散髪披襟畅道情。”

【白话通俗译】

     农历四月,师父在天长观的斋醮仪式结束后,宣使刘仲禄和我们一起北上,离开了北京。出居庸关后已经是晚上,我们在关外北面遇到了一群强盗,知道我们是长春真人一行之后,他们都磕头告退,还说:“不要惊动师父”。五月,师父来到德兴府(今张家口)的龙阳观度夏,他写了一首诗送给北京的士大夫,诗写道:

登真何在泛灵槎,南北东西自有嘉。 碧落云峰天景致,沧波海市雨生涯。 神游八极空虽远,道合三清路不差。 弱水虽过三十万,腾身顷刻到仙家。

     当时北京城内的同道都有孙周(字楚卿)、杨彪(字仲文)、师谞(字才卿)、李士谦(字子进)、刘中(字用之)、陈时可(字秀玉)、吴章(字德明)、赵中立(字正卿)、王锐(字威卿)、赵昉(字德辉)、孙锡(字天锡)等人。这些士人都是师父寓居北京玉虚观时与他交得来的朋友,王觏(字逢辰)、王直哉(字清甫)这二位也和师父要好。
     张家口的龙阳观在禅房山的南面。这座山上有许多山洞,经常有学道修行的人到这里栖居,师父就带领我们去游历。刚进入峡谷的时候,师父留诗言:

入峡清游分外嘉,群峰列岫戟查牙。 蓬菜未到神仙境,洞府先观道士家。 松塔倒悬秋雨露,石楼斜照晚云霞。 却思旧日终南地,梦断西山不见涯。

     这个地方地势高而且干燥,山势斜向东南方,一眼望去足有三百多里。离龙阳观数里的东面平地上有泉水涌出,清泠可爱。师父多次经过这里,有诗写道:

午后迎风背日行,遥山极目乱云横。 万家酷暑熏肠热,一派寒泉入骨清。 北地往来时有信,东皋游戏俗无争。 溪边浴罢林间坐,散发披襟畅道情。


【7】

     中元日,本观醮。午后,传符授戒,老幼露坐热甚,悉苦之。须臾,有云覆其上,状如圆盖,移时不散,众皆喜跃赞叹。又观井中水可给百众,至是踰千人,执事者谋他汲。前后三曰,井泉忽溢,用之不竭,是皆善缘天助之也。醮后题诗云:

太上宏慈救万灵,众生荐福藉群经。 三田保护精神气,万象钦崇曰月星。 自揣肉身潜有漏,难逃科教入无形。 且遵北斗斋仪法,渐陟南宫火炼庭。

     八月初,应宣德州元帅移剌公请,遂居朝元观。中秋夜,有贺圣朝二曲。其一云:

断云归岫,长空凝翠,宝鉴初圆。 大光明、宏照亘流沙,外直过西天。

人间是处,梦魂沉醉,歌舞华筵。 道家门、别是一船清,暗开悟心田。

其二云:

洞天深处,良朋高会,逸兴无边。 上丹霄、飞至广寒宫,悄掷下金钱。

灵虚晃耀,睡魔奔送,玉兔婵娟。 坐忘机、观透本来真,任法界周旋。 【白话文通俗译】

     中元节,师父在德兴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龙阳观设醮。午后授符表、传戒律。老幼道众都露天而坐,天气很热,大家都感到难受。不久,有云飘到人们的头顶,云的形状就象圆形的盖子,很长时间也不散去。众人高兴地跳起来,纷纷赞叹。另外,龙阳观中的井水原本只能供百余人饮用。但这时道观里超过了千人,庙里的执事打算到别的地方去汲水。但中元斋醮前后三天的时间内,井水忽然溢满,怎样用都用不尽。这都是因为有善缘而得到天助的缘故。醮事过后,师父题诗一首:

太上弘慈救万灵,众生荐福籍群经。 三田保护精神气,万象钦崇日月星。 自揣肉身潜有漏,难逃科教入无形。 且遵北斗斋仪法,渐陟南宫火炼庭。

     八月初,宣德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元帅移剌先生邀请师父,到他们那里的朝元观居住。中秋节师父填作《贺圣朝》二首词曲。第一首写道:

断云归岫,长空凝翠,宝鉴初圆。 大光明,宏照亘流沙外,直过西天。 人间是处,梦魂沉醉,歌舞华筵。 道家门,别是一般清朗,开悟心田。

     第二首是:

洞天深处,良朋高会,逸兴无边。 上丹霄,飞至广寒宫悄,掷下金钱。 灵虚晃耀,睡魔奔迸,玉兔婵娟。 坐忘机,观透本来真性,法界周旋。


【8】

     是后天气清肃,静夜安闲。复作二绝云:

长河耿耿夜深深,寂寞寒窗万虑沉。 天下是非俱不到,安闲一片道人心。

     其二云:

清夜沉沉月向高,山河大地绝纤毫。 惟余道德浑沦性,上下三天一万遭。

     朝元观据州之干隅,功德主元帅移剌公因师欲北行,创构堂殿,奉安尊像,前后云房洞室,皆一新之。十月间,方绘祖师堂壁,画史以其寒,将止之。师不许,曰:“邹律尚且回春,况圣贤阴有所扶持邪?”是月,果天气温和如春,绝无风沙,由是画史得毕其功。
     有诗云:

季春边朔苦寒同,走石追沙振大风。 旅雁翅垂南去急,行人心倦北征穷。 我来十月霜犹薄,人讶千山水尚通。 不是小春和气暖,天教成就画堂功。

     寻阿里鲜至自斡辰大王帐下,使来请师。继而宣抚王公巨川亦至,曰:承大王钧旨:如师西行,请过我。师首肯之。


【白话通俗译】

     农历八月,我们和师父在宣德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朝元观居住。中秋节后,天气晴朗肃静,师父静夜安居,非常闲适。他又作了两首绝句,分别写道:

长河耿耿夜深深,寂寞寒窗万虑沉。 天下是非俱不到,安闲一片道人心。 清夜沉沉月向高,山河大地绝纤豪。 唯余道德浑沧性,上下三天一万遭。

     朝元观在宣德州的西北方,道观的功德主移剌元帅考虑到师父之后还要继续北行,想让师父在朝元观多留一些时日以便供养。于是,移剌元帅又在庙里建造了新的殿堂供奉仙真神像,营造更佳的道教文化氛围,把前前后后的住所和静室也都修建一新。
     到了十月,工匠们在新建的祖师堂绘制壁画,画师因为寒冷打算停工。师父不同意,他说:“战国时期的音乐大师邹衍善通音律,都能使不生五谷的土地生长出茂盛的禾苗,何况我们还有圣贤在暗中扶持帮助呢?”这个月的天气果然慢慢回温,温度像春天一样适宜,没有半点风沙,画师因此得以完工。
     师父作诗一首:

季秋边朔苦寒同,走石吹沙振大风。 旅雁翅垂南去急,行人心倦北途穷。 我来十月霜犹薄,人讶千山水尚通。 不是小春和气暖,天教成就画堂功。

     这时候,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辰大王”铁木格斡赤斤派使者阿里鲜来敦请师父去他那里(驻地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一带)。不久,宣抚大人王巨川也通知我们说:“奉斡辰大王(铁木格斡赤斤)的钧旨:如果丘先生要西行面见成吉思汗,请先来我这里。”师父点头同意了。


【9】

     是月,北游望山。曷剌进表回,有诏曰: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又曰:“惟师道踰三子,德重多端。”其终曰:“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摩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
     其见重如此。又敕刘仲禄云:“无使真人饥且劳,可扶持缓缓来。”师与宣使议曰:“前去已寒,沙路绵远,道众所须未备,可往龙阳,乘春起发。”宣使从之。十八曰,南往龙阳,道友送别,多泣下。师以诗示众云:

生前暂别犹然可,死后长离更不堪。 天下是非心不定,轮回生死苦难甘。

翌曰,到龙阳观过冬。十一月十有四曰,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云:

杖藜欲访山中客,空水沉沉澹无色。 夜来飞雪满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 天高曰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 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

十二月,以诗寄燕京道友云:

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 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自叹非元圣,何如历大荒?

又云: 京都若有饯行诗,早寄龙阳出塞时。 昔有上床鞋履别,今无发轸梦魂思。

复寄燕京道友云: 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兴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处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白话文通俗译】

     农历十月,我们还和师父向北游历了望山(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北部一带)。同时,被宣使刘仲禄派出的差使曷刺也从成吉思汗那里送表章回来了,有“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的诏书。成吉思汗的诏书中说:“只有丘先生您具有超过老子、孔子、孟子这三子的道行,德行很深厚。”
     诏书的最后写道:“您既然已经从山东启程,那么就不必着急赶路,沿途可慢慢欣赏西域各国的美景。达摩东至中国,秉承印度之教心传佛法;而老子西入夷狄,用华夏文明教化了落后的民族而成就道业。虽然路途遥远,但也并非远不可及。以此方式答复道长送来的表章,可以表明朕的意图。秋天尚且还有暑热,愿丘先生安好,其它的话不多提了。”
     师父竟被成吉思汗如此敬重。另外,成吉思汗又敕令刘仲禄说:“不要让真人饥饿劳累,可以扶持着丘先生慢慢前来。”师父与宣使刘仲禄商量:“现在到了十月,天气已经很寒冷,沙漠道路漫长遥远,大家所需的行装还没有齐备,我们可以先回龙阳观(在今河北张家口)去,等到春天再出发。”刘仲禄听从了师父的主张。十月十八日,我们准备向南回到德兴府(今河北张家口)的龙阳观,宣德州(今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朝元观的道友们和师父道别,很多人流下了眼泪。师父为大家留题了一首离诗:

生前暂别犹然可,死后长离更不堪。 天下是非心不定,轮回生死苦难甘。

     第二天,我们和师父回到了龙阳观准备过冬。十一月十四日,师父到龙岩寺持斋,在西庑殿上题云:

杖藜欲访山中客,空山沉沉淡无色。 夜来飞雪映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 天高日下松风清,神游八极腾虚明。 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

到了腊月,师父有诗寄给北京的道友,诗写道:

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 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 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 自叹非元圣,如何历大荒?

又有诗写道:

京都若有饯行诗,早寄龙阳出塞时。 昔有上床鞋履别,今无发轸梦魂思。

之后,师父又写了诗寄给北京道友:

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 去岁兴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 穷急漏处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


【10】

     辛巳之上元,醮于宣德州上元观,以颂示众云:"生下一团腥臭物,种成三界是非魔。连枝带叶无穷劳,跨古腾今不奈何。"
     以二月八日启行,时天气晴霁,道友饯行于西郊,遮马首以泣曰:“父师去万里外,何时复获瞻礼?”师曰:“但若辈道心坚固,会有日矣。”众复泣请:“果何时邪?”师曰:“行止非人所能为也,兼远涉异域,其道合与不合,未可必也。”众曰:“师岂不知?愿预告弟子等。”度不获已,乃重言曰:“三载归,三载归。”
     十日,宿翠帡口。明曰,北度野狐岭,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道人之心,无适不可。宋德芳辈指战场白骨曰:“我归,当荐以金箓,此亦余北行因缘之一端耳!”

【白话通俗译文】

     1121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师父在宣德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上元观举行斋醮仪式,以一首颂词出示给众人,写道:

生下一团腥臭物,种成三界是非魔。 连枝带叶无穷势,跨古胜今不奈何。

     二月八日,我们启程北行,当时天气睛好,这里的道友们在宣德州的西郊为师父饯行,众人拦住师父的马,哭着问:“邱师父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去,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您呢?师父说:“如果你们的道心坚固,本分守道,我们会有重见之日的”。大家又哭着说:“我们会谨记您的教诲,但重见之日会是什么时候呢?”师父说:“现在的一举一动都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再加上远涉异域,我的主张是否能让成吉思汗认同,都不一定。”众人说:“师父哪能不知道呢,请您预先告诉弟子。”师父不得已,意味深长地说:“三年就回来了......三年就回来了。”
     二月十日,在翠屏口住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平门,是北京通往草原的重要驿站),第二天北行经过野狐岭(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登高向南俯视太行山,晴日里山中的雾气甚是可爱,但向北望去却是寒烟衰草。中原的风物,从此就被隔绝开了。但道人之心,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
     道友宋德芳指着战场上的白骨说:“我归来时当在此设金箓道场,追荐孤魂。这也是我北行中的一段因缘啊。”


【11】

     北过抚州,十五日,东北过盖里泊,尽丘垤咸卤地,始见人烟二十余家。南有盐池,迤逦东北去,自此无河,多凿沙井以汲。南北数千里,亦无大山,马行五日,出明昌界,以诗纪实云:

坡陀折叠路弯环,到处盐场死水湾。 尽曰不逢人过往,经年时有马回轘。 地无木植惟荒草,天产丘陵没大山。 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又行六七日,忽入大沙陀,其碛有矮榆,大者合抱。东北行千里外,无沙处绝无树木。三月朔,出沙陀,至鱼儿泊,始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为业。时已清明,春色渺然,凝冰未泮。有诗云:

北陆祁寒自古称,沙陀三月尚凝冰。 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鲲化大鹏。 苏武北迁愁欲死,李陵南望去无凭。 我今返学卢敖志,六合穷观最上乘。

【白话文通俗译】

     1221年农历二月十日以后,我们继续向北行走,经过了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一带)。二月十五日,朝东北方向经过盖里泊(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这里到处都是山丘和盐碱地。这一路人烟稀少,到这儿才见到二十余户人家。盖里泊的南面有盐湖,池水曲折向东北流去。从这里开始就没有河流了,人们多凿沙井来取水,南北数千里之内也没有大山。我们一行人马走了五天,穿过了金国政府修建的长城,到了边界外。

师父用诗来纪录了行程实况:

坡坨折叠路弯环,到处盐场死水湾。 尽日不逢人过往,经年惟有马回还。 地无木植惟荒草,天产丘陵没大山。 五谷不成资乳酪,皮裘毡帐亦开颜。

     又走了六七天,忽然进入大沙漠。那里的沙碛上生长着矮榆树,大的有合抱那么粗。朝东北方向走了一千多里,即使是没有沙的地方也没有树木。三月初一,我们走出了沙漠。到了鱼儿泊(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湖),才有了人烟聚落,人们多以农耕和打渔为生。这时已经到了清明时节,却没有一点春天的迹象,凝结的冰还没有融化。

师父有诗写道:

北陆祁寒自古称,沙陀三月尚凝冰。 更寻若士为黄鹄,要识修鲲化大鹏。 苏武北迁愁欲死,李陵南望去无凭。 我今返学卢敖志,六合穷观最上乘。


【12】

     三月五日,起之东北,四旁远有人烟,皆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尽原隰之地,无复寸木,四望惟黄云白草。行不改途,又二十余日,方见一沙河,西北流入陆局河。水濡马腹,傍多丛柳。渡河北行三日,入小沙陀。
     四月朔,至斡辰大王帐下,冰始袢,草微萌矣。时有婚嫁之会,五百里内首领皆载马湩助之,皂车毡帐,成列数千。七日,见大王,问以延生事。师谓须斋戒而后可闻,约以望曰授受。
     至日,雪大作,遂已。大王复曰:“上遣使万里,请师问道,我曷敢先焉?”且谕阿里鲜,见毕东还,须奉师过此。十七日,大王以牛马百数、车十乘送行。
     马首西北,二十二日抵陆局河。积水成海,周数百里,风浪漂出大鱼,蒙古人各得数尾。并河南岸西行,时有野薤得食。

【白话文通俗译】

     1221年农历三月五日,我们启程向东北行走。放眼望去远远地有些人家,统一都是使用黑色的车驾、居住白色的毡房,在有湖水和草场的地方放牧。四处都是平广的低湿之地,再没有树木,向四周望去只有黄云和白草。我们就一直朝东北方向走,又走了二十多天才见到一条沙河,这条河向西北流入陆局河(今克鲁伦河),水深可以沾湿马的腹部,河旁边有很多丛生的柳树。我们渡过河后,向北走了三天,又进入一片小沙漠。
     四月初一,这才进入了斡辰大王(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格斡赤斤)的驻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一带)。这时冰才开始融化,草开始萌芽生长。这一带不时有举行婚礼的,五百里之内的首领都会载着马奶酒前来助兴,黑色车子和毡帐排成数千列。七日,师父面见斡辰大王,大王请教益寿延年的方法。师父说:“必须斋戒之后才能听讲。”于是约定在十五日传投养生之法。
     到了这一天,因为下起了大雪,就作罢了。大王说:“成吉思汗派遣使者不远万里邀请先生问询道术,我怎么敢抢先呢。”大王还命令阿里鲜说:“进见完毕东归的时候,要请师父从这里经过。”十七日,大王用数百头牛马、十辆大车为师父送行。
     我们骑马向西北行进。四月二十二日到了陆局河,河水汇集成大湖,周围有数百里长。风浪把大鱼冲到岸上,同行的蒙古人每个人都捡了几条。沿着河的南岸向西行,时常可以采到野薤吃。


【13】

     五月朔亭午,日有食之。既,众星乃见,须臾复明,时在河南岸(蚀自西南,生自东北)。其地朝凉而暮热,草多黄花。水流东北,两岸多高柳,蒙古人取之,以造庐帐。
     行十有六日,河势绕西北山去,不得穷其源,西南泊驿路,蒙古人喜曰:前年已闻父师来。因献黍米石有五斗,师以斗枣酬之。渠喜曰:”未尝见此物。“因舞谢而去。
     又行十日,夏至,量曰影三尺六七寸,渐见大山峭拔,从此以西,渐有山阜,人烟颇众,亦皆以黑车白帐为家。其俗牧且猎,衣以韦毳,食以肉酪。男子结髪垂两耳,妇人冠以桦皮,高二尺许,往往以皂褐笼之,富者以红绡,其末如鹅鸭,名曰故故,大忌人触,出入庐帐须低回。俗无文籍,或约之以言,或刻木为契,遇食同享,难则争赴,有命则不辞,有言则不易,有上古之遗风焉。
     以诗叙其实云: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 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 饮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结髪异中州。 圣贤不得垂文化,历代纵横只自由。

     又四程,西北渡河,乃平野,其旁山川皆秀丽,水草且丰美。东西有故城,基址若新,街衢巷陌卡辨,制作类中州。岁月无碑刻可考,或云契丹所建,既而地中得古瓦,上有契丹字,盖辽亡士马不降者西行所建城邑也。
     又言:西南至寻思干城万里外,回纥国最佳处,契丹都焉,历七帝。

【白话文通俗译】

     (1221年)农历五月初一的正午,出现了日食。太阳完全消失的时候,众多的星星都出现了,不久后天亮。当时我们是在河的南岸,这地方早晨凉,晚上热,草中有很多黄花。河向东北流,两岸生长着很多高高的柳树,蒙古人便伐树造庐帐宿营。
     走了十六天,河向西北山地蜿蜒流去,找不到河的源头,它的西南方向与鱼儿泊驿路(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相接。这里的蒙古人高兴地说,前年已经听说师父要来了。他们给师父进献了黍米十五斗,师父用一斗枣子作为酬谢回赠,他们高兴地说:“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于是手舞足蹈地拜谢而去。
     又走了十天,到了夏至节气,丈量日影的长度有三尺六七寸长,逐渐能看到峭拔的大山。从这里向西,渐渐有了山丘,人烟很多,也都是以黑车、白帐为家。这里的习俗既放牧又打猎,人们穿着皮制的衣服,吃肉和奶酪。蒙古男子把头发系成发结,垂在两耳的后面;妇人则戴着桦皮帽子,高约有两尺,往往用黑色或褐色的织物罩着,富有的人则用红绸。他们帽子的尾部象鹅、鸭的形状,称为“故故”(罟罟冠),但非常忌讳别人触及,进出庐帐的时候需要低头,以免碰到帽子。这里没有文字书籍,要么口头约定,要么刻木头作为契约。获得食物一起享用,有了困难大家争着奔赴救助。有命令从来不推辞,说过的话从不变更,很有上古的遗风。
     师父用诗记叙此事说:

