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通史

来自星球故事
Ranger讨论 | 贡献2024年8月26日 (一) 23:58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032- 从东山法门到曹溪佛唱

根据早期的历史文献记载——禅宗的禅思潮是在跟佛教义学对立中兴起的。禅师也形成了僧侣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禅众批量的流动的生活方式以及群聚定居的模式来看,它整个儿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真正地被世人所关注到。

它最早是以一个极少数,或者说——不太被关注的社会群体。它的发展是有极深刻的社会原因的!特别是与北魏以后波浪式出现的流民问题息息相关。我们知道——那个时候儿,这个李特流民大营……就,北魏的时候,流民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传说——达摩一派的禅师自北向南流动,他路径代表了隋唐之际,禅众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我们在这章里,会给大家略讲一下儿禅宗的历史,就是……把前六祖讲完。关于禅宗的发展,它是一本儿非常复杂,或者说——是非常大的课,我们可以分成一个专门的“中国禅宗史”来讲。

二祖慧可的门下——僧璨,他已经在中国的南方活动,但是可以说——没有什么文字记载,而且他的行迹很难详述……就,后世很难详述。

到了四祖,即僧璨的弟子——道信,就是……这个时候儿已经到了公元579年到公元650年,他已经……道信已经到了今天的安徽潜山,当时叫——舒州皖公山。后经江西庐山,最后定居于荆州的黄梅,即湖北的黄梅县双峰山。

道信,四祖道信在双峰山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我们知道——很多名僧经常是这个……山上一住就几十年再也没有出山!这个,从慧可开始就有这个风气。道信也一样,他在双峰山住了三十年,聚众五百余人。道信在双峰山的法席,才真正标识着禅宗的发端。就是……他之前的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都已经无迹可寻了,他才是真正禅宗的标志。

他以双峰山为据点,在皖、鄂、赣临界地区,就是——湖北、江西,那个……安徽三省交界处传教,产生了极重大的影响,就相当于我们当时红军的那个根据地啊!

道信聚集僧众,坐作并行,就是……坐禅与劳动并行。不读经,不与人语——这是禅宗的初期基本特征。在道信门下从学的著名禅师啊,多属于前天台宗的僧徒。就是……他收的那些徒弟,包括一些有名的僧众,在这之前都是天台宗的,他们发扬了道信的成果,终于使禅宗遍及……最终成为中国最大宗派的,是道信的弟子——五祖弘忍。

弘忍,生于公元600年整,死于公元674年。他在……道信的时候,已经非常有名了!就是……道信还在的时候儿,他就很有名了。他七岁即侍奉道信,后迁至双峰山东的冯茂山,后来叫作“东山法门”。弘忍提出来的理论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禅宗其实它很少提系统的理论!禅宗,我们提过……是口号儿派,他们经常会提一些口号儿。

弘忍提出的口号儿有几条,叫——、语默嘿恒一、四仪皆是道场、三业皆为佛事。就是……弘忍提的这四句口号儿:

第一,“静乱无二”;

第二,“语默嘿恒一”,什么叫语默嘿恒一?就是——少说话,多干活儿,别咋咋呼呼的。

“四仪皆是道场”,四仪是——坐、住、行、卧。就是……在生活中,你干什么都是道场。

“三业皆为佛事”,就是——身、口、意皆为佛事。

于是,弘忍的这四个口号,就改变了“凡禅必坐”的传统。就,我们一直所说……嗯,禅修、禅修……一禅修,我们就打坐……他就把这个给改变了!他就把禅修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劳动!日常的劳动也变成了禅修,被引入了禅学内容。这是禅宗对传统佛教思想的重大改革!但这一改革在弘忍的时代,已经有了相当的理论自觉性。


弘忍本身,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我们前面提过——他是一个就是……私生子吧。从他的传记看,弘忍读的书也非常地少,不过没关系,有用的书,有的时候读一本儿就够了!尤其是对于大师来说。比如到了六祖,他压根儿他就不认字了……他就不用读书!书读多了,有时候也会乱。

弘忍自我标榜的信仰依据是什么呢?是四卷本的“楞伽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这个“楞伽经”是一祖达摩推的啊……到弘忍的时候儿,他又加推了一个“金刚经”。他自己标榜自己的基本教义的素养来源都是“楞伽经”,所以后世,我们也把弘忍划为楞伽师。但是,他对此经的这个……这个精髓总结是什么呢?就叫作——心证了知。就是……大家一向他请教“楞伽经”是什么?他就告诉大家——心证了知。什么叫心证了知?就是——你自己觉得吧……这个事儿也没法儿讲。