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 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 饮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结发异中州。 圣贤不得垂文化,历代纵横只自由。

     又走了四天的路程,向西北渡过河,河旁的山川都很秀丽,水草丰美。河的东、西两岸都有旧城,基址象新的一样,街衢巷陌还可以辨别,形制造作和中原地区相似。城的年代没有碑刻可以考究,有人说是辽代所建,我们后来在地里找到古瓦,上面有契丹文字,这可能是辽朝灭亡后没有投降的官兵西行所建的城邑。
     又有人说从这里向西南可以到达寻思干城,那里是回纥国最好的城市,契丹人之前曾在那里定都,先后有过七个皇帝。


【14】

     六月十三日,至长松岭后宿,松栝森森,干云蔽日,多生山阴涧道间,山阳极少。十四日,过山,度浅河,天极寒,壮者不可当。是夕,宿平地。十五日,晓起,环帐皆薄冰,霜已三降,河水有澌,冷如严冬。土人云:常年五六月有雪,今岁幸晴暖。师易其名曰“大寒岭”,凡遇雨多雹,山路盘曲。
     西北且百余里,既而复西北,始见平地,有石河长五十余里,岸深十余丈,其水清泠可爱,声如鸣玉。峭壁之间,有大葱高三四尺,涧上有松皆十余丈。西山连延,上有乔松郁然。山行五六日,峰回路转,林峦秀茂,下有溪水注焉。平地皆松桦杂木,若有人烟状。寻登高岭,势若长虹,壁立千仞,俯视海子,渊深恐人。
     二十八日,泊窝里朵之东,宣抚往奏禀皇后,奉旨请师渡河。其水东北流,弥漫没轴,绝流以济。入营,驻车南岸,车帐千百,曰以醍醐湩酪为供。汉、夏公主皆送寒具等食,黍米斗白金十两,满五十两可易面八十斤,盖面出阴山之后二千余里,西域贾胡以橐驼负至也。
     中伏,帐房无蝇。窝里朵,汉语行宫也,其车舆亭帐,望之俨然,古之大单于未有若此之盛也。

【白话文通俗译】

     (1221年)农历六月十三日,我们到了长松岭山后住宿。山上松桧非常茂密,穿云蔽日,很多生长在山北侧的山涧、道路之间。山的南侧树木极少。十四日翻过长松岭,渡过一条浅河。天极其寒冷,即使是强壮的年轻人也忍受不了,这天晚上在平地上住宿。十五日早晨起来,发现帐篷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十七日在长松岭西住宿,虽然当时已经是三伏天了,但这里早晚都还结冰,一天要下三次霜,河水中还有流冰,天气就像严冬一样寒冷。当地的人说:“往常年份五、六月都下雪。今年幸好天气晴朗暖和。”于是,师父就把“长松岭”的名字改成“大寒岭”。只要下雨,往往夹杂着冰雹,山路蜿蜒盘旋。
     向西北方向走大约一百多里,然后继续向西北方向走,才开始见到平地。有石河长五十多里,两岸深十多丈。河水清澈喜人,水声就像玉石相击发出的声音。峭壁之间生长着大葱,有三、四尺高。山涧里长着松树,高十多丈。西面的山脉连绵不绝,上面有郁郁葱葱的青松。走了五六天,峰回路转,山峦秀丽,林木茂盛。山上的溪水顺着山势流到山下。平地上生长着松树、桦树和其他杂树,好像有人家居住的样子。登上高高的山岭,山势如同天上的长虹。石壁耸立,高达千仞。俯视山下的湖泊,山涧深得吓人。    
     二十八日,在窝里朵宫帐的东边住宿。宣使刘仲禄事先禀告皇后,奉皇后的旨意请师父渡河。河水向东北方向流,水面宽阔,水深可以淹没车轴。横渡大河进入营地后,就把车子停放在河的南岸。营地上有成千上百的车帐,每天供应酥油、奶酪。金国和西夏的公主都送来了防寒的用具等物。吃的黍米每斗价值白银十两,白银五十两可以换面八十斤,面粉可能是阴山山后二千多里的地方生产的,由西域的胡商用骆驼驮运到这里。
     当时已经到了中伏时节,但帐房里都没有苍蝇。窝里朵,就是汉语中的“行宫”。行宫的车子和大帐看上去非常庄严,就算是古代匈奴的大单于也没有这样的声势吧。


【15】

     七月九日,同宣使西南行五六日,屡见山上有雪,山下往往有坟墓,及升高陵,又有祀神之迹。又三二日,历一山高峰如削,松杉郁茂而有海子。南出大峡,则一水西流,杂木丛映于水之阳,韭茂如芳草,夹道连数十里。北有故城曷剌肖,西南过沙场二十里许,水草极少,始见回纥决渠灌麦。
     又五六日,踰岭而南,至蒙古营,宿拂庐。旦行,迤逦南山,望之有雪,因以诗纪其行:

当时悉达悟空行,发轸初来燕子城。 北至大河三月数,西临积雪半年程。 不能隐地回风坐,却使弥天逐曰行。 行到山穷水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邮人告曰:此雪山北,是田镇海八剌喝孙也。八剌喝孙,汉语为“城”,中有仓廪,故又呼曰“仓头”。七月二十五曰,有汉民工匠络绎来迎,悉皆欢呼归礼,以彩幡、华盖、香花前导。又有章宗二妃,曰徒单氏,曰夹谷氏,及汉公主母钦圣夫人袁氏,号泣相迎。顾谓师曰:"昔曰稔闻道德高风,恨不一见,不意此地有缘也 !"

【白话通俗译】

     (1221年)农历七月九日,我们和宣使刘仲禄继续向西南走。五六天内屡屡看到山上有雪,山下往往有坟墓。登上高高的山岗,上面又有祭祀神灵的遗迹。又过了两三天,经过一座山。高高的山峰就像刀削的一样松树、杉树苍翠茂盛。山的西面有湖,南面有大峡谷,一条河从此向西流。在河的南面各种树木一丛丛地生长着。野韭的长势像芳草一样茂盛,在道路两侧绵延数十里。山的北面有旧城,名叫“曷剌肖”。向西南经过沙地,水草非常少,走了二十里左右,才看到回纥人挖渠灌溉小麦。
     又走了五六天,翻越山岭向南走,到蒙古军营住宿。第二天拂晓出发,看到南面连绵的山脉上还有积雪。于是,师父以诗记这段行程:

当时悉达悟空晴,发轸初来燕子城。 北至大河三数月,西临积雪半年程。 不能隐地回风坐,却使弥天逐日行。 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负责传递信件的人告诉我们说:“这座雪山的北面是镇海城的行政长官田镇海所治理的八剌喝孙。八剌喝孙,汉语的意思是“城’。城中有仓廪,所以又被称为“仓头”。
     七月二十五日不断有汉族工匠来迎接师父,他们都欢呼礼拜,用彩色的旗幡、华盖、香花做为前导。又有金章宗的两个妃子徒单氏、夹谷氏和金国公主的母亲钦圣夫人袁氏哭着来迎接。她们对师父说:“过去常常听说邱先生的道业德行,遗憾的是不能一见,没想到居然在这里有缘相见。”


【16】

     翌日,阿不罕山北镇海来谒。
     师与之语曰:“吾寿已高,以皇帝二诏丁宁,不免远行数千里,方临治下。沙漠中多不以耕耘为务,喜见此间秋稼已成。余欲于此过冬,以待銮舆之回,何如?”
     宣使曰:“父师既有法旨,仲禄不敢可否,惟镇海相公度之。”
     公曰:“近有敕诸处官员,如遇真人经过,无得稽其程,盖欲速见之也。父师若须于此,则罪在镇海矣,愿亲从行。凡师之所用,敢不备?”师曰:“因缘如此,当卜曰行。”公曰:“前有大山高峻,广泽沮陷,非车行地,宜减车从,轻骑以进。”

用其言,留门弟子宋道安辈九人,选地为观。人不召而自至,壮者效其力,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财。圣堂方丈,东厨西庑,左右云房(无瓦,皆土木),不一月落成,榜曰“栖霞观”。

     时稷黍在地,八月初霜降,居人促收麦故也。大风傍北山西来,黄沙蔽天,不相物色。师以诗自叹云:

某也东西南北人,从来失道走风尘。 不堪白髪垂垂老,又蹈黄沙远远巡。 未死且令观世界,残生无分乐天真。 四山五岳多游遍,八表飞腾后入神。

【白话文通俗译】

     第二天,阿不罕山(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东南部宗海尔汗山,山北建有边防重镇镇海城))以北的长官田镇海前来拜见师父。
     师父对刘仲禄和田镇海(畏兀儿富商,成吉思汗功臣之一。他原名沙吾提,田镇海是其汉名)说:“我年事已高,因皇帝两道诏书的敦请,不得不远行几千里来到您的辖地。沙漠中人们大多不以农耕为业,但我很高兴看到这里秋天的庄稼已经成熟。我打算在这里过冬,等待成吉思汗回来,您看怎么样?”
     刘仲禄说:“邱先生有这样的打算,我不敢做出决定,还是让镇海相公决定吧。”
     田镇海说:“近来接到皇帝的敕令,说是各地官员如果遇到邱真人经过,一定不要托缓他的行程,大概他是想早点见到您吧。邱先生如果要在此停留,那罪过就在镇海的身上了。我愿意亲自随真人同行,只要是您有需要用的东西,我们哪敢不备齐呢?”师父说:“既然事情是这样,我就挑个好日子再出发。”田镇海说:“前面有高耸险峻的大山,广阔的沼泽地塌陷难行,不是车辆走的地方。我们应当减少车辆,轻装骑马前进。”
     师父听从了他的意见,留下宋道安等九位师兄弟在草原上选地,准备建造道观让他们留在这里。人们帮工不请自在,身体强壮的人出力,工匠出技术,富人施含钱财。供奉神像的殿堂、住持的房舍、东面的厨房、西面的配殿、左右的云房,不到一个月就建好了,取名“栖霞观”。
     那时候高梁、泰子还都长在地里没有收割。八月初,下了霜。居民赶紧收割麦子,这是因为下霜的缘故。大风沿着北山从西面吹来,黄沙遮蔽了天空,使人分辨不清物体的颜色。师父作诗感叹道:

某也东西南北人,从来失道走风尘。 不堪白发垂垂老,又踏黄沙远远巡。 未死且令观世界,残生无分乐天真。 四山五岳多游遍,八表飞腾后入神。


【17】

     八日,携门人虚静先生赵九古辈十余人,从以二车,蒙古驿骑二十余,傍大山西行,宣使刘公、镇海相公又百骑。李家奴,镇海从者也,因曰:“前此山下精截我脑后髪,我甚恐。”镇海亦云:“乃满国王亦曾在此为山精所惑,食以佳馔。”师默而不答。
     西南约行三日,复东南过大山、经大峡,中秋曰,抵金山东北,少驻复南行。其山高大,深谷长阪,车不可行。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乃命百骑挽绳县辕以上。约行四程,连度五岭,南出山前,临河止泊。从官连幕为营,因水草便,以待铺牛驿骑。
     数日乃行,有诗三绝云:

八月凉风爽气清,那堪曰暮碧天晴? 欲吟胜慨无才思,空对金山皓月明。 其二云: 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 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 其三云: 金山虽大不孤高,四面长拕拽脚牢。 横截山天心腹树,干云蔽曰竞呼号。

【白话文通俗译】

     (1221年)农历八月八日,师父带着弟子虚静先生赵九古等十人,沿着大山向西行,跟随的有两辆车、二十多个蒙古驿站骑兵以及宣使刘仲禄、大臣田镇海和一百骑兵。田镇海的侍从李家奴说:“这座山下的精怪曾经截断了我脑后的头发,我非常害怕。”田镇海也说:“乃满国王也曾在这里被山精迷惑,贡献出佳肴供其食用。”师父沉默不做回答。
     向西南大约行走了三天,又向东南翻过大山经过大峡谷。中秋节当天,抵达金山东北,稍做停留又向南行进。金山很高大深深的峡谷和大山坡,车辆不能通行,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在出兵西征欧洲时才在这里开辟出道路。于是命一百骑兵把绳子绑在车辕上,拉着绳子上山。下山时则用绳子捆住车轮。大约走了四天的路程,一连过了五座山岭,向南出了山,到河边休息。跟随的官员把帐幕联在起组成营地。这样可以利用水草的便利,等待驿铺的牛马。
     几天后继续前行,师父作了三首七言绝句,第一首是:

八月凉风爽气清,那堪日暮碧天晴。 欲吟胜概无才思,空对金山皓月明。

第二首写道:

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 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 第三首说:

金山虽大不孤高,四面长拖曳脚牢。 横截大山心腹树,干云蔽日竞呼号。


【18】

     渡河而南,前经小山,石杂五色。其旁草木不生,首尾七十里。复有二红山当路,又三十里,咸卤地中有一小沙井,因驻程挹水为食。傍有青草,多为养马践履。
     宣使与镇海议曰:此地最难行处,相公如何则可?公曰:此地我知之久矣。同往谘师,公曰:前至白骨甸地,皆黑石,约行二百余里,达沙陀北边,颇有水草。更涉大沙陀百余里,东西广袤,不知其几千里。及回纥城,方得水草。
     师曰:何谓白骨甸?
     公曰:古之战场,凡疲兵至此,十无一还,死地也。顷者,乃满大势亦败。于是,遇天晴昼行,人马往往困毙,唯暮起夜度,可过其半。明曰向午,得水草矣。少憩俟晡时即行,当度沙岭百余,若舟行巨浪然。又明曰辰巳间,得达彼城矣。夜行良便,但恐天气黯黑,魑魅魍魉为祟,我辈当涂血马首以厌之。
     师乃笑曰:“邪精妖鬼,逢正人远避,书传所载,其孰不知?道人家何忧此事!”日暮遂行,牛乏,皆道弃之,驭以六马,自尔不复用牛矣。
     初在沙陀北,南望天际若银霞,问之左右,皆未详。师曰:多是阴山。翌曰,过沙陀,遇樵者再问之,皆曰:然。于是,途中作诗云:

高如云气白如沙,远望那知是眼花? 渐见山头堆玉屑,远观曰脚射银霞。 横空一字长千里,照地连城及万家。 从古至今当不坏,吟诗写向直南夸。 【白话文通俗译】

     (1221年)中秋节后,师父一行渡过河朝南行进,向前经过小山,山石驳杂五色,山旁草木不生。这段路程有七十里。路前方又有两座红色的山路。再走三十里,在盐碱地上一眼小沙井,于是驻扎下来汲水做饭。路边有青草,大多被羊马践踏了。
     刘仲禄向田镇海商量说:“这种地方最难走,您看怎样办才行呢?”田镇海说:“我很熟悉这个地方。”他们一起去征求师父的意见。田镇海说:“向前走就到了白骨甸,地上都是黑石头。大约走二百多里,就到了沙漠。北边水草很多。再穿越大沙漠一百多里。沙漠东西向很广阔,不知到有几千里。等到了回纥城,我们才能得到水草。”
     师父问:“为什么叫做白骨甸呢?”
     田镇海说:“它是古代的战场。凡是疲惫的军队来到这里,十个人中没有一个能回去的。这是一块死地。不久前,乃满国的大军也是在这里被击败的。遇到天晴的时候,白天行进的人和马常常在这里被困死。只有晚上起程在夜间才能走过一半路程。第二天近中午的时候才能到达有水源和青草的地方。稍事休息,等到下午中时再走。要经过沙山一百多座,就像船航行在巨大的波涛上。到第二天的辰时、已时之间,就能够抵达那座回纥城了。夜间走很方便,只是怕天气黑暗,妖魔鬼怪出来害人,我们应当把血涂在马头上来制服这些妖怪。”
     师父笑着说:“邪神精怪遇到正人君子就会远远地躲避,这在书上记载得很明确,谁都知道?我们道人不必担忧这种事情!”于是,傍晚启程。疲乏的牛都丢弃在道边,只用六匹马驾车,从此不再用牛。
     开始走的时候,在沙漠的北边向南望,天边就像银色的云霞。问这是什么,左右诸人都不清楚。师父说:“大概是阴山。”第二天过了沙漠,遇到樵夫。再问,都说是的。于是师父在路上作诗写道:

高如云气白如沙,远望那知是眼花。 渐见山头堆玉屑,远观日脚射银霞。 横空一字长千里,照地连城及万家。 从古至今常不坏,吟诗写向直南夸。


【19】

     八月二十七日抵阴山后,回纥郊迎。至小城北,酋长设蒲萄酒及名果、大饼、浑葱,裂波斯布人一尺,乃言曰:此阴山前三百里和州也。其地大热,蒲萄至伙。翌日,沿川西行,历二小城,皆有居人。时禾麦初熟,皆赖泉水浇灌,得有秋,少雨故也。
     西即鳖思马大城,王官士庶僧道教数百,具威仪远迎。僧皆赭衣,道士衣冠与中国特异。泊于城西蒲萄园之上阁,时回纥王部族劝蒲萄酒,供以异花杂果名香,且列侏儒伎乐,皆中州人。
     士庶日益敬,侍坐者有僧、道、儒,因问风俗。乃曰:此大唐时北庭端府,景龙二年,杨公何为大都护,有德政,诸夷心服,惠及后人,于今赖之。有龙兴、西寺二石刻在,功德焕然可观,寺有佛书一藏。唐之边城,往往尚存。其东数百里,有府曰西凉。其西三百余里,有县曰轮台。
     师问曰:更几程得至行在?皆曰:“西南更行万余里即是。”其夜风雨作,园外有大树,复出一篇示众云:

夜宿阴山下,阴山夜寂寥。 长空云黯黯,大树叶萧萧。 万里途程远,三冬气候韶。 全身都放下,一任断蓬飘。 【白话文通俗译】

     (1221年)八月二十七日,师父一行越过阴山,回纥人到郊外迎接。走到小城的城北,当地的回纥首领摆下葡萄酒和名果、大饼、洋葱,赠给每人一尺裁剪开的波斯布。首领说:“阴山前面三百里就是和州,那个地方非常热,葡萄极多。”第二天沿这河向西走,经过两座小城,都有人家居住。当时小麦等庄稼刚刚成熟,因为少雨的缘故,庄稼都靠泉水浇灌才能获得收成。
     西边就是鳖思马大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国王、官员、士人、庶民、僧人、道士几百人,列仪仗远远地迎接。僧人都穿赭色的衣服,道士的衣帽与中原地区差别很大。进城后在城西葡萄园的高阁上歇息,当地回纥王的部族献上葡萄酒、奇异花卉、各种水果以及上好的香料,还表演侏儒伎乐,表演者都是中原地区的人。
     这里的士人、庶民日益敬仰师父,陪坐的人中有僧人、道士、儒者,于是师父询问这里的风俗,他们说:“这是唐朝时的北庭端府。景龙三年杨何在此做大都护,有很好的政绩,各族人民心悦诚服。后人也得到杨公德政的恩惠,直到今天我们还从中获益。这里龙兴西寺有二件石刻,记载了杨公卓著的功业和德行,很值得一看。这座寺里还存有一藏佛经。唐代的边城通常都还存在。城的东面几百里外是西凉府,城西三百多里有轮台县。”
     师父问:“再走多长时间能够到行在呢?”他们都说“再朝西南走一万多里就到了。”这天晚上刮风下雨,师父看着园外的大树,写了一首诗出示给大家:

夜宿阴山下,阴山夜寂寥。 长空云黯黯,大树叶萧萧。 万里程途远,三冬气候韶。 全身都放下,一任断蓬飘。


【20】

     九月二日,西行。四日,宿轮台之东,迭屑头目来迎。南望阴山,三峰突兀倚天。因述诗赠书生李伯祥,生相人。诗云: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界天人不到,冰池耀曰俗难观。 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图画看。