后来,他又根据《文殊说般若经》,提出了一个口号儿叫“一行三昧”。我们专门前面提过“三昧经”。“一行三昧”认为——只要念佛,心即是佛。这回彻底简单了!把所有的宗教仪式最终简单化为——念佛!就是……只要念佛,心即是佛。那,这样儿一下儿,佛教在民众中的普及方式以及普及速度,那就呈几何儿基数增加了!所以,弘忍的所谓“东山法门”,归结一句话就叫作“一行三昧”。

事实上,无论是“楞伽经”,还是他推的……就是加推的“金刚经”……就是认为——东山法门的根本经,他在对这两部佛经的解释的时候,是十分随意的!我们前面讲,别人向他请教“楞伽经”的时候,他的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心证了知”,你自己想吧!然后,当解释“金刚经”的时候儿,他也很随意,大部分他对弟子的态度是——嗯……你懂啦?那弟子,弟子只好说“懂了”。

后世弟子对这件事的解释是说——弘忍的目的在于排除“向外求佛”的传统教义!包括——破除偶像的崇拜、破除净土的信仰,也……破除沉迷于宗教经书之中!不去着意修持,把解脱的希望从对外的追求,转移到了自我内心的一种调节上。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弘忍干的这个,就是……随意解释经书的目的,包括念佛……即,心即是佛的目的,就是——破除了向外求佛的过程,改为向内求佛。所以,我对这个事儿就不好判断了!

弘忍的门徒难以确计!但是,有名的,被认为确能传其禅法的人有十一个。弘忍这位师父,他特别地爱徒弟!而且,他的徒弟还都特别地厉害!后来,因此就引出了禅宗史上最大的公案,就是“六祖案”嘛。

弘忍死后,他的徒弟分布全国,各为一方宗师,聚徒传法,声震朝野!比如法如和老安……就是慧安,驻锡在嵩山,声望极高,直接影响东京……当时我们说——洛阳就叫东京。就是……嵩山的慧安直接就影响到东京的这些达官显贵。

玄赜,在安州,就是湖北的安陆。后也入洛阳,影响也很大,当时被贵族……很多贵族推举为自己的这个……师父。

他的弟子智诜,在资州(今四川资中)开了成都净泉(众)保唐一系。就是……成都禅宗这一系,也是他的弟子开创的。

神秀,在当时的荆州当阳……就是今天湖北当阳,名震西京!当时的西京就是长安。后被公推为——禅宗北宗领袖!

而慧能(惠能),在广东扎根山林市民,在韶州……就是今天的韶关,被推为——禅宗南宗始祖。

此外,被后人所传,道信的另一个弟子——法融,就是……跟这个弘忍是道信的弟子,继了道信的法嗣,另一个没有继法嗣的另一弟子——法融,在南京牛头山经营而成了著名的牛头禅系。

所以说——经过安史之乱,到了唐中后期,禅宗内部出现了宗派林立、争讼不已的状况。这就是说……我们如果看汉传佛教就明白说——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有多大的好处!它不会出现一位名师逝去之后,他的著名弟子就迅速地分派这种情况。他会一位活佛不停地转世。

后来,根据华严宗宗密所收,禅宗当时有多少个宗派呢?有一百余家!有其独特教义的呢,有十家,最后,合并为七派。就是……百余家的禅宗派系,最终,有自己的独里教义,可以划分为一派的人,就是这七派:

第一个,就是神秀门下,北宗提出来的——“拂尘看净,方便通经”。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智诜所开,净众寺金和尚一系所提倡出来的——“三句用心(指 无忆无念莫妄),为戒定慧”。这是第二家。

第三家,是老安门下俗家弟子陈楚章一系提出来的——“教行不拘而灭识”。

第四家,是慧能门下的怀让、道一提出来的——“触类是道而任心”。

第六家,是慧能(惠能)旗下,神会一系提倡的“寂知指体,无念为宗”。

牛头禅法融门下,慧忠提出的一个,就是——“本无事而忘情”。

我们前面提到过,说——为什么禅宗是以口号儿立宗的?就是……最终归出的七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一句话作为他们的法眼,就是——这一宗的核心。

最后一个,据传也是弘忍弟子门下,宣什一系的,叫——南山念佛门。提倡的叫“惜传香而存佛”。

这七宗,每一宗都提出了自己这一宗的法眼。这些宗系争相刻碑,杜撰自己的传系,各出自己的语录……除了弘扬自己宗派的教义目的,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佛教正宗地位。所以,禅宗各家所述的族谱是完全不一样。

到底谁是禅宗的始祖呢?我们一般知道的是——达摩。其实,有——求那跋陀先、菩提达摩多罗、达摩多罗和菩提达摩,这四种说法。就是……关于禅宗的始祖,它就不确定!

而到底谁是五祖弘忍之嫡传呢?因为我们知道——实际慧可、僧璨,这都是不可考的!道信非常明确!真正弘大(禅宗)的是弘忍。关于谁是弘忍的嫡传?弘忍死前,他是没有确定的。后人把他们(的眼光)集中在北宗神秀和南宗慧能(惠能)二人身上!“南能北秀”大体反映了此后禅宗的主要潮流。

我们前面谈到了七派,这七派里其中也包含神秀和慧能(惠能)。慧能(惠能)一系,就是后来的神会一系。他……慧能(惠能)一系在七派里,他有两支:一支是怀让一系;一支是神会一系。而神秀门下只有一支。

我们看一下儿后世普遍认可的南、北两宗的简史:

北宗的是神秀。书上记载神秀的生平是这样的,说他——俗家姓李,是河南陈留人,生于隋朝末年。少为诸生,游问江表,精通黄老之学,三乘经论。神秀五十岁才投入弘忍门下求师。他都五十了,才去弘忍那儿,去求师。大家注意——他没有出家!他服侍弘忍六年不舍昼夜,后涕辞而去,退藏于密。就,什么意思呢?他哭着就走了!我们就不知道他的踪迹。

直到弘忍死后的仪凤年【唐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仪凤二年】,就是公元677年,他年近古稀……他在七十岁的时候,才正式取得了僧籍。别看他七十岁才出家,而且他出家并没有当方丈……他当时是隶属于荆州当阳玉泉山玉泉寺,他在这里出家……因为他的地位比较高嘛,他就没有住在这个寺里,他在寺东山别地,别造兰若——自己造了一个小房子。

但是,他名声很大!一时就者如云,两京学徒群方信士不远千里来赴禅门。武则天也知道他的名声,多次遣使迎神秀入京!最后,神秀被推为两京法主,受到唐朝三代皇帝——睿宗、中宗礼遇,又号“三朝帝师”【三帝国师】。就是……他七十岁才正式出家以后,就抱得大名!但是,朝廷给他封的这“三帝国师”的称号,真正成了禅宗大斗争的触发点。

发动这场斗争的人,就是——自称是慧能(惠能)弟子的神会。神会这个人,来路非常奇怪,他出现之前,没有他个人的记载,以至到今天,我们都不知他生于何年?我们只知道他卒于公元760年。这在佛教史的记载上是非常这个……有意思的!一般的名僧,我们都会有寿数、僧腊与戒腊,比如说,我们说的——神秀。就是说——他去(求师)弘忍那天开始,就可以算“僧腊”;但是,他受戒那天的时间,叫“戒腊”。每一个人的年龄……这个时间点在佛教史上都记录得非常细!

但是,这位自称是慧能(惠能)弟子的神会,完全没有记载!在他出现之前,都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所以,他是否是慧能(惠能)的弟子是非常可疑的。

在开元十二年,即公元724年,当时北宗炙手可热!当时,在河南的滑县,就是……赵紫阳的老家——滑台,朝廷开了一次无遮大会。在这次无遮大会上,神会突然发难,向当时的崇远法师展开了关于南宗、北宗到底谁是正宗的争论。

神会说——北宗传承是傍,法门是渐。只有慧能(惠能)才是真正弘忍的“顿门”嫡传!并且,拿出了一个自称是传宗信物的法衣。大家这里都知道……我们电影里也有过这个所谓“木棉袈裟”。

安史之乱,当时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他需要经费,而神会就资助郭子仪,在全国各地到处设戒坛度僧,收取香水钱以资军费。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你出家,不是随便出的,这要取得僧籍,而僧籍这个是由国家批的,象户口一样,每年批多少是固定的。于是,神会就开始卖这个户口!就是……你是僧人,你要正式入籍,我卖这个户口。所以,神会替郭子仪筹了大量的军费。作为他给军队筹款的报酬,唐德宗正式神会为……六祖慧能(惠能)……就是说——唐德宗没有封他为……神会为第七祖,他把神会的师父——慧能(惠能)正式封为了“六祖”,并且立神会为慧能(惠能)嫡传。

我们都知道——在这以前,大家都认为五祖弘忍,六祖是神秀……是北宗,它没有南宗。忽然,神会冒出来说——有一个南宗,我的师父叫慧能(惠能),也是弘忍的弟子!最后,朝廷就立了慧能(惠能)为正式的“六祖”,而神会传了他的法嗣,被传为第七祖。但后世其它的禅家……其它的禅宗宗派,对此是概不承认!这只作为……嗯,他这支的嫡传承认,其它宗派基本不认这件事儿。