     又历二城,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剌城。其王畏午儿与镇海有旧,率众部族及回纥僧皆远迎。既入,斋于台上,洎其夫人劝蒲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园蔬同中区。
     有僧来侍坐,使译者问:“看何经典?”僧云:“剃度受戒,礼佛为师”。盖此以东昔属唐,故西去无僧、道,回纥但礼西方耳。翌日,并阴山而西约十程。又度沙场,其沙细,遇风则流,状如惊涛,乍聚乍散,寸草不萌,车陷马滞,一昼夜方出,盖白骨甸大沙分流也。南际阴山之麓,踰沙,又五曰,宿阴山北。诘朝,南行,长阪七八十里,抵暮乃宿。天甚寒,且无水。晨起,西南行约三十里,忽有大池,方圆几二百里,雪峰环之,倒影池中,师名之曰“天池”。
     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逾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湾环,可六七十里。二太子扈从西征,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薄暮宿峡中,翌曰方出,入东西大川。水草盈秀,天气似春,稍有桑、栆。

【白话文通俗译】

     九月二日继续向西走,九月四日在轮台的东边住宿,景教的教长来迎接。向南望去,阴山的三座山峰突兀而起,直接天际。于是,师父吟诗赠相州儒生李伯祥,诗写到:

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横陈绕涧盘。 雪岭届天人不到,冰池耀日俗难观。 岩深可避刀兵害,水众能滋稼穑干。 名镇北方为第一,无人写向画图看。

     又经过两座城,重阳节当天到达回纥人的昌八剌城(今新疆吉昌市)。城中的畏午儿王和田镇海是老朋友,率领众部族和回纥僧人远远地来迎。入城后,在高台上设斋招待,畏午儿王与其夫人一同向我们劝饮葡萄酒,而且进献西瓜。瓜很重,重量超过普通称量的范围;甜瓜像枕头那样大,这种瓜香味是中原所没有的,园中的蔬莱和中原地区相同。
     有僧人来旁边陪坐,师父让翻译问他:“你们看什么经典?”僧人说:“我们剃度受戒,拜佛为师。”这可能是因为从此往东一带过去属于唐朝版图的缘故吧,再往西去就没有僧人了,回纥人只是礼拜西方而已。
     第二天沿着阴山向西走了大约十天的路程,又穿过沙漠,这里的沙很细,遇到风吹就流动起来,形状就象惊涛驻浪般,忽聚忽散。沙漠中寸草不生,车辆陷在沙中,马匹停滞不前,用一昼夜的时间才从沙漠中走出来。这大概是白骨甸大沙漠的分支吧。向南走到阴山山麓,过沙漠又走了五天,在阴山北面住宿。第二天早上朝南走,翻过大山坡七八十里,到晚上才歇息。天很寒冷,又没有水。早晨起来朝西南走了大约二十里,忽有大湖,方近二百里,湖的周围雪峰环绕,影子倒映在湖中,师父称它为“天池”。
     沿湖向正南方向下山,左右峰峦陡峭挺拔,松树、桦树长势茂盛,高达一百尺,从山顶到山麓,何止上万株。山上的溪流都流入峡谷,流水奔腾汹涌,曲曲折折,大约有六七十里长。这里有二太子察合台跟随成吉思汗西征,开凿山石疏通的道路,架木搭成四十八座桥,桥上可以两车并行。到傍晚我们在峡谷中住宿,第二天才从峡谷中出来,进入一条东西向奔流的大河的流域。这里水草丰盈秀丽,天气如春,还生长着一些桑树、枣树。


【21】

     次及一程,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马城,铺速满国王暨蒙古塔剌忽只领诸部人来迎,宿于西果园。
     土人呼果为“阿里马”,盖多果实,以是名其城。其地出帛,目曰“秃鲁麻”,俗所谓种羊毛织成者。时得七束为御寒衣,其毛类中国。柳花鲜洁细软,可为线为绳,为帛为绵。农者亦决渠灌田,土人惟以瓶取水,戴而归。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桃花石,谓汉人也。
     师自金山至此,以诗纪其行云:

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横深溪。 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 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溪水。 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 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 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 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 万株相依郁苍苍,一鸟不鸣空寂寂。 羊肠孟门压太行,比斯太略犹寻常。 双车上下苦敦攧,百骑前后多惊惶。 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 县车束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 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 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如神功。 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 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

     连日所供胜前。

【白话文通俗译】

     休息了三天后又走了一天的路程,九月二十七日到了阿里马城(今新疆霍城县一带)。铺速满(元代伊斯兰教教徒)国王暨这里的地方长官带领各部的人来迎接,住宿在西果园。
     当地人把苹果称为“阿里马”,大概这里盛产苹果,因此来命名这座城市。这个地方出产一种叫秃麻林的帛,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用种羊毛织成的。当时我们得到七捆做御寒的衣服,这种毛就象中原地区的柳花,鲜亮、洁白、细腻、柔软,可做线、做绳、制造帛、绵。这里的农夫也如中原地区一样开掘水渠来灌溉土地,当地人只用瓶器来取水,用头顶着运回家。而当他们见到我们携带着中原地区的汲水器皿,高兴地说:“桃花石的各种东西都巧妙。”“桃花石”是他们对汉人的称呼。
     师父自金山来到这里,用诗来记录他的行程说:

金山东畔阴山西,千岩万壑攒深溪。 溪边乱石当道卧,古今不许通轮蹄。 前年军兴二太子,修道架桥彻溪水。 今年吾道欲西行,车马喧阗复经此。 银山铁壁千万重,争头竞角夸清雄。 日出下观沧海近,月明上与天河通。 参天松如笔管直,森森动有百余尺。 万株相倚都苍苍,一乌不鸣空寂寂。 羊肠孟门压太行,比斯大略犹寻常。 双车上下苦顿颠,百骑前后多惊惶。 天池海在山头上,百里镜空含万象。 悬车束马西下山,四十八桥低万丈。 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 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如神功。 我来时当八九月,半山已上皆为雪。 山前草木暖如春,山后衣衾冷如铁。 在阿里马城待的数天,所需之物超过之前旅途中的供给。


【22】

     又西行四日,至答剌速没辇(没辇,河也),水势深阔。抵西北流,从东来,截断阴山,河南复是雪山。十月二日,乘舟以济,南下至一大山,北有一小城。
     又西行五日,宣使以师奉诏来,去行在渐近,先往驰奏,独镇海相公从师西行。
     七日,度西南一山,逢东夏使回,礼师于帐前,因问:“来自何时?”使者曰:“自七月十二日辞朝,帝将兵追算端汗至印度。”
     明日,遇大雪,至回纥小城,雪盈尺,日出即消。
     十有六日,西南过板桥,渡河,晚至南山下,即大石林牙(大石,学士林牙小名),其国王辽后也。自金师破辽,大石林牙领众数千走西北,移徙十余年,方至此地。
     其风土、气候与金山以北不同,平地颇多,以农桑为务。酿蒲萄为酒,果实与中国同,惟经夏秋无雨,皆疏河灌溉,百谷用成。东北西南,左右山川,延袤万里,传国几百年。乃满失国,依于大石,士马复振,盗据其土。而算端西削其地,天兵至,乃满寻灭,算端亦亡。
     又闻前路多阻。适坏一车,遂留之。十有八日,沿山而西。七八日,山忽南去,一石城当途,石色尽赤,有驻军古迹。西有大冢,若斗星相连。
     又渡石桥,并西南山行五程,至塞蓝城,有小塔,回纥王来迎入馆。

【白话文通俗译】

     又向西走了四天,来到答刺速河,水势深阔。河向西北方向流去,从东边截断阴山山脉,河的南面仍是雪山。农历十月二日乘船渡过河,向南走,来到一座大山,山的北边有一座小城。
     再向西走了五天,宣使刘仲禄考虑到师父是奉诏前来,行走到这时距离成吉思汗的行宫已经不远,于是他预先骑马去向成吉思汗奏报,陪行的蒙古大员只剩下田镇海。
     农历十月七日,翻过西南方的一座山,遇到东夏国归来的使者,到帐前向师父敬礼。师父趁此机会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使者说:“我从七月十二日辞别汗庭的,成吉思汗皇帝率兵追赶西域算端汗,一直追到印度。”
     第二天遇到了大雪,来到回纥小城。积雪超过一尺,太阳出来后很快就融化了。
     十六日,向西南由木板桥过河。晚上到了南山下,也就是大石林牙城,这里的国王是辽国的后裔。金朝的军队灭辽之后,大石林牙就率领几千人,向西北逃走,迁徙了十多年,才来到这个地方。
     这里的风土、气候与金山以北不同。平原很多,居民务农,酿造蒲桃酒。这里的水果、粮食与中原地区相同。只是夏、秋两季没有雨,要疏浚河流灌溉庄稼来获得收成。在平原的东北、西南方向上左面是山,右面是河,原野广阔达万里。这个国家已经延续了几百年。乃蛮国灭亡后,依靠大石国的人马重新振兴,窃取了该国的领土。不久西域算端又在西面占领了该国的一部分国土。蒙古兵来,乃蛮国很快就灭亡了,西域算端也灭亡了。
     又听说前方的道路上有很多障碍,刚刚坏了一辆车,于是就停了下来。十八日,沿着山向西走,过了七八天,山的走向忽然向南去了,路上有一座石城,石头都是红色的,城里有驻军的古迹。西边有几个大坟墓,如星斗一样互相联接。
     又过了一座石桥,沿着山向西南走了五天的路程,来到塞蓝城,城中有小塔。回纥王来迎接,接待住进馆舍。


【23】

     十一月初,连日雨大作。四日,土人以为年,傍午相贺。
     是日,虚静先生赵九古语尹公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役。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
     数日,示疾而逝,盖十一月五日也。师命弟子葬九古于郭东原上,即行。
     西南复三日,至一城,其王亦回纥,年已耄矣,备迎送礼,供以汤饼。明日,又历一城。复行二日,有河,是为霍阐没辇。
     由浮桥渡,泊于西岸。河桥官献鱼于田相公,巨口无鳞。其河源出东南二大雪山间,色浑而流急,深数丈,势倾西北,不知其几千里。河之西南,绝无水草者二百余里。即夜行,复南,望大雪山而西,山形与邪米思干之南山相首尾。
     复有诗云:“造物峥嵘不可名,东西罗列自天成。南横玉峤连峰峻,北压金沙带野平。下枕泉源无极润,上通霄汉有余清。我行万里慵开口,到此狂吟不胜情。”

【白话文通俗译】

     农历十一月初,连续下了几天大雨。当地人把十一月四日作为新年,中午的时候人们互相祝贺。
     就在这天,赵道坚师兄(俗名赵九古)对尹志平师兄说:“我跟随师父西来,在宣德(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时候就有长辞人世的感觉,路上奔走时也感到非常疲倦。师父曾经这样训示我:‘道人不因生死而动心,也不介意苦乐,到那里去都可以。’现在我的归期将要到了,你们诸位要好好侍奉师父。”
     十一月五日,赵道坚师兄因病情加剧而逝世。师父让弟子们把赵道坚师兄安葬在塞蓝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希姆肯特,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面的平原上,很快就又出发了。
     向西南又走了三天,到了一座城。国王也是回纥人,年纪已经很老了。迎送的礼节都很周详,还供应热汤面。第二天,又经过了一座城。又走了两天,来到了霍阐河。从浮桥上过河,在河的西岸住宿。管理河桥的官员献鱼给田镇海,鱼的嘴很大,没有鳞。
     霍阐河发源于东南方的两座大雪山之间,水色浑浊,水流湍急,深达数丈。水向西北方向流去,不知有几千里长。河西南有二百多里的地面,全都不长草。当夜出发,向南走去。望到大雪山后,又朝西走,大雪山与邪米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撒马尔罕)的南山首尾相连。
     师父又有诗写道:

造物峥嵘不可名,东西罗列自天成。 南横玉峤连峰峻,北压金沙带野平。 下枕泉源无极润,上通霄汉有余清。 我行万里慵开口,到此狂吟不胜情。

【24】

     又至一城,得接水草。复经一城,回纥头目远迎,饭于城南,献蒲萄酒,且使小儿为缘竿舞刀之戏。
     再经二城,山行半日,入南北平川,宿大桑树下,其树可荫百人。
     前至一城,临道一井,深踰百尺。有回纥叟驱一牛,挽辘轳汲水以饮渴者。初帝之西征也,见而异之,命蠲其赋役。
     仲冬十有八日,过大河,至邪米思干大城之北,太师移剌国公及蒙古、回纥帅首载酒郊迎,大设帷幄,因驻车焉。
     宣使刘公以路梗留,坐中白师曰:“顷知千里外有大河,以舟梁渡,土寇坏之。况复已及深冬,父师宜来春朝见。”师从之。
     少焉,由东北门入。其城因沟岸为之,秋、夏常无雨,国人疏二河入城,分绕巷陌,比屋得用。方算端氏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万余户。国破而来,存者四之一,其中大率多回纥人,田园不能自主,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等,其官亦以诸色人为之,汉工匠杂处城中。
     有冈高十余丈,算端氏之新宫据焉,太师先居之。以回纥艰食,盗贼多有,恐其变,出居于水北。师乃住宫,叹曰:“道人任运逍遥,以度岁月。白刃临头,犹不畏惧。况盗贼未至,复预忧乎?且善恶两途,必不相害。从者安之。”
     太师作斋,献金段十,师辞不受,遂月奉米面油菓等物,日益尊敬。
     公见师饮少,请以蒲萄百戽作新酿。师曰:“何必酒邪?但如其数得之,待宾客足矣。”其蒲萄经冬不坏。又见孔雀、大象,皆迤南数千里印度国物。
     师因暇日出诗一篇云: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塔高不见十三级(以砖刻镂玲珑,外无层级,内可通行),山厚已过千万重。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嘉蔬麦饭蒲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

【白话文通俗译】

     从塞蓝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城市希姆肯特,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离开后的几天,又到了一座城才有了饮用水和草料。再经过一城,回纥首领远远地前来迎接,在城南吃饭。回纥首领献上葡萄酒,还让小孩子做爬杆、舞刀的表演助兴。
     又经过两座城,在山上走了半天,来到南北走向的平原,在一棵大桑树下露营,这棵树的树荫可以遮盖上百人。
     向前走,来到一座城。道边有一口井,井深超过百尺,有回纥老人赶着一头牛拉着挑护汲水给口渴的人喝。之前,成吉思汗从这里西征的时候,因为看到老人汲水给人解渴的事感到惊讶,于是命令免除了老人的赋役。
     仲冬的十八日,过了大河来到邪米思干大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的城北。太师移刺阿海和蒙古、回纥的将领都带着酒来郊外迎接。搭起大帐,于是在那里停驻车马。
     宣使刘仲禄因为听说前方道路不通,让我们暂且在撒马尔罕城停留修整。他说:“不久前听说千里外有一条大河,用舟桥可以渡河。但土匪破坏了舟桥,现在又已经到了深冬,邱师父应当来年春天再朝见大汗。”师父听从了他的意见。
     过了一会,我们一行就从城墙东北门进入撒马尔罕城。城墙是沿着河堤建造的,夏天、秋天经常没有雨,于是这的人就疏导了两条河入城,分别围绕街巷,使居民能够得到用水。
     当算端(算端,即苏丹,当时伊斯兰政权的首领之称)没有被成吉思汗打败的时候,城中尚有十万多户居民。城池被破以来,幸存下来的有四分之一,其中大多数是回纥人。他们不能拥有自己的田园,必须依附汉人、契丹人、河西人,管理他们的长官也以各种各样的人来充当,汉人工匠也在城中杂居。
     城中有土岗,高达十多丈,算端的新宫殿就建在岗上。成吉思汗的大臣、太师耶律阿海本来在那里居住,但因这里的土著回纥人缺少食物,生活艰难,盗贼很多。他担心发生民变,于是出城,到河的北面住了。
     于是师父就入住到了算端的宫殿,师父感叹道:“道人听任命运,逍遥度日。即使刀加在头上,也不畏惧。何况盗贼还没有来,又预先担忧什么呢!而且善、恶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径,决不会互相侵害,依从的人自然会安定。”
     耶律阿海太师作斋,献上金缎十匹,师父推辞不接受。于是,太师每月供应米、面、盐、油、果、菜等东西,愈发地尊敬师父。
     刘仲禄看见师父很少饮酒,想用一百斤葡萄酿造新酒给师父。师父说“何必酿酒呢?把这些葡萄让我来招待宾客就足够了。”
     这里的葡萄过一个冬天也不会坏。我们又看到了孔雀、大象,都是来自东南距此几千里印度的动物。
     师父趁着这段闲暇日子,写了一首诗:

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 塔高不见十三级,山厚已过千万重。 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 嘉蔬麦饭蒲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


【25】

     师既住冬,宣使洎相公镇海遣曷剌等同一行使臣,领甲兵数百,前路侦伺,汉人往往来归依。时有算历在旁,师因问五月朔日食事,其人云:“此中辰时食,至六分止。”
     师曰:“前在陆局河,午刻见其食。既又西南至金山,人言巳时食,至七分。此三处所见,各不相同。按孔颖达春秋疏:月体映日则日食。以今料之,盖当其下既见日食。既在旁者,则千里渐殊耳。正如以扇翳灯,扇影所及,无复光明。其旁渐远,则灯光渐多矣。”
     师一日至故宫中,遂书凤栖梧桐词于壁。其一云:一点灵明潜启悟,天上人间,不见行藏处。四海八荒惟独步,不空不有谁能睹?瞬目扬眉全体露,混茫法界超然去。万劫轮回遭一遇,九元齐上三清路。
     其二云:日月循环无定止,春去秋来,多少荣枯事?五帝三皇千百禩,一兴一废长如此。死去生来生复死,轮回变化何时已?不到无心休歇地,不能清净超于彼。
     又诗二首,其一云:东海西秦数十年,精思道德究重元。日中一食那求饱?夜半三更强不眠。实迹未谐霄汉举,虚名空播朔方传。直教大国垂明诏,万里风沙走极边。
     其二云:弱冠奉真傍海涛,中年遁迹陇山高。河南一别升黄鹄,塞北重宣钓巨鳌。无极山川行不尽,有为心迹动成劳。也知六合三千界,不得神通未可逃。
     是年闰十二月将终,侦骑回,同宣使来白父师,言二太子发军复整舟梁,土寇已灭。曷剌等诣营谒太子,言师欲朝帝所,复承命云:“上驻跸大雪山之东南,今则雪积山门百余里,深不可行,此正其路尔。为我请师来此,听候良便,来时当就彼城中遣蒙古军护送。”
     师谓宣差曰:“闻河以南千里,绝无粮养,吾食须米面、蔬菜,可回报太子帐下。”

【白话文通俗译】

     因为前方有土匪破坏桥梁道路,宣使刘仲禄建议师父暂且住在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过冬,等来年春天再去面见成吉思汗。为了保障师父的安全,刘仲禄和田镇海派曷刺一行人率领几百甲兵,到前方的道路去侦察,常常有汉人来投奔师父。当时我们身边有个擅长历算的人,师父就乘机请教今年五月初一我们西行路途中遇到日食的事情。那个人说:“这里辰时(7点至9点)发生日食,但不是日全食,只有十分之六就停止了。”
     师父说:“之前在陆局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午刻看见日食。后来向西南行走到金山,那里的人说巳时(9点至11点)日食,只有十分之七。这三个地方所看到的各不相同。按照唐代孔颖达对史书《春秋》的注疏,我们理解的日食现象就是月亮遮住太阳才会发生的。而通过现在的情况来分析,大概在太阳下面,就能见到全食;在旁边,则千里之内渐有不同。这正如用扇子挡灯光,扇影所到的地方就不再有光明。它旁边的地方越远,灯光就越多。”
     有一天,师父来到城里昔日的宫殿,在墙壁上写下了两首以《凤栖梧》为词牌的词作。其一写道:

一点灵明潜启悟, 天上人间,不见行藏处。 四海八荒惟独步,不空不有谁能睹。

瞬目扬眉全体露, 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 万劫轮回遭一遇,九元齐上三清路。

其二云: 日月循环无定止, 春去秋来,多少荣枯事。 五帝三王千百祀,一兴一废长如此。

死去生来生复死, 生死轮回,变化何时已。 不到无心休歇地,不能清净超于彼。

师父又在墙上写了两首诗,其一云:

东海西秦数十年,精思道德究重玄。 日中一食那求饱,夜半三更强不眠。 实迹未谐霄汉举,虚名空播朔方传。 直教大国垂明诏,万里风沙走极边。

其二云: 弱冠寻真傍海涛,中年遁迹陇山高。 河南一别升黄鹄,塞北重宣钓巨鳌。 无极山川行不尽,有为心迹动成劳。 也和六合三千界,不得神通未可逃。

     这年闰十二月将要结束的时候,侦察的骑兵回来了,和刘仲禄一起来禀告师父说,二太子察合台派兵重整舟桥,土匪已被歼灭,曷刺等人到营中拜谒太子窝阔台,说师父打算到大汗的驻地朝见。
     太子下达指示说:“大汗驻跸在大雪山东南,现在大雪堆积在进山的道路入口达一百多里,雪深不能通行,而这正是必经的道路。替我请邱师父到这里来,任他在此等待方便的时机,来的时侯应当从你们的城中派蒙古军队护送。”
     师父对宣差刘仲禄说:“听说大河以南一千里内完全没有庄稼,我吃饭需要米面和蔬菜,你们可以回报太子帐下。”


【26】

     壬午之春正月,杷榄始华,类小桃,俟秋采其实食之,味如胡桃。二月二日春分,杏花已落,司天台判李公辈请师游郭西,宣使洎诸官载蒲萄酒以从。
     是日,天气晴霁,花木鲜明,随处有台池楼阁,间之蔬圃,憩则藉草,人皆乐之。谈玄论道,时复引觞,日昃方归。
     作诗云:阴山西下五千里,大石东过二十程。雨霁雪山遥惨淡,春分河府近清明(邪米思干大城,大石有国时名为河中府)。园林寂寂鸟无语(花木虽茂,并无飞禽),风曰迟迟花有情。同志暂来闲聛睨,高隐归去待升平。
     望日,乃一百五旦太上真元节也,时僚属请师复游郭西,园林相接百余里,虽中原莫能过,但寂无鸟声耳,遂成二篇以示同游。
     其一云:二月中分百五期,元元下降曰迟迟。正当月白风清夜,更好云收雨霁时。匝地园林行不尽,照天花木坐观奇。未能绝粒成嘉遁,且向无为乐有为。
     其二云:深蕃古迹尚横陈,大漠良朋欲徧寻。旧曰亭台随处列,向年花卉逐时新。风光甚解流连客,夕照那堪断送人。窃念世间酬短景,何如天外饮长春?