根据柳宗元和刘禹锡所撰的《大鉴禅师碑》,六祖慧能(惠能)在南方,其实当时已经这个……名声挺大的了!但是,他正式得到朝廷的这个封号和确认是元和十年,就是公元815年,其实这个时候儿,离慧能(惠能)去世已有百年。所以我们就说——为什么说神会的来路很奇怪呢?就是……如果神会是慧能(惠能)的弟子,他出现的时候应该……应该是五、六十岁了!但他实际当时是很年轻的。

这个谥号的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朝廷把慧能(惠能)封为“六祖”,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此后禅宗各个禅众们都纷纷争做慧能(惠能)法系……就是认为——这就是正宗了嘛。

关于慧能(惠能),他的身世以及思想,无论是“坛经”【《南宗顿教最上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还是其它的“灯录”,后世传说很多!很多小故事,大家都很清楚……比如什么,嗯……“菩提本无树”的诗啊、他半夜去见弘忍啊、得到了木棉袈裟,然后就半夜秘密逃往南方啊……然后呢,又在南方的一次辩经里,说到“心动”与“幡动”的这些谣传。

据王维的这个……记载,就是他根据神会所说的故事记载,王维记神会所述,是说——慧能(惠能)的俗家姓卢,出身很低微,是个猎户,生于岭南农猎之家。后参谒黄梅弘忍,密授袈裟,遂销声异邦。这里其实是很可疑的!经十六年,在南海……广州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质以“真乘”。就是……他秘密见到了五祖弘忍,得到了弘忍的袈裟,拿着袈裟,他就跑了!跑了之后,十六年没有踪迹。十六年后,在广州一次印宗法师讲“涅槃经”的过程里,质以“真乘”。

我们都知道“涅槃经”谈的是什么呢?“涅槃经”谈的是佛性嘛!那就是“当常”、“现常”,这个“真乘”……这些问题。印宗不能答,于是就向他(指 慧能)请教。至此,慧能(惠能)才削发受戒,大兴禅法!大家注意啊……慧能(惠能)是到这个时候儿才受戒的!就等于——他在之前,包括密授袈裟的时候儿,他都不是个和尚。

慧能(惠能)的另一个弟子,叫——法海。他做的这个故事叫《曹溪大师别传》,或者叫作《六祖大师缘起外纪》,记录了慧能(惠能)后来在韶关,就是……韶州弘法的各种言论,他把所有的言论都整合起来,写了一本经。这个我得休息一下儿才能一口气把这本儿经的名字给大家念完,这本儿经的名字叫作——《南宗顿教最上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我们也简称为“坛经”。

这本儿书介绍了慧能(惠能)的历史和思想。于是,在慧能(惠能)的这个法嗣之下,就出现了神会系与法海系两个系统,所记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慧能(惠能)代表的作是“坛经”,典型思想呈现在他与神秀对抗的那首诗上。事实上,法海在这本儿“坛经”中记载的是两个颂,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

和另一颂: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后世不了解佛教哲学的这些……这个,徒众们啊,经常会搞混这个,认为——这两个东西是对立的,然后呢……慧能(惠能)要比神秀高一阶。实际上,这两个偈,在哲学基础上它就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它完全不相同。前者谈的是“般若性空”;而后者谈的是“涅槃佛性”。可以这么说——这两个偈,实际是佛教的两套哲学体系,完全不同的东西。一套是般若学的;一套是佛性论的。

虽然,二者都承认“心性本净”!但是,如果我们对“般若性空”和“佛性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知道——偈,虽然看着不同,它们的出发点和原则实际是没有区别的!这里就反映出来了“坛经”的作者,或者说是——慧能(惠能)本人,他的理论很杂!他引用了“楞伽经”、“起信论”、“金刚经”……但是,非常明显的是——他的理论修养比较低!说明——禅宗早期造经的人,对“起信”、“佛性”、“般若空观”、“中观”……最终要阐述的问题和它一直演进的脉络完全不了解,只是根据汉语的意思和对照,做了这两个偈。

但是,禅宗最终是一定会在广大群众中获胜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深得在老百姓中传教的诀窍!就是——不讲理论。就象刚才我给大家讲的似的,说——这两个偈,一个是般若性空观,一个是涅槃佛性论,他们二者看似不同,实际在“心性本净”上是相同的。这叫“理论”。

而禅宗压根儿就不讲这个!因为讲这个也没有人听,讲这个你也听不懂!所以,禅宗就抓住了在群众中传教的根本要点,就是——用最简单的口号儿去传教。

禅宗,它不光是佛教史上,它甚至是整个儿人类宗教史上最大的口号儿党!我们知道——口号儿总是激动人心和有号召力的!这样儿,加上禅宗五祖弘忍的那种——“嗯……你懂吗?”的态度,禅宗它想不火就不行了!