【白话文通俗译】

     1222年春天的正月,粑榄开始开花,像小桃子。等到秋天采摘果实,吃起来味道就像胡桃。这年的二月二日是春分,杏花已经落了,天文气象观测部门“司天台”的领导李先生等人请师父到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的城西游玩,宣使刘仲禄和各位官员带着葡萄酒随行。
     这日,天气睛朗,花木新鲜秀丽,各处都有亭台、池塘、楼阁,中间有种植蔬菜的园圃。休息时就坐在草地上,人们都很高兴,谈玄论道,不时举杯饮酒,直到傍晚才回来。
     师父作诗说:

阴山西下五千里,大石东过二十程。 雨霁雪山遥惨淡,春分河府近清明。 园林寂寂鸟无语,风日迟迟花有情。 同志暂来闲睥睨,高吟归去待升平。

     农历二月十五日是老子的生日,是道教的“太上真元节”。这时僚属们再请师父重游城西,园林相接长达一百多里,即使是中原地区也比不上,只是寂静没有鸟鸣声。
     于是师父做成两首诗,出示给一同游玩的人们。其中一首说:

二月中分百五期,玄元下降日迟迟。 正当月白风清夜,更好云收雨霁时。 匝地园林行不尽,际天花木坐观奇。 未能绝粒成佳遁,且向无为乐有为。

第二首说: 深蕃古迹尚横陈,大汉良朋欲遍巡。 旧日亭台随处列,向年花卉逐时新。 风光甚解流连客,夕照那堪断送人。 且念世间酬短景,何如天外饮长春。


【27】

     三月上旬,阿里鲜至自行宫,传旨云:“真人来自日出之地,跋涉山川,勤劳至矣。今朕已回,亟欲问道,无倦迎我。”次谕宣使仲禄曰:尔持诏征聘,能副朕心,他日当置汝善地。复谕镇海曰:汝护送真人来甚勤,余惟汝嘉。仍敕万户播鲁只以甲士千人卫过铁门关。
     师问阿里鲜以途程事,对曰:“春正月十有三日,自此初发,驰三日,东南过铁门。又五日,过大河。二月初吉,东南过大雪山,积雪甚高,马上举鞭测之,犹未及其半。下所踏者,复五尺许。南行二日,至行宫矣。且师至次第奏讫,上悦,留数日方回。”
     师遂留门人尹志平辈三人于馆,以侍行五六人同宣使辈三月十有五日启行。四日过碣石城,预传圣旨:“令万户播鲁只领蒙古、回纥军一千护送。”过铁门,东南度山,山势高大,乱石纵横。众军挽车,两日方至前山,沿流南行,军即北入大山破贼。五日,至小河,亦船渡,两岸林木茂盛。七日,舟济大河,即阿母没辇也。乃东南行,晚泊古渠上。
     渠边芦苇满地,不类中原所有。其大者,经冬叶青而不凋,因取以为杖,夜横辕下,辕覆不折;其小者叶枯春换。少南,山中有大实心竹,士卒以为戈戟。又见蜥蜴,皆长三尺许,色青黑。时三月二十九日也。
     因作诗云:志道既无成,天魔深有惧。东辞海上来,西望曰边去。鸡犬不闻声,马牛更递铺。千山及万水,不知是何处?

【白话文通俗译】

     1222年农历三月上旬,阿里鲜从行宫回来,传成吉思汗的旨说:“邱真人从日出之地来,跋涉山川非常辛苦。现在朕已经回到行宫了,着急想听师父讲道,请您休息好了之后再来见我。”接着又传旨给宣使刘仲禄说:你奉诏去邀请邱先生,朕很满意。将来应当把你安置到一个好地方。”又传谕大臣田镇海说:“你不辞辛劳护送真人前来,值得表扬。”成吉思汗还命令万户播鲁只派遣全副武装的一千名士兵保卫真人通过铁门关。
     师父问阿里鲜道上发生的事情。阿里鲜回答说:“春天正月十三日从这里出发,走了三天,向东南经过铁门关,又过了五天,渡过大河。二月初一,我向东南翻过大雪山,积雪很高。在马上举马鞭测量,还到不了雪深的一半。马脚下所踏的积雪还有大约五尺深。向南走了三天,就到了行宫。我禀告说师父来了,各种事情分别奏完。大汗很高兴,留我住了几天才回来。”
     于是师父把尹志平等三人留在馆舍,带着五六人随行和宣使等人在三月十五日出发,经四天过了碣石城。预先传达圣旨,命令万户播鲁只率领蒙古、回纥军队一千人护送穿过铁门。向东南走翻越大山,山势高大,乱石纵横。很多士兵在前面拉车,走了两天才过了山,沿着河流南行。护送的军队随即向北行军,进入大山中去剿灭山贼去了。又走了五天来到一条小河,乘船渡河。河的两岸林木茂盛。第七天乘船渡过大河,也就是阿母河。于是向东南方行进,晚上住在古渠的岸边。
     渠边芦苇满地,长得不像中原地区的。大的芦苇经过冬天,叶子仍然是青的,不会凋谢。于是取了来当做杖子,夜间横在车辕的下面,即使车辕坏损也不会折断。小芦苇的叶子冬天枯萎,春天返青。稍南的山里有大的实心竹子,士兵用来做戈戟。又看见蜥蜴,约长三尺清黑色。这时已经三月二十九日了。
     于是师父作诗说:

志道既无成,天魔深有惧。东辞海上来,西望日边去。 鸡犬不闻声,马牛更递铺。千山及万水,不知是何处。


【28】

     又四日,得达行在,上遣大臣喝剌播得来迎,时四月五日也。馆舍定,即入见。上劳之曰:“他国征聘皆不应,今远踰万里而来,朕甚嘉焉。”对曰:“山野奉诏而赴者,天也。”上悦,赐坐。
     食次,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师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上嘉其诚实,设二帐于御幄之东以居焉。
     译者问曰:“人呼师为‘腾吃利蒙古孔’(译语谓天人也),自谓之邪?人称之邪?”师曰:“山野非自称,人呼之耳。”
     译者再至曰:“旧奚呼?”奏以:“山野四人事重阳师学道,三子羽化矣,惟山野处世,人呼以先生。”
     上问镇海曰:“真人当何号?”镇海奏曰:“有人尊之曰师父者、真人者、神仙者。”上曰:“自今以往,可呼神仙。”
     时适炎热,从车驾庐于雪山避暑,上约四月十四日问道,外使田镇海、刘仲禄、阿里鲜记之,内使近侍三人记之。有报回纥山贼指斥者,上欲亲征,因改卜十月吉。
     师乞还旧馆,上曰:“再来,不亦劳乎?”师曰:“两旬可矣。”上又曰:“无护送者。”师曰:“有宣差杨阿狗。”

【白话文通俗译】

     1222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又过了四天,师父到达成吉思汗的行宫,那天是四月五日,大汗派大臣喝刺播得迎接。安排好馆舍后,师父就进宫拜见。大汗慰劳师父说:“别的国家邀请您,您都没有同意,现在却远行逾万里而来,朕很是嘉许。”师父回答说:“山野之人奉诏来到这里,是天意啊。”大汗很高兴,赐师父入坐。
     吃饭的时候,大汗问邱真人一行远道而来,是否有什么长生药给他?师父说:“只有养生之道,而没有长生之药。”圣上赞赏师父的真诚,在御帐的东面搭了两座帐篷供师父居住。
     翻译问:“人们称呼您为‘腾吃利蒙古孔’(天人的意思),是自称呢,还是别人称呼你呢?”师父说:“不是自称,而是别人这样称呼。”
     翻译再问:“那之前人们怎么称呼您呢?”师父奏答道:“我们四人(邱处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拜重阳真人学道,其他三位都已经羽化了,只有我还活着,人们就称我为先生。”
     成吉思汗问田镇海:“邱真人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名号呢?”田镇海奏道:“有人尊称他为师父、真人、神仙。”大汗说:“从今以后,要称他为神仙。”
     当时的天气已经很炎热了,大汗要坐车驾到雪山结庐避暑,他与邱真人约定四月十四日问道。在外廷命令田镇海、刘仲禄、阿里鲜做记录,在宫中命三个亲信侍从做记录。快到问道日期的时候,有报告说回纥山贼作乱,成吉思汗打算亲征,于是算日子,把问道日期改定为十月初。
     于是,师父请求先回到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的馆舍,大汗说:“从那里再到这里来不是很辛劳吗?”师父说:“两旬(一个月分三旬,10天为一旬,两旬即20天)就能到了。”大汗又说:“现在没有护送的人。”师父说:“有宣差杨阿狗。”

【29】

     又三日,命阿狗督回纥酋长以千余骑从行,由他路回。
     遂历大山,山有石门,望如削蜡,自巨石横其上若桥焉。其下流甚急,骑士策其驴以涉,驴遂溺死,水边多横尸。此地盖关口,新为兵所破。
     出峡,复有诗二篇。其一云:水北铁门犹自可,水南石峡太堪惊。两崖绝壁搀天耸,一涧寒波滚地倾。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军复太平。
     其二云:雪岭皑皑上倚天,晨光灿灿下临川。仰观峭壁人横度,俯视危崖柏倒县。五月严风吹面冷,三焦热病当时痊。我来演道空回首,更卜良辰待下元。
     始师来觐,三月竟,草木繁盛,羊马皆肥,及奉诏回,四月终矣,百草悉枯。又作诗云:外国深番事莫穷,阴阳气候特无从。纔经四月阴魔尽(春冬霖雨,四月,纯阳,绝无雨),却笑弥天旱魃凶。浸润百川当九夏(以水溉田),摧残万草若三冬。我行往复三千里(三月去,五月回),不见行人带雨容。
     路逢征西人回,多获珊瑚,有从官以白金二镒易之,近五十株,高者尺余,以其得之马上,不能完也。继日,乘凉宵征,五六日,达邪米思干(大石名河中府),诸官迎师入馆,即重午日也。

【白话文通俗译】

     因成吉思汗要进雪山避暑,师父向他告辞后过了三天,宣差杨阿狗率领回纥首领带着一千多骑兵护送师父,由别的道略返回到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的馆舍。
     于是翻过大山,山中有石门,看上去就像刀削的蜡一般齐整陡峭。有的巨石像桥一样横在上面,山中水流很急,骑兵鞭打驴子过河,驴被冲倒溺死。水边还横躺着很多尸体,这地方大概是个关口,可能最近才被军队攻破。
     师父出了峡谷,又作了首诗。其中一首说:

水北铁门犹自可,水南石峡太堪惊。 两崖绝壁揽夭耸,一涧寒波滚地倾。 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 十年万里千戈动,早晚回军望太平。

     第二首写道:

雪岭皑皑上倚天,晨光灿灿下临川。 仰观峭壁人横度,俯视危崖柏倒悬。 五月严风吹面冷,三焦热病当时痊。 我来演道空回首,更卜良辰待下元。

     师父离开邪米思干城去进觐的时候是三月底,当时沿路草木繁盛,羊、马都很肥。等到奉诏回来,已是四月末,百草都已枯萎。师父又作诗说:

外国深蕃事莫穷,阴阳气候特无从。 才经四月阴魔尽,却早弥天早魃凶。 浸润百川当九夏,摧残万草若三冬。 我行往复三千里,不见行人带雨容。

     回城的路上遇到西征回来的人,很多人都在打仗攻城时得到了珊瑚。有随从军官用白银二镒买了近五十株,高的有一尺多长。因为是在战争中抢掠得来的,都不完整。接着的几天里,我们乘着夜晚凉爽继续前行,回到了邪米思干城。各位官员迎接师父住进馆舍,这天刚好是端午节。


下卷

【1】

     宣差李公东迈,以诗寄东方道众云:当时发轫海边城,海上干戈尚未平。道德欲兴千里外,风尘不惮九夷行。初从西北登高岭(即野狐岭),渐转东南指上京(陆局河东畔,东南望上京也)。迤逦直西南下去(西南四千里到兀里朵,又西南二千里到阴山),阴山之外不知名(阴山西南,一重大山,一重小水,数千里到邪米思干大城,师馆于故宫)。
     师既还馆,馆据北崖,俯清溪十余丈,溪水自雪山来,甚寒。仲夏炎热,就北轩风卧,夜则寝屋颠之台。六月极暑,浴池中。师之在绝域,自适如此。河中壤地宜百谷,惟无荞麦、大豆。四月中麦熟,土俗收之,乱堆于地,遇用即碾,六月始毕。太师府提控李公献瓜田五亩,味极甘香,中国所无,间有大如斗者。六月间,二太子回,刘仲禄乞瓜献之,十枚可重一担。果菜甚赡,所欠者芋、栗耳。茄实若粗指,而色紫黑。
     男女皆编髪,男冠则或如远山帽,饰以杂彩,刺以云物,络之以缨。自酋长以下,在位者冠之,庶人则以白么斯(布属)六尺许盘于其首。酋豪之妇,缠头以罗,或皂或紫,或绣花卉、织物象,长可六七尺。髪皆垂,有袋之以绵者。或素或杂色,或以布帛为之者,不梳髻,以布帛蒙之,若比丘尼状,庶人妇女之首饰也。衣则或用白氎,缝如注袋,窄上宽下,缀以袖,谓之“衬衣”,男女通用。
     车舟、农器,制度颇异中原。国人皆以鍮石、铜为器皿,间以磁,有若中原定磁者。酒器则纯用琉璃,兵器则以镔。市用金钱,无孔,两面凿回纥字。其人多魁梧有膂力,能负载重物,不以担。妇人出嫁,夫贫则再嫁,远行逾三月,亦听他适。异者或有须髯,国中称“大石马”者,识其国字,专掌籍簿。遇季冬,设斋一月,比暮,其长自刲羊为食,与席者同享,自夜及旦,余月则设六斋。
     又于危舍上跳出大木,如飞檐,长阔丈余,上构虚亭,四垂缨络。每朝夕,其长登之礼西方,谓之“告天”,不奉佛、不奉道,大呼吟于其上。丁男女闻之,皆趋拜其下,举国皆然,不尔则弃市。衣与国人同,其首则盘以“细么斯”,长三丈二尺,骨以竹。师异其俗,作诗以纪其实云:

回纥丘墟万里疆,河中城大最为强。 满城铜器如金器,一市戎装似道装。 翦簇黄金为货赂,裁缝白氎作衣裳。 灵瓜素椹非凡物,赤县何人构得尝?

     当暑,雪山甚寒,烟云惨淡,师乃作绝句云:

东山日夜气蒙鸿,晚色弥天万丈红。 明月夜来飞出海,金光射透碧霄空。

     师在馆,宾客甚少,以经书游戏,复有绝句云:

北出阴山万里余,西过大石半年居。 遐荒鄙俗难论道,静室幽岩且看书。

【白话文通俗译】

     宣差李公打算东归中原地区,师父委托他带诗给东方的道众,诗云:

当时发轫海边城,海上干戈尚未平。 道德欲兴千里外,风尘不惮九夷行。 初从西北登高岭,渐转东南指上京。 迤俪直西南下去,阴山之外不知名。

     师父回到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的馆舍,住在高据北面山崖的旧朝宫殿,下面是十多丈宽的清澈溪水。溪水是从雪山流过来的,很冰爽。时值盛夏,很炎热。师父就在北轩临风而卧,夜里睡在屋顶的高台上。到了农历六月,天气极热,他就在水池中沐浴。师父在这远离中土的地方,却能如此顺应自如。河中地区的土地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只是没有荞麦、大豆。小麦到四月就成熟了,当地的习俗是把小麦收割了后,随便堆在地里,随用随碾,到六月就可以加工完毕。太师府的提控李公献出瓜田五亩供师父取食,瓜的味道极为甘甜芳香,是中原地区所没有的,听说大的瓜象斗那样大。二太子察合台六月来到这里,刘仲禄向师父要瓜献给他,十个瓜就可以装满一担。这里果蔬很丰富,只是缺少芋、栗。茄子长得象粗的手指,颜色是黑的。
     这里的男女都梳辩子,男人的帽子有的像远山的形状。帽子用各种杂色织物作装饰,绣着云彩等花纹,缀着缨珞。自首领以下,官员们都戴帽子,平民则用一种叫“白么斯”的布以六尺左右盘在头上。有权有势人家的主妇用罗来缠头,或黑色,或紫色,或绣上花卉,或织出各种图案,用的罗长约六七尺。人们的头发披垂下来,有人用绵做的袋包住头发,袋的颜色有单色的,也有杂色的,还有人用布名来做这种包头的袋子。人们不梳发髻,而用布帛蒙头,就像佛教的比丘尼那样,这就是平民妇女的首饰。有人用白棉布缝制衣服,式样像放东西的袋子,上面窄,下面宽,缝着袖子,称为“衬衣”,男女都通用。
     这里的车、船、农具的规制和中原地区差别很大。当地人都用黄铜做器皿,偶尔用磁器,有的很像中原出产的定磁。酒器则完全用琉璃制作,兵器用镔铁打造。市场交易用金钱,钱上没有轮孔,两面都凿着回纥字。那里的人大多魁梧有臂力,不用担子就能够负载重物。这里的妇人出嫁后,如果丈夫贫穷可以再嫁。丈夫远行超过三个月的,也可以听任妻子改嫁。有些奇怪的女人甚至长着胡须。当地有被称做“大石马”的人,他们认识本国的文字,专门掌管文册簿籍。到冬天的最后一个月,他们会举行斋戒。到了晚上,长者亲自割羊肉,与席中的人一起食用。大家的活动从夜晚一直持续到天明,其他的月份会设六次斋。
     城里高大的房顶上横架出像飞檐一样的大木板,长、宽有一丈多,上面搭建亭子,四角垂着璎珞。每天早晚,他们的首领会登上亭子,向西方施礼,这被称为“告天”。不奉佛教的佛菩萨,也不奉道教的天尊仙真,首领就在亭上大声地呼喊、吟颂,成年男女们听到后,都赶来在下面礼拜,全国都是这样,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被处死。这里宗教教职人员的衣服和他们本国的老百姓相同,而宗教领袖则用“细么斯”布盘头,布长三丈二尺,用竹子做帽子的骨架。
     师父觉得当地的风俗很特别,作诗记载此事:

回纥邱墟万里疆,河中大城最为强。 满城铜器如金器,一市戎装似道装。 翦簇黄金为货賂,裁缝白魏作衣裳。 灵瓜素椹非凡物,赤县何人构得尝?

     虽然正值暑期,但雪山上却很寒冷,云烟惨淡。师父于是作绝句写道:

东山日夜气洪濛,晚色弥天万丈红。 明月夜来飞出海,金光射透碧霄空。

     师父住在馆舍,来访的宾客很少,所以平时以读书作为消遣,又作了一首绝句:

北出阴山万里余,西过大石半年居。 遐荒鄙俗难论道,静室幽岩且看书。


【2】

     七月哉生魄,遣阿里鲜奉表诣行宫,禀论道日期。八月七日,得上所批答。八日,即行,太师相送数十里。师乃曰:“回纥城东新叛者二千户,夜夜火光照城,人心不安,太师可回安抚。”太师曰:“在路万一有不虞,奈何?”师曰:“岂关太师事?”乃回。
    十有二日,过碣石城。十有三日,得护送步卒千人、甲骑三百,入大山中行,即铁门外别路也。涉红水涧,有峻峰高数里。谷东南行,山根有盐泉流出,见曰即为白盐,因收二斗,随行日用。又东南上分水岭,西望高涧若冰,乃盐耳,山上有红盐如石,亲尝见之。东方惟下地生盐,此方山间亦出盐。回纥多饼食,且嗜盐,渴则饮水,冬寒,贫者尚负饼售之。十有四日,至铁门西南之麓,将出山。其山门险峻,左崖崩下,涧水伏流一里许。中秋,抵河上,其势若黄河,流西北,乘舟以济,宿其南岸。西有山寨,名“团八剌”,山势险固。
     三太子之医官郑公途中相见,以诗赠云:

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 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耀水精。 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 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

     溯河东南行三十里,乃无水,即夜行。过班里城,甚大,其众新叛去,尚闻犬吠。黎明,饭毕,东行数十里,有水北流,马仅能渡,东岸憩宿。

【白话文通俗译】

     1222年农历七月哉生魄(哉生魄: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因为从这天晚上起月亮开始月缺。魄,指月黑无光的部分),师父派阿里鲜送表章到成吉思汗行宫,禀告约定了向他讲道的日期。八月七日,得到大汗的批答,八日便从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动身出发,太师耶律阿海送出了几十里。师父对他说:“城东新有两千多户人家闹事,每晚火光映照城市,人心不安,您应当回去安抚老百姓,不必送了。太师说:“师父在路上万一有什么意外,那可怎么办呢?”师父安慰他说:“路上就和您没关系啦。”太师这才回去。
     十二日,过了碣石城。十三日,来了一千人的护送步兵、三百人全副武装的骑兵。走进大山,就是铁门关外的另一条道路。涉过红水涧,有陡峻的山峰高达几里。沿山谷向东南走,山脚下有咸泉水流出来,见到太阳就成为白色的盐。于是我们收集了两斗(十升为一斗),在行程中每天食用。又朝东南走,上了分水岭。向西望去,高高的山涧上好像结了冰,其实那都是盐。山上有像石头一样的红盐,我亲眼见到过。在中原地区只有地势低的地方才出盐,而这里的山中居然也出盐。回纥人多食面饼,而且爱吃盐,渴了就喝水。即使冬天那么冷,仍有穷人背着瓶器卖水。十四日,我们到了铁门关西南的山麓,将要出山。山门险峻,左面的山崖崩塌下来,山涧中的水在地下流了一里左右。中秋节的时候到达河岸上,水势就像黄河,流向西北。乘船渡河,住在河的南岸。西面有山寨,名叫“团八剌”,山势险要坚固。
    三太子窝阔台的医官郑公到路上赶来相见,师父赠诗给他说:

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 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耀水精。 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 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

     逆着水流,向东南走了三十里,就没有河流了。当天晚上到了“班里城”,城很大。城里的人最近刚刚叛离而去,但还可以听到狗叫的声音。黎明时吃过饭,向东走了几十里。有河向北流去,马刚刚可以渡河,在河的东岸休息住宿。


【3】

     二十二日,田镇海来迎。及行宫,上复遣镇海问曰:“便欲见邪?且少憩邪?”师曰:“入见是望。且道人从来见帝,无跪拜礼,入帐叉手而已。”既见,赐湩酪。竟,乃辞。上因问:“所居城内支供足乎?”师对:“从来蒙古、回纥,太师支给,迩者食用稍难,太师独办。”
    翌曰,又遣近侍官合住传旨曰:“真人每日来就食,可乎?”师曰:“山野修道之人,惟好静处。”上令从便。二十七日,车驾北回,在路屡赐蒲萄酒、瓜、茶食。九月朔,渡河桥而北。师奏:“话期将至,可召太师阿海。”其月望,上设幄斋庄,退侍女,左右灯烛炜煌。惟阇利必镇海、宣差刘仲禄侍于外。师与太师阿海、阿里鲜入帐坐。奏曰:“仲禄万里周旋,镇海数千里远送,亦可入帐与闻道话。”于是,召二人入,师有所说,即令太师以蒙古语译奏,颇惬圣怀。
    十月九日清夜,再召师论道,上大悦。二十有三日,又宣师入幄,礼如初。上温颜以听,令左右录之,仍敕志以汉字,意示不忘。谓左右曰:“神仙三说养生之道,我甚入心,使勿泄于外。”自尔扈从而东,时敷奏道化。又数日,至邪米思干大城西南三十里。十月朔,奏告先还旧居,从之。上驻跸于城之东二十里。
    是月六日,暨太师阿海入见。上曰:“左右不去,如何?”师曰:“不妨”。遂令太师奏曰:“山野学道有年矣,常乐静处行坐。御帐前军马杂遝,精神不爽,自此或在先、或在后,任意而行,山野受赐多矣。”上从之。既出,帝使人追问曰:“要秃鹿马否?”师曰:“无用”。于时微雨始作,青草复生,仲冬过半,则雨雪渐多,地脉方透。
    目师之至斯城也,有余粮则惠饥民,又时时设粥,活者甚众。

【白话文通俗译】

     1222年农历八月八日,师父第二次从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前往成吉思汗行宫。走了十几天,八月二十二日,成吉思汗的大臣田镇海(畏兀儿人,原名沙吾提,田镇海是其汉名)老远来迎接师父。到了行宫,成吉思汗又派田镇海来问师父:“是现在就见面呢,还是先稍稍歇息一下?”师父说:“现在就入见吧。另外,道人面见帝王,从来都不行跪拜之礼,进帐后只躬身叉手施礼罢了。”师父进见,成吉思汗赐食奶酪。吃罢,师父准备告辞。成吉思汗问师父:“道长在邪米思干城住的习惯吗?供应充足吗?”师父回答说:“从去年冬天住进城以来,都是由蒙古、回纥部落和耶律阿海太师供给所需。不过近来食物用度稍有困难,由耶律太师独自承办。”
    第二天,成吉思汗又派近侍官传旨问师父:“您每天到朕的宫帐中用饭,可以吗?”师父说:“我是在山野中修道的人,只好清静自处。”成吉思汗下令听从师父自便。十七日,成吉思汗北返,在路上多次赐给师父葡萄酒、瓜果、蔬莱食用。九月初,渡过舟桥向北行,师父上奏说:“论道的日期就要到了,可以召来太师耶律阿海。”九月十五日,成吉思汗严肃诚敬地在帐中,让侍女和周围的人们都退下,帐中灯烛辉煌,只有阁利必、田镇海、刘仲禄在帐外侍候。师父与太师耶律阿海、阿里鲜一同进帐入坐,并奏道:“刘仲禄往返万里,田镇海远程护送几千里,也可以让他们进帐一起听讲道法。”于是召刘仲禄和镇海两个人进来。师父所讲的话,命太师耶律阿海译成蒙古语奏告,成吉思汗很满意。
    九月十九日,夜晚很寂静,成吉思汗再次召请师父论道。听师父传道,他非常高兴。二十三日,又一次请师父到帐中,礼仪就像最初那样。成吉思汗和颜悦色地听讲,命令旁边的人做记录,还下令写成汉字,表示不忘道法的意思。他对身边的近臣说:“邱神仙三次讲养生之道,很合我的意。你们可不要把这些话泄露到外面去。”从此,师父就从圣驾向东行,不时地对大汗讲解道法。又走了几天,来到西南距邪米思干城十里的地方。十月初,师父上奏要暂回城里的住所,成吉思汗一行则驻扎在城东二十里的地方。
    十月六日,师父和太师耶律阿海入见,成吉思汗说:“邱神仙随朕左右不离,如何?”师父说:“不妨。”但师父让太师耶律阿海翻译进奏:“山野之人修行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喜欢静处。而如果跟随您一同起居活动,军马杂乱,令我精神苦闷。从现在开始,您让我或在随行军队前,或在随行军队后,任意行动吧,这样我就很受您的的恩典了。”成吉思汗听从了师父的意见。师父出帐后,大汗派人来追问:“师父需要'秃鹿马'棉纺布吗?”师父说:“不用了。”这时候开始下小雨,青草重生。仲冬已经过去了一半,雨雪逐渐多起来了,地脉这才通透。
    自从师父来到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只要有剩余的粮食就给饥饿无食的百姓们食用,还经常施粥,救活了很多人。



【4】

     二十有六日,即行。十二月二十三日,雪寒,在路牛马多冻死者。又三日,东过霍阐没辇(大河也),至行在,闻其航桥中夜断散,盖二十八日也。帝问以震雷事,对曰:“山野闻国人夏不浴于河,不浣衣、不造毡,野有茧则禁其采,畏天威也,此非奉天之道也。尝闻二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者,天故以是警之。今闻国俗多不孝父母,帝乘威德,可戒其众。”
    上悦,曰:“神仙是言,正合朕心!”敕左右记以回纥字。师请徧谕国人,上从之。又集太子、诸王、大臣曰:“汉人尊重神仙,犹汝等敬天。我今愈信,真天人也!”乃以师前后奏对语谕之,且云:“天俾神仙为朕言此,汝辈各铭诸心。”师辞退。逮正旦,将帅、医卜等官贺师。十有一日,马首遂东,西望邪米思干千余里,驻大果园中。
    十有九日,父师诞日,众官炷香为寿。十八日,太师府提控李公别去,师谓曰:“再相见也无”。李公曰:“三月相见”。师曰:“汝不知天理,二三月决东归矣。”二十一日,东近一程,至一大川,东北去赛蓝约三程。水草丰茂,可饱牛马,因盘桓焉。二月上七日,师入见,奏曰:“山野离海上,约三年回。今兹三年,复得归山,固所愿也。”
    上曰:“朕已东矣,同途可乎?”对曰:“得先行便。来时汉人问山野以还期,尝答云三岁。今上所谘访、敷奏讫,因复固辞。”上曰:“少俟三五日,太子来,前来道话所有未解者,朕悟即行。”

【白话文通俗译】

     二十六日,启程。十二月二十三日,下了雪,天气寒冷,在路上冻死了很多牛马。又过了三天,向东走经过霍阐大河(今锡尔河,流经中亚地区)来到成吉思汗的驻地。大概是二十八日的时候,听说河上的航桥在深夜被水冲断流散。成吉思汗问师父关于打雷的事情,师父回答说:“我听说蒙古人夏天不在河里洗澡、不洗衣服、不造毡子,野地里有蘑菇也禁止人采,这可能是因为畏惧天威吧,但这并不是奉行天道的做法。我曾经听说三千种罪之中没有比不孝更大的罪过,上天特意用打雷来警醒人们。听说当今的蒙古人大多不孝敬父母,大汗可以用您的权威和盛德来禁止人们不孝。”
    成吉思汗高兴地说:“神仙的这些话,正合朕心。”命令左右侍从用回纥文字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同时,师父请求把这些话遍告给蒙古部众,大汗听从了师父的意见,召集太子、诸王以及大臣们说:“汉人尊重神仙,就像你们敬奉上天一样。我现在愈发相信,道长真是天上的人啊。”于是,大汗把师父前后奏对的话对大家讲了,还说:“天让神仙对朕说这些话,你们每个人都要把这铭记在心中。”之后,师父便告辞退下。到了1223年的元旦(古之元旦为正月初一),那些将领、医生、卜师等官员都来向师父道贺新年。十一日,随着成吉思汗的队伍启程向东行。西望邪米思干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城)时,已经在千余里外了,当晚就驻扎在大果园里。
    正月十九日是师父的生日,诸位官员上香祷祝,为师父庆生。在十八日那天,太师府提控李公因事要远出,提前向师父祝寿并辞别。师父对他说:“我们没有机会再见面了。”李公说:“最多三个月就可以再见啊。”师父说:“你不知天道运行的道理,我今年二、三月就要东归中原了。”正月二十一日向东走了一天,来到一条大河边,这里东北方向上距赛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邱祖的高足赵道坚葬在此城)大约有三天的路程。河边水草丰茂,可以饱喂牛马,于是在这里停留修整了几天。二月七日,师父入见成吉思汗,奏道:“我离开山东时,约定三年回去。现在已经三年了,能够重回故乡,是我的心愿。”
    大汗说:“朕已经向东返回了,我们同路回去怎么样?”师父回答:“如果能够先走,更为便当。我来的时候,汉地的人问我回去的日期,我曾回答说三年,现在大汗所要咨询的事情我已经奏完了。”为此,师父再次坚决地辞行。大汗说:“稍等三五天,太子就来了。您之前讲的一些道理,朕有的还没明白,等朕明白了,您再回吧。”


【5】

     八日,上猎东山下,射一大豕,马踣失驭,豕傍立不敢前,左右进马,遂罢猎还行宫。师闻之,入谏曰:“天道好生,今圣寿已高,宜少出猎。坠马,天戒也。豕不敢前,天护之也。”
    上曰:“朕已深省,神仙劝我良是。我蒙古人骑射少所习,未能遽已。虽然,神仙之言在衷焉。”上顾谓吉息利答剌汗曰:“但神仙劝我语,以后都依也。”自后,两月不出猎。
    二十有四日,再辞朝。上曰:“神仙将去,当与何物?朕将思之,更少待几日。”师知不可遽辞,徊翔以待。三月七日,又辞。上赐牛马等物,师皆不受,曰:“祇得驿骑足矣。”上问通事阿里鲜曰:“汉地神仙弟子多少?”对曰:“甚众。神仙来时,德兴府龙阳观中,尝见官司催督差发。”上谓曰:“应于门下人悉令蠲免”。仍赐圣旨文字一通,且用御宝,因命阿里鲜(河西人也)为宣差,以蒙古带、喝剌八海副之,护师东还。
    十日,辞朝行。自答剌汗以下,皆携蒲萄酒、珍果,相送数十里。临别,众挥涕。

【白话文通俗译】

     1223年农历二月八日,成吉思汗在东山下打猎,射中了一头大野猪。他骑的马跌倒失去了控制,野猪站在一旁却不敢前进,周围的随从很快赶到保护,于是大汗停止了打猎,回到行宫。师父听说了这件事,入谏说:“上天之道,好生恶杀,现在圣上年事已高,应当少出外打猎。从马上摔下来,是上天的告诫。野猪不敢上前,是上天的庇护。”
    成吉思汗说:“朕已经深深地反省了,邱神仙劝诚我的话是非常正确的。但我们蒙古人从小就骑马射猎,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不能一下子停止。即使是这样,您的话我也会牢记在心的。”大汗回头对吉息利(吉息利,是成吉思汗的功臣之一)答剌汗( 蒙元时代的一种崇高封号,达官贵人一类)说:“只要是邱神仙劝我的话,以后都要听从。”从那以后,他两个月都不再出去打猎。
    二十四日,师父再次入朝辞行。成吉思汗说:“邱神仙将要离去,应当给您相赠些什么东西呢?朕要考虑一下,您再稍待几天吧。”师父知道不能立即辞行,只好耐心等待。三月七日又辞行,大汗赐牛、马等东西,师父一概不接受,说:“只要给我提供驿马能返回中原就足够了。”大汗问通事阿里鲜:“邱神仙在汉人地区有多少弟子?”阿里鲜回答说:“弟子有很多。神仙来的时候,我在德兴府(今河北张家口)龙阳观中曾看见官府在催征督办差发。”圣上说:“应该让邱先生门下的弟子们都免征差发。”于是他就颁赐了一道圣旨,上面加盖御印,任命河西人阿里鲜做宣差,蒙古带、喝剌八海做副手,护送师父东归。
    三月十日,我们辞别成吉思汗启程返回,答刺汗以下的官员都拿着葡萄酒、珍稀果品来送行,送出了几十里。临别之时,众人都挥洒泪水。


【6】

     三日,至赛蓝大城之东南,山有蛇两头,长二尺许,土人往往见之。望日,门人出郊,致奠于虚静先生赵公之墓。众议欲负其骨归,师曰:“四大假躯,终为朽物。一灵真性,自在无拘。”众议乃息,师明日遂行。
    二十有三日,宣差阿狗追饯师于吹没辇之南岸。又十日,至阿里马城西百余里,济大河。四月五日,至阿里马城之东园。二太子之大匠固请曰:“弟子所居营三坛四百余人,晨参暮礼,未尝懈怠。且预接数日,伏念仙慈渡河,俾坛众得以请教,幸甚。”师辞曰:“南方因缘已近,不能迁路以行。”复坚请,师曰:“若无佗事,即当往焉。”
    翌日,师所乘马突东北去,从者不能挽。于是,张公等悲泣曰:“我辈无缘,天不许其行矣。”晚抵阴山前宿。又明日,复度四十八桥,缘溪上五十里,至天池海,东北过阴山后,行二日,方接元历金山南大河驿路,复经金山东南,北并山行。四月二十八日,大雨雪。翌日,满山皆白,又东北并山行。
    三日,至阿不罕山前。门人宋道安辈九人同长春、玉华会众、宣差郭德全辈,远迎入栖霞观,归依者日众。师下车时,雨再降,人相贺曰:“从来此地经夏少雨,纵有雷雨,多于南北两山之间。今曰沾足,皆我师道荫所致也。”
    居人常岁疏河灌田圃,至八月禾麦始熟,终不及天雨。秋成则地鼠为害,鼠多白者。此地寒多,物晚结实。五月,河岸土深尺余,其下坚冰亦尺许,斋后日,使人取之。

【白话文通俗译】

     1223年农历三月十日,我们辞别成吉思汗启程返回。走了三天,来到赛蓝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的山地。这里有两头蛇,长二尺左右,当地的人常常可以看到。十五日,大家到赛蓝城郊外虚静先生赵道坚的墓地祭莫,众人商议要把他的尸骨带回中原。师父说:“人的身体终究是腐朽之物。只有一窍真的灵性,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于是众人的议论就平息了。第二天,师父动身启程。
    二十三日,宣差杨阿狗追了上来,在吹河的南岸为师父饯行。过了十天,到了阿里马城西面一百多里的地方,过了大河。四月五日,来到阿里马城的东园。掌管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王子宫室修建的官员张公固执地请求师父说:“弟子居住的地方营建了三个神坛,共有四百多个信徒。早晨参拜,晚上行礼,从来没有懈怠过,而且还提前数天预备迎接您。诚愿神仙施爱众生,渡过河来,使信众们能够向师父请教,那样我们就太幸运了。”师父推辞说:“回乡的因缘已经很近了,我不能改变路线。”张公又执意邀请,师父说:“要是没有其他事情,我会去的。”
    第二天,师父乘坐的马突然向与张公所居之地相反的东北方向奔去,随从们拉不住马。于是,张公等人悲伤地哭着说:“我们这些人无缘,上天不允许邱先生去我们那里。”当晚,我们到达阴山前住宿。第二天,又过了四十八桥,沿溪而上,走了五十里来到天池。东北行过阴山后山,走了两天,才接上来时穿越金山向南行的大河驿路。又经过金山南面,朝东北方向沿着山走。四月二十八日下起大雪。第二天,满山都白了,又在东北向沿着山走。
    走了三天,来到阿不罕山(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前。当时在这里留下的宋道安等九人和长春会、玉华会的会众、宣差郭德全都远道来迎,接师父住进了栖霞观,发现道观里的人比离开的时候要多了。师父下车的时候,下起了雨。宋道安他们互相祝贺说:“自从我们来到这里,观察到了夏天很少下雨,即使有雷雨也多在南、北两山之间。而今天下起了甘霖,都是师父道行的恩荫所致啊。”
    蒙古居民常年输通河渠来浇灌田园,到八月份麦子才成熟,庄稼在生长过程中,老天始终不下雨。而秋季庄稼成熟后,地里又有老鼠肆意破坏,老鼠大多是白色的。栖霞观这的气候很寒冷,作物很晚才结出果实。五月,河岸上的土有一尺多深,土下面坚硬的冰也有一尺多深。做完斋醮后,师父每天命人取冰。


【7】

     南望高岭积雪,盛暑不消。多有异事,少西海子傍有风冢,其上土白垩,多粉裂其上。
    二三月中,即风起南山,岩穴先鸣,盖先驱也。风自冢间出,初旋动如羊角者百千数,少焉合为一风,飞沙走石,发屋拔木,势震百川,息于巽隅。又东南涧后有水磨三四,至平地则水渐微而绝,山出石炭。又东有二泉,三冬暴涨,如江湖,复潜行地中,俄而突出,鱼虾随之,或漂没居民,仲春渐消,地乃陷。
    西北千余里俭俭州,出良铁,多青鼠,亦收禾麦。汉匠千百人居之,织绫罗锦绮。道院西南望金山,其山多雨雹,五六月间,或有大雪深丈余。北地间有沙陀,出肉苁蓉,国人呼曰“唆眼”,水曰“兀速”,草曰“爱不速”。深入阴山,松皆十丈许。
    会众白师曰:“此地深蕃,太古以来不闻正教,惟山精鬼魅惑人。自师立观,叠设醮筵,旦望作会,人多以杀生为戒。若非道化,何以得然?”先是壬午年,道众为不善人妒害,众不安。宋公道安昼寝方丈,忽有天窗中见虚静先生赵公曰:“有书至”。道安问:“从何来?”曰:“天上来”。受而视之,止见“太清”二字,忽隐去。翌日,师有书至,魔事渐消。又医者罗生,横生非毁,一日,坠马观前,折其胫,即自悔曰:“我之过也”。对道众服罪。
    师东行,书教语一篇示众云:

万里乘官马,三年别故人。干戈犹未息,道德偶然陈。 论气当秋夜,还乡及暮春。思归无限众,不得下情伸。

     阿里鲜等白师曰:“南路饶沙石、鲜水草,使客甚繁、马甚苦,恐留滞。”师曰:“分三班以进,吾徒无患矣”。

【白话文通俗译】

     1223年农历五月,我们住在栖霞观(故址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庙里可以南望高山上的积雪,即使是盛夏也不消减。这里有很多奇妙的自然现象:稍微靠西的湖边有大山,上面大部分是白土,已变成粉末裂开了。
    在二、三月里,从山南刮起大风,岩石的洞穴里先发出鸣声,这是巨大声响的前奏。风从山间吹出,开始是旋风,成百上千,像旋转的羊角。不久,合成一股大风,飞沙走石,拔倒树木和房屋,气势震动百川,最后在东南方向上停下来。另外,东南方山涧的后面有三四个水磨,流到平地上水势逐渐微弱以至断绝,到了山中突然涌出,水中有鱼虾出没。大水有时会淹没居民的房屋,到仲春时节河水渐渐枯竭,地面下陷。
    西北方一千多里外是俭俭州(又称谦州,今属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那里出产好铁,有很多青鼠(属松鼠一类),也种植麦子,更有成百上千的汉人工匠住在那里,制造绫罗锦绮。从栖霞观向西南远眺,可以望见金山,山上常常下冰雹,农历五、六月里都会下大雪,深达一丈多。庙的北边有些地方有沙漠,生长着肉苁蓉,蒙古人把它们叫“唆眼”,把水叫“兀速”,把草叫“爱不速”。进入阴山的深山里,松树都高达十丈左右。 
    在栖霞观常住的道众们告诉师父说:“这里属于遥远的蕃国,从远古时代以来就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化,只有山精鬼魅迷惑人。自从师父在此建庙以来,多次设斋建醮,月初、月中举行法会,很多当地人都已经把不杀生做为戒条。如果不是道法的教化,怎么能这样呢?”去年的时候,栖霞观道众被当地人嫉妒迫害,大家心中很是不安。一天,宋道安正在室内休息,梦中在天窗里看见虚静子赵道坚对他说:“有信来。”道安问:“从哪里来?”赵公说:“从天上来。”宋道安接信一看,只看到“太清”两个字,忽然这一切又都消失了。第二天,师父就寄送来了我们西行情况的书信,告知了平安。从那以后,奇怪的事情就逐渐消失了。另外,又有一个叫罗生的医生,他无事生非,欺负栖霞观的道众。一天走到道观前,从马上掉了下来,折断了胫骨,他自己忏悔说:“这是我的罪过......”并向道众表示了歉意。
    师父东行,写了一篇教语,出示给众人:

万里乘官马,三年别故人。干戈犹未息,道德偶然陈。 论气当秋夜,还乡及幕春。思归无限众,不得下情伸。

     蒙古官员阿里鲜告诉师父说:“通往南方的路都在沙石间绕行,水草很少,而来往的使者、客旅却很多,马匹很辛苦,恐怕要滞后。”师父说:“我们师徒会分三路人马返回,不用担心。”


【8】

     五月七日,令宋道安、夏志诚、宋德方、孟志温、何志坚、潘德冲六人先行。十有四日,师挈尹志平、王志明、于志可、鞠志圆、杨志静、綦志清六人次之。饯行者夹谷妃、郭宣差、李万户等数十人送二十里,皆下马再拜泣别,师策马亟进。十有八日,张志素、孙志坚、郑志修、张志远、李志常五人又次之。
    师东行十六日,过大山,山上有雪,甚寒,易骑于拂庐。十七日,师不食,但时时饮汤。东南过大沙场,有草木,其间多蚊虻,夜宿河东。又数日,师或乘车,尹志平辈谘师曰:“奚疾?”师曰:“余疾非医可测,圣贤琢磨故也,卒未能愈,汝辈勿虑。”众愀然不释。是夕,尹志平梦神人曰:“师之疾,公辈勿忧,至汉地当自愈。”
    又经沙路三百余里,水草绝少,马夜进不息。再宿乃出,地临夏人之北陲,庐帐渐广,马易得,后行者乃及师。六月二十一日,宿渔阳关,师尚未食。明日,度关而东五十余里,丰州元帅以下来迎,宣差俞公请泊其家,奉以汤饼。
    是日,辄饱食,继而设斋,饮食乃如故。道众相谓曰:“清和前日之梦不虚矣。”

【白话文通俗译】

     在阿不罕山(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栖霞观修整了几天后,1223年农历五月七日,师父让宋道安、夏志诚、宋德方、孟志温、何志坚、潘德冲六位师兄弟先走。十四日,师父带着尹志平、王志明、于志可、鞠志圆、杨志静、綦志清等六人随后出发。夹谷妃、郭宣差、李万户等几十人为师父钱行,送出二十里,都下马拜了又拜,挥泪而别。师父知道缘分已了,因此不为所动,快马前进。十八日,张志素、孙志坚、郑志修、张志远、李志常(作者本人)我们五人最后动身,前后分三批人马返回。
    师父向东走,十六日翻过大山。山上有积雪,很寒冷,在圆帐换了马匹。十七日师父没怎么吃饭,只是不时地喝汤。向东南走,经过大沙地,沙地上长着草木,草木丛中有很多蚊子和飞虻,夜晚就在河的东边住宿。又走了几天,师父体力不支骑不了马,就让他在车坐着。尹志平问他说:“师父您得了什么病?”师父说:“我的病不是医生可以诊断的。这是前辈圣贤对我的磨练,不能很快就病愈,你们不要太担心了。”师父虽然这样安慰我们,但大家都为他忧郁不能释怀。这天晚上,尹志平梦到神人对他说:“师父的疾病,你们不要担忧,回到汉地自然就好了。”
    又走了三百多里沙路,路上水草极少,驿马连夜不停地前进,两夜才走出来。这地方离西夏人的北部边疆很近,帐篷渐渐多了起来,驿马也很容易得到,我们第三批人马已经赶上师父的第二批人马。六月二十一日,住在渔阳关,师父从十七日到这时还没有吃东西。第二天过了渔阳关,向东走五十多里到了丰州(在今呼和浩特市附近),自元帅以下的官员都出来迎接师父。宣差俞公请师父住在他家里,给师父做热汤面吃。
    师父这天饱饱地吃了一顿。这之后师父又设坛做斋,饮食终于恢复了正常。大家都说:“清和(尹志平号“清和子”)前天的梦一点都没错啊,师父一回到汉地,立马就适应了。”


【9】

     时已季夏,北轩凉风入坐,俞公以茧纸求书。师书之曰:

身闲无俗念,鸟宿至鸡鸣。一眼不能睡,寸心何所萦? 云收溪月白,炁爽谷神清。不是朝昏坐,行功扭捏成。

     七月朔,复起。三日,至下水,元帅夹谷公出郭来迎,馆于所居,来瞻礼者无虑数千人。元帅日益敬,有鸡、雁三。七夕日,师游郭外,放之海子中,少焉,翔戏于风涛之间,容与自得。师赋诗曰:

养尔存心欲荐庖,逢吾善念不为肴。 扁舟送在鲸波里,会待三秋长六稍。

     又云:

两两三三好弟兄,秋来羽翼未能成。 放归碧海深沉处,浩荡波澜快野情。

     翌日乃行。是月九日,至云中,宣差总管阿不合与道众出郭,以步辇来迎归于第。楼居二十余日,总管以下晨参暮礼。云中士大夫日来请教,以诗赠之云:

得旨还乡早,乘春造物多。三阳初变化,一气自冲和。 驿马程程送,云山处处罗。京城一万里,重到即如何?

     十有三曰,宣差阿里鲜欲往山东招谕,恳求与门弟子尹志平行。师曰:“天意未许,虽往何益?”阿里鲜再拜曰:“若国主临以大军,生灵必遭杀戮,愿父师一言垂慈。”
    师良久曰:“虽救之不得,犹愈于坐视其死也。”乃令清和同往,即付招谕书二副。又闻宣德以南诸方道众来参者多,恐随庵困于接待,令尹公约束,付亲笔云:“长行万里,一去三年,多少道人纵横无赖者?尹公到日,一面施行,勿使教门有妨道化!众生福薄,容易转流。上山即难,下坡省力耳。”
    宣德元帅移剌公遣端使持书至云中,以所乘马奉师。

【白话文通俗译】

     1223年农历六月,我们归程行走到了丰州(在今呼和浩特市附近),这时已经到了夏末,北廊之上的凉风时时吹入座中,俞公拿茧纸请师父为他题字。师父写道:

身闲无俗念,鸟宿至鸡鸣。一眼不见睡,寸心何所萦。 云收溪月白,气爽谷神轻。不是朝昏坐,行功扭捏成。

     七月初一,我们又继续踏上归途,过了三天来到下水城(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元帅夹谷公出城迎接,招待师父在自己的宅院居住,来瞻仰施礼的人多达千余。夹谷元帅日益敬重师父,献给师父三只大雁,师父在七夕这天到城外游览,把这些大雁全都放到湖里去了。过了一会儿,大雁在风涛中飞翔嬉戏,悠闲自得。于是师父赋诗一首:

养尔存心欲荐庖,连吾善念不为肴。 扁舟送在鲸波里,会待三秋长六梢。

     又写道:

两两三三好弟兄,秋来羽翼未能成。 放归碧海深沉处,浩荡波澜快野情。

     第二天,我们又动身出发。七月九日到了云中城(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镇),宣差总管阿不合和这里的道众们出城迎接,用步攀把师父接到阿不合府第的楼上居住。在云中城住了二十多天,总管以下的好多人早晨来向师父请安,晚上又来向师父问好。云中城的士大夫们每天也都来请教,师父作诗赠给他们说:

得旨还乡少,乘春造物多。三阳初变化,一气自冲和。 驿马程程送,云山处处罗。京城一万里,重到即如何?

     十三日,宣差阿里鲜要往山东宣读成吉思汗的诏令,招降纳叛。请求让师父派弟子尹志平与他同行。师父说:“天意不答应,即使去了又有什么益处呢?”阿里鲜拜了又拜,说:“若大汗动用武力,一定会使生灵遭到杀戮。愿师父慈悲为怀,发发话吧。”
    师父过了好一会儿回复道:“虽然救不了众生,但总比坐视他们惨死要好得多。”于是命清和子尹志平和阿里鲜一同往山东,当即给了他们招谕的两封书信。又听说宣德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一带)以南,各地出现了很多新出家的道众,师父担心各处宫观难以接待,于是命令尹志平加以控制。师父让尹志平给道众们带去了一封亲笔信,信中写道:“我长途跋涉万余里,一去就是三年,有多少出家道人放任自己,成了浑浑噩噩的无赖?尹公到达之日,就要执行教令,不要让我全真门户存在妨碍道法教化的问题!道心不坚的人皆是福运浅薄,在修道的过程中容易转变心志。修道就好比上山,肯定会费力而且缓慢,但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山顶前进;而无所作为的人就像下坡,轻松无碍,还反倒觉得自己胜人一筹。”
    宣德州的元帅移剌相公派遣专使拿着信到云中城,居然还把自己乘坐的马献给师父。

【10】

     八月初,东迈杨河,历白登、天城、怀安,渡浑河,凡十有二日,至宣德,元帅具威仪出郭西远迎。师入居州之朝元观,道友敬奉,遂书四十字云:

万里游生界,三年别故乡。回头身已老,过眼梦何长! 浩浩天空阔,纷纷事杳茫。江南及塞北,从古至今常。

     道众且云:“去冬有见虚静先生赵公牵马自门入者,众为之出迎,忽而不见。”又,德兴、安定亦有人见之。河朔州府王官将帅及一切士庶,争以书疏来请,若辐辏然,止回答数字而已,有云:“王室未宁,道门先畅。开度有缘,恢宏无量。群方帅首,志心归向。恨不化身,分酬众望。”
    十月朔,作醮于龙门川;望日,醮于本州朝元观。十一月望,宋德方等以向日过野狐岭见白骨所发愿心,乃同太君尹千亿醮于德兴之龙阳观,济渡孤魂。前数日稍寒,及设醮二夜,三日有如春。
    醮毕,元帅贾昌至自行在,传旨:“神仙自春及夏,道途匪易,所得食物、驿骑好否?到宣德等处,有司在意馆榖否?招谕在下人户得来否?朕常念神仙,神仙无忘朕。”


【白话文通俗译】

     1223年农历八月初,我们从云中城(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镇)出发,向东过杨河(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经过白登(今山西省阳高县)、天城(今山西省天镇县),怀安(今河北省怀安县)几座城,渡过了浑河(今桑干河),共走了十二天来到宣德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一带),驻守宣德州的移刺元帅威仪整齐地在城郭外迎接师父。西行之前,移刺元帅就曾经邀请师父在他建造的朝元观居住,这次回来还是在朝元观住,道友们都恭敬地侍奉师父,师父写了一首四十字的诗:

万里游生界,三年别故乡。回头身已老,过眼梦何长! 浩浩天空阔,纷纷事杳茫。江南及塞北,从古至今常。

     听朝元观的道众们说,去年冬天有人看见虚静先生赵公牵着马从城门进来,众人为此而出来迎接,但是赵公忽然就不见了,德兴府(今张家口市涿鹿县)、安定也有人看见了他。河朔州府的王公、官员、将帅和很多士人、庶民,都争看写信来请师父,就像辐辏一般,人特别多,师父只是略回答几个字罢了。有次他给人回信,写道:“王室未宁,道门先畅。开度有缘,恢弘无量。群方帅首,志心归向,恨不化身,分酬众望。”
    十月初一,师父在龙门川作醮祈祷;十月十五,又在朝阳观作醮。十一月十五日,宋德方等人因为西行时过野狐岭的时候,看见白骨,曾发愿超度,于是他和太君尹千亿在德兴龙阳观举行斋醮仪式,拔度孤魂早升天。他们超度之前的几天内还有些寒冷,但到了设醮度亡的那两个夜晚,包括后来的三天都温暖如春。
    醮事完毕,贾昌元帅从成吉思汗的行宫那里回来,贾昌传大汗的旨说:“邱神仙春天启程走到夏天,一路很不容易。一路上他们提供的食宿驿站都好不好?到了宣德州,那里的官府是否留意您的饮食起居?招谕下面的百姓来了没有?朕常常思念神仙,神仙也别忘了朕啊。”


【11】

     十二月既望,醮于蔚州三馆。师于龙阳住冬,旦夕常往龙冈闲步,下视德兴,以兵革之后,邨落萧条,作诗以写其意云:

昔年林木参天合,今曰邨坊徧地开。 无限苍生临白刃,几多华屋变青灰?

     又云:

豪杰痛吟千万首,古今能有几多人? 研穷物外闲中趣,得脱轮回泉下尘。

     甲申,趁二月朔,醮于缙山之秋阳观。观在大翮山之阳,山水明秀,松萝烟月,道家之地也。以诗题其概云:

秋阳观后碧岩深,万顷烟霞插翠岑。 一径桃花出水急,弯环流水洞天心。

     又云:

群山一带碧嵯峨,上有群仙曰夜过。 洞府深沉人不到,时闻岩壁洞仙歌。

     燕京行省金紫石抹公、宣差便宜刘公以下诸官,遣使恳请师住大天长观。许之,既而以驿召。乃度居庸而南,燕京道友来迎于南口神游观。明旦,四远父老士女以香花导师入京,瞻礼者塞路。初,师之西行也,众请还期。师曰三载归,三载归。至是,果如其言。
    以上七日入天长观,斋者日千人。望日,会众请赴玉虚观。

【白话文通俗译】

     1223年腊月十五,我们在蔚州(今河北蔚县)三馆举行醮事。师父在龙阳观过冬,早晚常在龙冈上散步,从山岗朝下能够俯看德兴府(今河北张家口)全貌,因为正值战乱,德兴地区村落萧条,于是师父作诗抒发自己的感慨:

昔年乔木参天合,今日村坊遍地开。 无限苍生临白刃,几多华屋变青灰。

     又写道:

豪杰痛吟千万首,古今能有几多人。 研穷物外闲中趣,得脱轮回泉下尘。

     1224年春天的二月初,师父在缙山(今北京市延庆区)的秋阳观做斋醮科仪。秋阳观在大翮山(今海坨山)的南面,山川清明秀丽,有松树藤萝,云烟皓月,是道家修行的最佳之地。师父写诗题记其胜迹说:

秋阳观后碧岩深,万顷烟霞插翠岑。 一径桃花春水急,弯环流出洞天心。

     又写道:

群山一带碧嵯峨,上有群仙日夜过。 洞府深沉人不到,时闻岩坚洞仙歌。


     燕京行省的金紫光禄大夫石抹咸得不、宣差刘公等各位官员派遣使者拿着书信前来,恳请师父到燕京大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居住,师父同意了。这之后不久,燕京的官员便派驿马来接师父。师父过了居庸关向南走,北京的道友到南口神游观来迎接。第二天清早,远处四方的父老男女用香、花欢迎师父回到北京,瞻仰行礼的人挤满了道路两边。当时师父西行前,大家都问师父什么时候回来,师父说三年就回来了,三年就回来了,如今果然像师父所说的那样。
    二月初七,师父住进了天长观,每天都有上千人来道观要求师父做道场。二月十五日,道众请师父去了玉虚观。


【12】

     是月二十五日,曷剌至自行宫,传旨:“神仙至汉地,以清净道化人,每曰与朕诵经祝寿,甚好,教神仙好田地内爱住处住。道与阿里鲜:神仙寿高,善为护持,神仙无忘朕旧言。”
    仲夏,行省金紫石抹公、便宜刘公再三持疏,请师住持大天长观。是月二十有二日,赴其请,空中有数鹤前导,傃西北而去。
    自师寓玉虚,或就人家斋,常有三五鹤飞鸣其上。北方从来奉道者鲜,至是圣贤欲使人归向,以此显化耳。八会之众,皆稽首拜跪,作道家礼,时俗一变。玉虚井水旧咸苦,甲申、乙酉年,西来道众甚多,水味变甘,亦善缘所致也。
    季夏望曰,宣差相公札八传旨:“自神仙去,朕未尝一日忘神仙,神仙无忘朕。朕所有之地爱愿处即住,门人恒为诵经祝祷则嘉。”
    自师之复来,诸方道侣云集,邪说日寝,京人翕然归慕,若户晓家谕,家门四辟,百倍往昔。乃建八会于天长,曰平等,曰长春,曰灵宝,曰长生,曰明真,曰平安,曰消灾,曰万莲。

【白话文通俗译】

     1224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曷剌从成吉思汗的行宫回来,对师父传达旨意说:“邱神仙回到汉地后,就以清静无为的道教理念教化人们,每天在殿堂内诵经回向给朕,祈愿朕长寿,这样甚好!让邱神仙在好的地方,选择爱住的地方住。告诉阿里鲜,神仙年事已高,要好好地照顾。邱神仙也不要忘了朕过去给您说过的话。”
    仲夏五月,燕京行省金紫光禄大夫石抹咸得卜、便宜大人刘相公屡次作疏文请师父去大天长观当住持。五月二十二日,师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到天长观去,空中有数只鹤做前导,朝西北方向飞去。
    而自从师父住在玉虚观或是到别的地方做斋醮,经常都有三五只鹤在上面飞翔、鸣叫。北方信奉道教的人本来就少,到了这儿,如果想用圣贤之道让人们皈依向化,就得通过这样神异的现象来彰显教化,感召世人。大家都稽首跪拜,行道家之礼,时俗为之一变。玉虚观的井水过去又咸又苦,但从1224年到1225年开始,从西边来的道教徒越来越多,井水的味道也随之变甜,这也是善缘啊。
    六月十五日,宣差札八相公传成吉思汗旨说:“自从神仙离开以后,朕没有一天忘记神仙,神仙也不要忘了朕。在朕所有的辖地,您喜爱哪里,愿意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住。神仙的弟子们能一直为朕诵经,祝朕长寿,还是会予以表彰。”
    自从师父回到北京,各地道人日益云集而来,歪理邪说日渐消失。北京的人民都仰慕师父,心向道教,道教的教理教义仿佛家喻户晓。全真道组织的力量也迅速壮大,和过去比起来多出百倍。于是,师父在天长观建立了八个道教组织,分别叫做平等会、长春会、灵宝会、长生会、明真会、平安会、消灾会、万莲会。



【13】

     师既归天长,远方道人继来求法名者日益众,尝以四颂示之。其一云:

世情无断灭,法界有消磨。 好恶萦心曲,漂沦奈尔何!

     其二云:

有物先天贵,无名不自生。 人心常隐伏,法界任纵横。

     其三云:

徇物双眸眩,劳生四大穷。 世间浑是假,心上不知空。

     其四云:

昨日念无纵,今朝事亦同。 不如齐放下,度日且空空。

    每斋毕,出游故苑琼华之上,从者六七人,宴坐松阴,或自赋诗,相次属和。间因茶罢,令从者歌游仙曲数阕,夕阳在山,澹然忘归。由是,行省及宣差札八相公北宫园池并其近地数十顷为献,且请为道院。师辞不受,请至于再,始受之。既而又为颁文榜以禁樵采者,遂安置道侣,日益修葺。后具表以闻,上可其奏。自尔佳时胜日,师未尝不往来乎其间。
    寒食日作诗二首,其一云:

十顷方池闲御园,森森松柏罩清烟。 亭台万事都归梦,花柳三春却属仙。 岛外更无清绝地,人间惟有广寒天。 深知造物安排定,乞与官民种祸田。

     其二云:

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 岛外茫茫春水阔,松间猎猎暖风回。 游人共叹斜阳逼,达士犹缓短景催。 安得大丹冥换骨?化身飞上郁罗台。


【白话文通俗译】

     1225年,自从师父回到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之后,远方来求法名的道人们相继到来,人数日益增多,师父曾把四首颂辞出示给他们。其中的第一首言:

世情无断灭,法界有消磨。 好恶萦心曲,漂沦奈尔何。

     第二首写道:

有物先天贵,无名不自生。 人心常隐伏,法界任纵横。

     第三首是:

徇物双眸眩,劳生四大穷。 世间浑是假,心上不知空。

     第四首说:

昨日念无踪,今朝事亦同。 不如齐放下,度日且空空。

     每次做完斋醮科仪,师父都要去琼华岛(在今北京北海公园)游赏,随行的有六七人,静静地坐在松荫下,各自赋诗,互相依次联句唱和。师父有时在饮茶的间隙,让随从的人唱《游仙曲》数阙。夕阳落山,大家安闲愉悦,乐而忘返。燕京行省长官石抹咸得不和宣差札八相公见师父有这样的爱好,就把北宫(今北京什刹海附近)的田园、池塘连同附近的几十顷土地一起献给师父,还请师父修建道院。师父不愿接受,但他们又来请求,才终于接受了。接着行省又为此颁布榜文,说禁止在这些地方采伐树木。于是师父在那里安置道众,逐渐修葺房舍,然后写好文表报告成吉思汗。大汗同意了师父的上奏,从这以后一到良辰吉日,师父总会去这些地方转转。
    1225年寒食节这天,师父作了两首春游诗。第一首写道:

十顷方池闲御园,森森松柏罩清烟。 亭台万事都归梦,花柳三春却属仙。 岛外更无清绝地,人间惟有广寒天。 深知造物安排定,乞与官民种祸田。

     第二首说:

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 岛外茫茫春水阔,松间猎猎暖风回。 游人共叹斜阳逼,达士犹嗟短景催。 安得大丹冥换骨,化身飞上郁罗台。


【14】

     乙酉四月,宣抚王公巨川请师致斋于其第,公关右人,因话咸阳、终南竹木之盛,请师看庭竹。师曰:“此竹殊秀,兵火而后,盖不可多得也。我昔居于磻溪,茂林秀竹,真天下之奇观,思之如梦。今老矣,归期将至,当分我数十竿,植宝玄之北轩,聊以遮眼。”
    宣抚曰:“天下兵革未息,民甚倒悬,主上方尊师崇道,赖师真道力保护生灵,何遽出此言邪?愿垂大慈,以救世为念。”师以杖叩地,笑而言曰:“天命已定,由人乎哉?”众莫测其意。
    夏五月终,师登寿乐山颠,四顾园林,若张翠幄,行者休息其下,不知暑气之甚也。因赋五言诗云:

地土临边塞,城池压古今。虽多坏宫阙,尚有好园林。 绿树攒攒密,清风阵阵深。日游仙岛上,高视八纮吟。

     一日,师自琼岛回,陈公秀玉来见,师出示七言律诗云:

苍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阴森遶殿扶。 万顷烟霞常自有,一川风月等闲无。 乔松挺拔来深涧,异石嵌空出太湖。 尽是长生闲活计,修真荐福迈京都。


【白话文通俗译】

     1225年农历四月,北京宣抚大人王楫(金元时期官员,字巨川)请师父在他府中举行斋醮仪式。因为王楫是陕西人,于是师父和他一起聊起咸阳、终南山一带竹木繁茂的胜景(邱处机曾在陕近二十年)。王楫请师父看庭院中的竹子,师父说:“这竹子非常秀丽,尤其是在战火之后,更是不可多得,我过去在磻溪(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居住时,那里的茂林修竹,真是天下奇观,回想起来如同梦幻一般。”师父又说:“可是现在我老了,离去的日子就要到了,不如分给我几十竿竹子种植在天长观宝玄堂的北廊,遮挡美观一下庭院。”
      王楫说:“天下战火没有停息,百姓的生活还很凄苦。既然成吉思汗现在这么尊敬您,崇尚道教,尚且还要仰赖您的道行去保护万民,您怎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呢?愿师父施慈爱之心,以解救世人为念。”师父用手杖叩击地面,笑着说:“天命已经定了,难道还由人吗!”大家都无法推测出师父的想法。
    夏五月月底,师父登上寿乐山的山顶向四周看,园林像张开的帐幕,行人在其中休憩,感觉不到暑气的炎热。于是师父赋五言律诗一首:

地土临边塞,城池压古今。虽多坏宫阙,犹有好园林。 绿树攒攒密,清风阵阵深。日游仙岛上,高视八纮吟。

     一天,师父从琼华岛(在今北京北海公园)回来,陈秀玉先生来拜见师父。师父拿出首七言律诗给他看,诗中写道:

苍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阴森绕殿扶。 万项烟霞常自有,一川风月等闲无。 乔松挺拔来深涧,并石嵌空出太湖。 尽是长生闲活计,修真荐福迈京都。



【15】

     九月初吉,宣抚王公以荧惑犯尾宿,主燕境灾,将请师作醮,问所费几何?师曰:“一物失所,犹怀不忍,况阖境乎?比年以来,民苦征役,公私交罄,我当以观中常住物给之,但令京官斋戒以待行礼足矣,余无所用也。”
    于是,约作醮两昼夜。师不惮其老,亲祷于玄坛。醮竟之夕,宣抚喜而贺之曰:“荧惑已退数舍,我辈无忧矣。师之德感,一何速哉!”师曰:“余有何德?祈祷之事,自古有之,但恐不诚耳。古人曰:'至诚动天',此之谓也。”
    重九日,远方道众咸集,或以菊为献。师作词一阕,寓声《恨欢迟》,云:“一种灵苗体性殊,待秋风、冷透根株。散花开百亿,黄金嫩、照天地清虚。九日持来满座隅,坐中观眼界如如。类长生久视,无凋谢、称作伴闲居。”
    继而有奉道者,持茧纸大轴,来求亲笔,以凤栖梧词书之云:“得好休来休便是,赢取逍遥,免把身心使。多少聪明英烈士,忙忙虚负平生志。造物推移无定止,昨日欢歌,今日愁烦至。今日不知明日事,区区着甚劳神思。”
    一日,或有质事非于前者,师但漠然不应,以道义释之,复示之以颂曰:“拂拂拂,拂尽心头无一物。无物心头是好人,好人便是神仙佛。”其人闻之,自愧而退。
    丙戌正月,盘山请师黄箓醮三昼夜。是日天气晴霁,人心悦怿,寒谷生春。将事之夕,以诗示众云:

诘曲乱山深,山高快客心。群峰争挺拔,巨壑太萧森。 似有飞仙过,殊无宿鸟行。黄冠三日醮,素服万家临。


【白话文通俗译】

     1225年农历九月初,北京上空发生了火星停留在二十八星宿之一“尾宿”附近的天文现象,按照古代占星术的说法,这是不吉利的事情。宣抚大人王楫(字巨川,陕西宝鸡人,金元时期的官员)为此,认为北京境内会有灾害,打算请师父作斋醮,问师父需要花费多少经费。师父说:“某个人失去了安身之处,我们心里都觉得不忍心,更何况是北京全境的老百姓呢。近年来征发赋役,人民很是疾苦,政府和私宅的财力也逐渐耗尽,我还是用道观中的财物来支持举行法事吧,只要让京城的官员们斋戒,等待行礼就足够了,剩下的什么都不用。”
    于是,王楫就和师父商定:做两天两夜的道场。师父不担心自己年事已老,亲自到坛上祈祷。斋醮结束的那天晚上,王楫高兴地向师父祝贺说:“天上的荧惑星已经退了很远,我们不用再担心了,您深厚的德行与上天有着迅速的感应啊!”师父说:“我有什么德行......祈祷这样的事,从古代就有了,只是恐怕心不诚罢了。古人说:‘至诚动天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重阳节这一天,远方的道众都来会集来,有人献上菊花,师父作了一阙词,曲调按《恨欢迟》词牌填写,词写道:“一种灵苗体性殊,待秋风冷透根株。散花开,百亿黄金,嫩照天空。清虚九日持来,满座隅。坐中观,眼界如如类长生。久视无凋谢,称作伴闲居。”
    接着,有信众拿着茧纸大轴来请师父亲笔题字,师父为他写《凤栖梧》词:“得好休来休便是。赢取逍遥,免把身心使。多少聪明英烈士,忙忙虚负平生志。造物推移无定止。昨日欢歌,今日愁烦至。今日不知明日事,区区著甚劳神思?”
    有一天,一个人来师父面前质问是非,师父只是漠然,不作正面回答,而用道义来进行解释,又出示了一首颂辞:“拂,拂,拂,拂尽心头无一物。无物心头是好人,好人便是神仙佛。”这个人听了,感到惭愧退下去了。
    1226年正月,盘山地区(在北京东)请师父去主持三天三夜的黄箓大醮。这天天气晴好,人心愉悦,寒冷的山谷如春天般温和。将要举行法事的晚上,师父把一首诗拿给道众们看,诗写道:

诘曲乱山深,山高快客心。群峰争挺拔,巨壑太萧森。 似有飞仙至,殊无宿鸟吟。黄冠三日醮,素服万家临。



【16】

     五月,京师大旱,农不下种,人以为忧。有司移市立坛恳祷,前后数旬无应。行省差官赍疏,请师为祈雨,醮三日两夜。当设醮请圣之夕,云气四合,斯须雨降,自夜半及食时未止。行省委官奉香火来谢曰:“京师久旱,四野欲然,五谷未种,民不聊生。赖我师道力,感通上真,以降甘澍。百姓佥曰:'神仙雨也。'”师答曰:“相公至诚所感,上圣垂慈,以活生灵,吾何与焉!”
    使者出,复遣使来告曰:“雨则既降,奈久旱未沾足何!更得滂陀大作,此旱可解,愿我师慈悲。”师曰:“无虑,人以至诚感上真,上真必以诚报人,大雨必至。”斋未竟,雨势海立。是岁有秋,名公硕儒皆以诗来贺。
    一日,有吴大卿德明者,以四绝句来上,师复次韵答之。其一云:“燕国蟾宫即此州,超凡入圣洞宾俦。一时鹤驾归蓬岛,万劫仙香出土丘。”其二云:“我本深山独自居,谁能天下众人誉?轩辕道士来相访,不解言谈世俗书。”其三云:“莫把闲人作等闲,闲人无欲近仙班。不于此曰开心地,更待何时到宝山?”其四云:“混沌开基得自然,灵明翻小大椿年。出生入死常无我,跨古腾今自在仙。”
    又题支仲元画得一、元保、元素三仙图云:“得道真仙世莫穷,三师何代显灵踪?直教御府相传授,阅向人间类赤松。”又奉道者求颂,以七言绝句示之云:“朝昏忽忽急相催,暗换浮生两鬓丝。造物戏人俱是梦,是非向日又何为?”

【白话文通俗译】

     1226年农历五月北京大早,农事无法开始,人们因此感到忧愁。有关部门移走摊贩,设立祭坛,前后祈祷了几旬的时间没有反应。燕京行省派官员请师父祈雨,做一场三天的法会。就在师父坛上请圣的那天晚上,乌云从各个方向聚拢来,不一会儿就下起雨来,从半夜一直下到吃早饭的时候都没有停。燕京行省派官员来道观奉献香火,感谢师父说:“京师久旱,周围的田野都要着火了,各种庄稼还没有种,民不聊生。现在依靠您深厚道行的力量,感动上天降下甘霖,百姓们都说:‘这是邱神仙下的雨。”师父回答说:“是你们的至诚之心感动了天尊,诸圣仙真慈悲,救活了生灵,并不是因为我的原因!”
    使者离开后,行省又派使者来禀告师父说:“这雨虽然下了,无奈长时间的干旱,这点雨水并不足。如果再下一场滂沱大雨,这场旱情就可以解除,愿邱道长再发发慈悲祈雨吧。”师父说:“不要担心。人用至诚之心可以感动上天的神明,神明必定会以诚相报。大雨一定会来的。”果如师父所说,法会还没有结束,雨势便如大海翻腾一般到来,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北京的各界人士都写诗向师父道贺。
    一天,有一个吴大卿(字德明)的人拿着四首绝向来拜见师父,师父用原诗的韵脚来唱和。第一首是:“燕国蟾公即此州,超凡入圣洞宾俦。一时鹤驾归蓬岛,万劫仙乡出土丘。”第二首写道:“我本深山独自居,谁知天下众人誉。轩辕道士来相访,不解言谈世俗书。”第三首为:“莫把闲人作等闲,闲人无欲近仙班。不于此日开心地,更待何时到宝山?”第四首说:“混沌开基得自然,灵明翻小大椿年。出生入死常无我,跨古腾今自在仙。”
    师父又给支仲元题画,在得一、元保、玄素三位神仙画像上题写道:“得道真仙世莫穷,三仙何代显灵踪。直教御府相传授,阅向人间类赤松。”另外,居士们来请师父写颂,师父出示了一首七言绝句:“朝昏忽忽急相催,暗换浮生两鬓丝。造物戏人俱是梦,是非向日又如何?



【17】

     师自受行省众官疏以来,悯天长之圣位殿阁、常住堂宇皆上颓下圮,至于窗户阶砌,毁撤殆尽,乃命其徒日益修葺,罅漏者补之,倾斜者正之。断手于丙戌,皆一新之。又创修寮舍四十余间,不假外缘,皆常住自给也。凡遇夏月,令诸斋舍不张灯,至季秋稍亲之,所以豫火备也。
    十月,下宝玄,居方壶。每夕,召众师德以次坐,高谈清论,或通宵不寐。仲冬十有三日夜半,振衣而起,步于中庭。既还坐,以五言律师示众云:

万象弥天阔,三更坐地劳。 参横西岭下,斗转北辰高。 大势无由遏,长空不可韬。 循环谁主宰?亿劫自坚牢。

     丁亥,自春及夏又旱,有司祈祷屡矣,少不获应。京师奉道会众一日谒师为祈雨醮,既而消灾等会,亦请作醮。师徐谓曰:“吾力留意醮事,公等亦建此议,所谓好事不约而同也,公等两家但当殷勤。”遂约以五月一日为祈雨醮,初三日为贺雨醮,三日中有雨。过三日虽得,非醮家雨也。或曰:“天意未易度,师对众出是语,万一失期,能无招小人之訾邪?”师曰:“非尔所知也。”
    及醮,竟日雨乃作。翌日,盈尺。越三日,四天廓清,以终谢雨醮事,果如其言。


【白话文通俗译】

     自从师父接受燕京行省各位官员的邀请,于1225年起入住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以来,面对天长观破旧塌陷的殿堂和房舍,破败不堪的门窗和台阶,开始发心重整道场,让弟子们逐渐修葺,把漏的地方补上,倾斜的地方修正。直到1226年,全部的修复工作才算完成,房舍庭院都为之一新。除此,又新建了四十多间寮房,并没有借助外界的支持,都是道观自己供给的。每当到了夏天,命各个斋舍不要点灯,到了深秋再点灯,以此来预防火灾。
    1226年农历十月,师父离开了宝玄堂,到方壶斋居住。他每天召集有修行的道人,一起坐谈各种高论,有时整个晚上都不睡。冬月十三日半夜,师父披上衣服站起来到中庭漫步,回房后作了一首五言律诗,诗写道:

万象弥天阔,三更坐地劳。 参横西岭下,斗转北辰高。 大势无由遏,长空不可韬。 循环诸主宰,亿劫自坚牢。

     1227年从春天到夏天都很干旱,有关部门多次祈祷,很少获得感应。一天,京师“奉道会”的道众来拜谒师父,请求师父祈雨。不久,又有“消灾会”也来请师父作醮。师父缓缓地说:“我也打算做道场,刚好你们也提出这样的建议,真是好事不约而同啊。不过,你们两家应当做事勤快一些,提前精心准备。”于是约定五月一日做祈雨醮,初三这天做贺雨醮,初一到初三这三天之内就会有雨。要是过了三天,即使下了雨,也不是因斋醮法事而求得的雨。有人说:“天意不可知。师父对他们讲这样的话,万一法会那几天不下雨,岂不招来小人的讥讽?”师父说:“你不懂。”
    等到醮事完成的那一天,果然下起了雨。第二天,雨下得超过一尺。过了三天,到第四天天放睛时才结束,于是举行了谢雨醮。整个斋醮法会正像师父说得那样。


【18】

     时暑气烦燠,元帅张资允者请师游西山,再四过观,师赴之。翌日斋罢,雨后游东山庵,师与客坐于林间,日夕将还,以绝句示众云:“西山爽气清,过雨白云轻。有客林中坐,无心道自成。”既还元帅第,楼居数日,来听道话者竟夕不寐。又应大谷庵请,次日,清梦庵请。
    其夕,大雨自北来,雷电怒合,东西震耀。师曰:“此道之用也,得道之人,威光烜赫,无乎不在,雷电莫能匹也。”夜深客散,师偃息草堂。须臾,风雨骇至,怒霆一震,窗户几裂,少焉收声,人皆异之。或曰:“霹雳当洊至,何一举而息邪?”有应者曰:“无乃至人在兹,雷师为之霁威乎?”
     既还,五月二十有五曰,道人王志明至自秦州,传旨改北宫仙岛为万安宫,长春观为长春宫,诏天下出家善人皆隶焉,且赐以金虎牌,道家事一仰神仙处置。
    小暑后,大雨屡至,暑气欲炽,以七言诗示众云:“溽暑熏天万里遥,洪波拍海大川潮。嘉禾已见三秋熟,旱魃仍闻五月消。百姓共忻生有望,三军不待令方调。实由道化行无外,暗赐丰年助圣朝。”
    自琼岛为道院,樵薪捕鱼者绝迹数年。园池中禽鱼蕃育,岁时游人往来不绝。斋余,师乘马日凡一往。

【白话文通俗译】

     1227年夏天的天气很闷热,张资允元帅来庙里请师父去西山游览,多次邀请后,师父终于答应了。第二天等法会结束后,他们就雨后游历东山庵。师父与宾客坐在树林中,黄昏时分准备返回时,师父作了一首绝句,绝句写道:“西山爽气清,过雨白云轻。有客林中坐,无心道自成。”回到元帅的府第,师父在阁楼住了几天,有人竟然彻夜不眠地到这里来听师父讲道。之后,师父又接受了大谷庵的邀请做醮。
    第二天,清梦庵又邀请师父至庙中。这天傍晚从北飘来大雨,雷电大作,清梦庵的东、西方向上空不断地电闪雷鸣。师父说:“雷电也是大道显现出来的妙用啊,但得道之人因功行两全,自己的闪光点很彻亮,就算是耀眼的雷电也无可匹及。”夜深后客人散去,师父在草堂中休息。不一会儿风雨大作,一声巨雷响后,窗户几乎要被震裂,但不久雷声就消失了,大家都很惊异。有人问“雷电霹雳应当连续不断地作响,为什么震过一下就停了呢?”有人回答说:“因为雷部将帅看到有邱真人这样的高士在这里,为此而平息了威怒啊!”
    师父回到天长观后。五月二十五日,道人王志明从秦州来传达成吉思汗的旨意,要把北宫仙岛改为万安宫,把天长观改为长春宫,诏告所有的出家向善之人都隶属师父管辖,甚至还还赐给师父调动军队的虎符,道教的一切事务都仰交给邱神仙来处置办理。      小暑过后时常下大雨,暑气愈发炽热,师父写了一首七言诗众人看:

溽暑熏天万里遥,洪波拍海大川潮。 嘉禾已见三秋熟,早魑仍闻五月消。 百姓共忻生有望,三军不待令方调。 实由道化行无外,暗赐丰年助盛朝。

     自从琼华岛(在今北京北海公园)改成万安宫道院以来,砍柴捕鱼的人就不去这里了。几年过后,田园、池塘里的飞禽、游鱼日益生育繁衍,游人来往不绝。师父在天长观做道场的闲暇时间,每天都骑着马到那里去游玩一次。


【19】

     六月二十有一日,因疾不出,浴于宫之东溪。二十有三日,人报巳、午间雷声大作,太液池之南岸崩裂,水入东湖,声闻数十里,鼋鼍鱼鳖尽去,池遂枯涸,北口山亦摧。师闻之,初无言,良久笑曰:山摧池枯,吾将与之俱乎?
    七月四日,师谓门人曰:“昔丹阳尝授记于余云:‘吾殁之后,教门当大兴,四方往往化为道乡。公正当其时也,道院皆赐敕名额,又当住持大宫观,仍有使者佩符乘传,勾当教门事,此时乃公功成名遂、归休之时也。’”“丹阳之言,一一皆验,若合契符。况教门中勾当人内外悉具,吾归无遗恨矣。”
    师既示疾于宝玄,一日数如匽中,门弟子止之,师曰:“吾不欲劳人,汝等犹有分别在,且匽寝奚异哉?”七月七日,门人复请曰:“每日斋会,善人甚众,愿垂大慈还堂上,以慰瞻礼。”师曰:“我九日上堂去也。”是日午后,留颂云:“死生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微光见处跳乌兔,立量开时纳海山。挥斥八纮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关。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
    遂登葆光堂归真焉,异香满室。

【白话文通俗译】

     1227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师父因病没有外出,在长春宫东面的溪水里沐浴。二十三日,有人报告说巳时、午时之间雷雨大作,太液池的南岸崩塌断裂,池中的水流入东湖,这声音在几十里外都能听到。池中的大鳖、扬子鳄、鱼都跑光了,太液池干涸,北口的山峰也已崩塌。师父听到这消息后,开始没说话,过了好久,笑着说:“山摧池枯,我将和它们一起离开!”
    七月四日,师父对弟子们说:“过去马丹阳曾对我说:‘我羽化后,全真道将会大兴,各地都将信仰道教。长春啊,你正好处在这样的好时期,届时道观都会有朝廷敕赐建设,你也会去主持大的宫观,甚至还会有使者佩带牌符传旨,让你去管辖道教各项事务。而这时就是你功成名遂,羽化归真的时候了。'“丹阳真人的话已经一一应验了,都很契合。更何况我全真门中人才济济,内外都很完备,我离开人世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师父在宝玄堂养病,一天之内多次去厕所。弟子们请求师父,让他们都去侍奉,师父说:“我不想劳烦别人,你们都有各自的事情要做,何况去厕所、回卧室又有什么差别呢!”七月七日,弟子们又请求说:“每天举行斋醮道场,奉道的善人都很多。愿师父慈悲,迎请您到堂上去,来满足道众瞻仰敬礼的心愿。”师父说:“我九日去。”这天午后,师父留下一首颂辞: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常闲。 微光见处跳乌兔,玄量开时纳海山。 挥斥八绂如咫尺,吹嘘万有似机关。 狂辞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

    于是,师父登上葆光堂,羽化归真,奇异的香气充满了厅堂。


【20】

     门人捻香拜别,众欲哭临。侍者张志素、武志据等遽止众曰:“真人适有遗语,令门人宋道安提举教门事,尹志平副之,张志松又其次,王志明依旧勾当,宋德方、李志常等同议教门事。”遂复举似遗世颂毕,提举宋道安等再拜而受。黎明,具麻服行丧礼,奔走赴丧者万计。
    宣差刘仲禄闻之,愕然叹曰:“真人朝见以来,君臣道合。离阙之后,上意眷慕,未尝少忘。今师既升去,速当奏闻。”首七之后,四方道俗远来赴丧,哀恸如丧考妣。于是,求训法名者日益多。一日,提举宋公谓志常曰:“今月上七日,公暨我同受师旨,法名等事,尔其代书,止用吾手字印。此事已行,姑沿袭之。”
    继而清和大师尹公至自德兴,行祀事。既终七,提举宋公谓清和曰:“吾老矣,不能维持教门,君可代吾领之也。”让至于再,清和受其托,远迩奉道,会中善众,不减往者。

【白话文通俗译】

     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师父羽化后,我们都拈香、拜别师父,道众们都要去灵前吊祭。侍者张志素、武志摅等人拦住大家,说:“邱真人临终前有遗言,命弟子宋道安掌管全真教务,尹志平和张志松协助,王志明依旧负责原来的事情。而宋德方、李志常等人也要与师兄弟一起参议教门中的大事。”于是又高举师父的遗世颂词给大家看,宋道安等人拜了又拜,接受了师父的遗命。第二天黎明,大家都穿着丧服行丧礼,来参加师父丧礼的人数以万计。
    宣差刘仲禄听了这个消息后很震惊,他感叹道:“邱真人自从朝见以来,与成吉思汗达到了相同的见解与看法,离开之后,大汗也很想念邱道长,从来没有忘记过。现在邱真人已经羽化,应当赶快向大汗报告。”师父头七之时,各地的道士、信众都从远处赶来吊唁,他们哭泣的悲痛感情就如同亲生父母去世一般。好多人都着急来庙里求赐法名,成为全真弟子。一天,宋道安对我(作者李志常)说:“七月初七,咱们一起接受了师父的法旨。既然受了师父的信任,起法名这样的事情,就由你代师父起草吧,我来加盖印章。这件事情已经这样做了,姑且继续这么办吧。”
    不久,清和大师尹志平从德兴府(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回来,举行祭祀仪式。断七以后,宋道安对尹志平说:“我老了,没有精力去维持教门的日常事务,你代替我管理吧。”宋道安多次让位,尹志平最终接受了他的委托,全真道的信众并没有比过去少。


【21】

     戊子春三月朔,清和建议为师构堂于白云观,或曰:“工力浩大,粮储鲜少,恐难成功。”清和曰:“凡事要人前思,夫众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但事不私己,教门竭力,何为而不办?况先师遗德在人,四方孰不瞻仰?可不劳行化,自有人赞助此缘,公等勿疑。或不然,常住之物,费用净尽,各操一瓢,乃所愿也。”
    宣差便宜刘公闻而喜之,力赞其事,遂举鞠志圆等董其役。自四月上丁,除地建址,历戊、己、庚,俄有平阳、太原、坚、代、蔚、应等群道人二百余,赍粮助力,肯构是堂。四旬告成,其间同结兹缘者,不能备记。议者以为缔构之勤,虽由人力,亦圣贤阴有以扶持也。
    期以七月九日大葬先师,六月间,霖雨不止,皆虑有妨葬事。既七月初吉,遽报晴霁,人心翕然和悦。前一日将事之初,乃炷香设席,以严其祀。及启柩,师容色俨然如生。远近王官、士庶、僧尼善众观者,凡三日。日万人,皆以手加额,叹其神异焉。继而喧播四方,倾心归向,来奉香火者,不可胜计。

【白话文通俗译】

     1228年春天的农历三月初,掌教清和大师尹志平建议为师父在白云观构建殿堂供奉。有人说:“盖造殿堂耗费巨大,况且庙里储备的粮食也非常少,恐怕难以成功。”清和大师说:“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提前规划好。大家都喜欢别人已经准备好的东西,却不想计划如何去着手开始,况且这事不是私事,大家一起共事哪能办不了呢?而且师父的遗德广布四方,各地的人谁不仰慕师父呢?不用烦劳化缘,自然会有人来赞助此事,大家不要有顾虑。如果事情进展得不顺利,庙里的财产都用光了的话,就算我们每人拿个瓢去乞讨,也要为师父把这座殿堂盖起来。
    宣差刘仲禄听说这件事后很高兴,大力支持,于是推举鞠志圆等人办理这项工程。从四月上旬的丁日开工,平整地面,建立基址。过了戊、己、庚这三天,就有山西、河北等地二百多个道人,支援粮食来帮忙,他们也很愿意出力建造供奉邱真人的殿堂。经过四十天的建设,工程宣告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一同尽力的人有很多,不能一一都记录下来。大家都说,殿堂建造成功,虽然得力于人力的辛劳,但也有圣贤在暗自扶持的缘故。
    殿堂盖好后,就打算在师父的升遐日——七月九日这天举行盛大的仪式来安葬邱真人。但是六月里,雨下个不停,人们都担心会妨碍仪式的进行。而过了七月初一,天气放睛,大家心中都很喜悦。举行葬礼的前一天,就已经点上香烛,摆设好席案,使祭祀活动显得庄严整齐。等到打开灵柩的时候,师父的面色就像活着一样。瞻仰遗容的仪式进行了三天,远近的官员、士人、庶民、僧人、尼姑、道众,每天来的都有上万人。他们稽首礼拜,惊叹师父的遗体面色如生。不久,这个消息就传到各地,来皈依和奉道的人不计其数。



【22】

     本宫建奉安道场三昼夜,豫告斋旬日。八日辰时,玄鹤自西南来,寻有白鹤继至,人皆仰而异之。九日子时后,设灵宝清醮三百六十分位。醮礼终,藏仙蜕于堂,异香芬馥,移时不散。临午致斋,黄冠羽服与奏者数千人,奉道之众,又复万余。
    既宁神,翌日,大雨复降,人皆叹曰:“天道人事,上下和应,了此一大事,非我师道德纯备,通于天地,达于神明,畴克如是乎?谅非人力所能致也。”
    权省宣抚王公巨川,咸阳巨族也,素慕玄风,近岁又与父师相会于燕,雅怀昭映,道同气合,尊仰之诚,更甚畴昔。故会兹葬事,自为主盟。京城内外,屯以甲兵,备其不虞。罢散之日,略无惊扰。于是,亲榜其堂曰“处顺”,其观曰“白云”焉。
    师为文,未始起稿,临纸肆笔而成。后复有求者,或辄自增损,故两存之。尝夜话,语门弟子曰:“古之得道人,见于书传者,略而不传,失其传者,可胜言哉!余屡对汝众举近世得道之士,皆耳目所观接者,其行事甚详,其谈道甚明。暇日当集全真大传,以贻后人。”
    师既没,虽尝口传其概,而后之学者,尚未见其成书,惜哉!

【白话文通俗译】

     长春宫提前十天就开始准备,为纪念师父设立了三天三夜的道场。到七月初八的辰时,有黑色的鹤从西南飞来,接着有白鹤随后飞来,人们都仰望鹤群,感到很奇异。九日的子时,设立灵宝清醮三百六十分位,醮礼完毕后,就把师父的遗体埋藏在堂中,奇异的芳香很久都没散去。到了中午,一共有几千个道士,以及一万多名信众来向师父遗体告别。
     安奉师父遗体的仪式结束后,第二天就又下起了大雨。人们都感叹说:“天道和人事,上下互相应合,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如果不是因为邱真人道德纯备,和天地相通,上达神明,能够有这样的感应吗?这肯定不是人力所能够达到的。”
     燕京行省的宣抚大人王楫(字巨川)是陕西咸阳那边的显贵人家,平日就很仰慕道教的玄妙义理,近年来又和师父在北京相会。两人彼此思想相投,王楫对师父的敬仰更胜过以往。因此,那天安葬师父的时候,王楫亲自来负责统筹。北京内外都安排了全副武装的士兵,防止发生突发事件。直到葬礼结束,整个活动都没有受到一点扰乱。于是王楫亲自为师父的灵堂题写了“处顺”的匾额,为庙里题写了“白云”匾额。
     师父写文章,从来不打草稿,面对纸张提笔信手就可以写成。曾经有求师父写训示的人,师父就在过去的稿子上增减,所以常常保存有两份稿子。师父曾和弟子夜话,他说:“古代得道的人见于书本传记的,事迹都很简略,因而不能广泛流传。至于那些根本没有留下事迹的人,能说得过来吗?我对你们大家列举的近世以来得道的高士,都是我耳闻目睹的。关于他们的事迹我知道得很详细,他们的道法我也非常明了。等到闲暇的时候我会编集《全真大传》,专门把咱们全真道得道高士的详细事迹记载下来,留给后人学习。”
    如今师父已然去世,虽然他曾经亲口说起过那部书的梗概,但后辈学道的人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它的成书,真可惜啊!

(《长春真人西游记》全书,竟)


附录

【注】

     下文的附录是《正统道藏》本《长春真人西游记》原有的。

诏书

    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省所奏应诏而来者,俱悉。惟师道逾三子,德重多方。命臣奉厥玄缰,驰传访诸沧海。时与愿适,天不人违。两朝屡诏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谓朕天启,所以身归。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书章来上,喜慰何言。军国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诚云可尚。朕以彼首不逊,我伐用张。军旅试临,边陲底定。来从去背,实力率之故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后已。于是载扬威德,略驻车徒。重念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磨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爱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

圣旨

    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丘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休教著者。据丘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其外诈推出家、影占差发底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按。主者奉到,如此不得违错。须至给付照用者”。
    “右付神仙门下收执,照使所据神仙应系出家门人精严住持院子底人等,并免差发税赋。准此。癸末羊儿年三月”。(御宝)


圣旨

    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丘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煞好。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都教管著者,好底歹底,丘神仙你就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到如此。癸未年九月二十四日。”

圣旨

    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吉思皇帝圣旨:“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身起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五日。”

请疏

     燕京行尚书省石抹公谨请真人长春公住持天长观者:“窃以必有至人而后可以待方外事。天长观者,人间紫府,主上福田。若非真神仙人,谁称此道场地。仰惟长春上人识超群品,道悟长生,舌根有花木香,胸襟无尘土气。实天人之眼目,乃世俗之津梁。向也乘青牛而西迈,不惮朝天;今焉奉紫诏而南回,正当传道。幸无多让,早赐光临。谨疏。癸未年八月。”
     “又,宣抚使御史大夫王敦请真人师父住持燕京十方大天长观者:“窃以应变神龙非蹄涔所能止,无心野鹤亦何天不可飞。故蒙庄一出游,漆园增价;陈抟归隐,云台生光。不到若辈人,难了如此事。伏惟真人师父气清而粹,道大而高。已书绛阙之名,暂被玉壶“之谪。以千载为且暮,以八极为门庭。振柱史之宗风,提全真之法印。昔也三朝之教主,今兹万乘之国师。几年应诏,北行本拟措安于海内;一且回辕,南迈可能独善于山东。维太极之故宫,实大燕之宏构。国家元辰之所在,远近取则之所先。必欲立接人之基,莫如宅首善之地。敢辄伸于管见,冀少驻于霓旌。万里云披,式副人天之望;四方风动,举闻道德之香。谨疏。癸未年八月。”
     “又,燕京尚书省石抹公谨请丘神仙久住持天长观:“窃以时止时行,虽圣人不凝滞于物;爱居爱处,而君子有恒久之心。于此两端,存乎大致。长春真人,重阳高弟,四海名重,为帝者之尊师,亦天下之教父。昔年应聘,还自万里,寻思于今日接人久住十方天长观。上以祝皇王之圣寿,下以荐生灵之福田。顷因讥察于细,人非敢动摇于仙仗。不图大老,遂有遐心。况京师者,诸夏之根本而远近取此乎法则。如或舍此而就彼,是谓下乔而入幽。辄敢坚留,幸不易动。休休莫莫,无为深山穷谷之行;永永长长,而作太极琼华之主。谨疏。丙戌年八月。”

侍行门人

     虚静先生赵道坚、冲虚大师宋道安、清和大师尹志平、虚寂大师孙志坚、清贫道人夏志诚、清虚大师宋德方、葆光大师王志明、冲虚大师于志可、崇道大师张志素、通真大师鞠志圆、通玄大师李志常、颐真大师郑志修、玄真大师张志远、悟真大师孟志稳、清真大师綦志清、葆真大师何志清、通玄大师杨志静、冲和大师潘德冲。

特旨蒙古四人从师护持

     蒙古打、喝刺八海、宣差阿里鲜、宣差便宜使刘种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