禅宗在对于——你谈佛教理论上的时候,它用的态度是一种大乘中观派的“不破不立”的态度。就是说——我说的口号儿你不懂,那是你没水平;如果你翻过来给他讲理论,他觉得你无知!这就是后来,我们说的临济派的“我执”与“法执”——你给他谈“我不懂”,他谈你“我执”;你给他谈“懂了”,他谈你“法执”。如果,你反过来问他——禅宗,你的口号儿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就反过来鄙视你——说你“法执”!

于是,禅宗就用这种喊着口号儿,忽悠大众的态度冲了出来!如果不是遇到比它更不讲道理,甚至连口号儿都不喊的密宗,它真是要统一佛教界的。

一直到宋、元两代,不停地有人对“坛经”进行整理、增删……这些,对禅宗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实际上,“坛经”简明概括了自弘忍以来特别是神会、法海、处寂……诸禅系身上的一些普遍主张,例如“一行三昧”、例如提倡“定慧体一”……

我们可以系统地看一下,这个……禅宗在整个儿“坛经”中提出的我们修行的这些口号儿,或者说——它的法眼、它的要点,比如“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禅宗强调“众生本性自有般若智,自用智慧观照”!又强调“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自心顿悟,现真如本性”……这,就是南宗禅家的理论纲领的……这么说吧——口号儿!所以,后来我经常碰到一些中年的阿姨跟我说——要懂人生的大智慧……佛在我心里……真是让我崩溃了一地!她来源就是禅宗的这个口号儿——“一切万法皆在自心中,何不在自心中体现真如本性”。

这些“坛经”里的口号儿,缩略成日常的一些用语,如“若识本心,即是解脱”、“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后来,就成为南宗指导在家信众修行、实践的指南。据此,他们甚至提出来——禅宗不假文字,不向心外求索,向心内求索……不计较在家、出家形式……这种各种各样的禅门。

大家看见没有?禅宗是第一个把理论……这,就是说——把“鄙视理论”提到理论高度的佛教宗派。什么意思?它就提倡“不假文字”!就,它鄙视理论都到了理论高度了!嗯,这个……干脆不要看经书。

“坛经”有一些内容也是比较独特的,和传统的,就是……系统的佛教哲学思想相,相抵触……或者说相悖吧。它高举“金刚经”为自己的旗帜,把教授“坛经”规定为传法不失本宗的标志。它在“坛经”的后面甚至模仿《楞伽师资记》,记述说——慧能(惠能)死前嘱咐自己的十弟子,各为一方头儿。这跟五祖弘忍一样——十一个弟子各据一方头儿。

当然啦,“坛经”的这一系列记述,在神会一系的文献中都是没有的!我们知道——“坛经”是法海这一系记载的。所以说——十弟子中,除神会外,在禅宗史上其实都没有任何地位。法海一系,也只局限于岭南、韶关……韶州一地。


034-(藏传)唐开元三大士

佛教从它的时间发展上,马上就要进入它最重要的分支,就是——藏传佛教。

藏传是以密教为主的。大家注意——这里我谈的是“密教”,而我们汉地佛教在这个阶段是“密宗”。实际这是整个佛教界整体发展趋势!在此同时,印度也是以密教为主的。

我们承接上章,把唐末整个佛教的发展讲完。虽然同是密教,其实藏传佛教跟汉地是几乎完全没有关系的!藏传佛教的整个儿体系是由印度直接传入。但是,我仍然认为——唐朝末年的密宗,是藏传佛教的先声!从此之后,整个佛教界都开始转向——印度的佛教界就彻底转向了印度教;而汉地转向了禅宗;藏地彻底转向了密宗。

其实密宗的经典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是很早的,多属于真言咒语,或者我们叫它“陀罗尼”、总持。在前面的课里我们提到过,说——除了“经、律、论”之外,实际还有“咒”,比如像“紧箍咒”……但后来为什么不传了?其实在这儿之前传了很多!西晋到东晋期间,翻译引入中国的陀罗尼有二十余种。比较著名的《大灌顶经》、《大孔雀王神咒经》、《请雨(咒)经》、《咒小儿经》……这个儿,今天还能看到这个译本的。

南北朝以后,传播咒术的中外僧侣,可以说绵延不绝!因为,它是有现实的社会需要的……咒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说——息灾、求祥、治病、驱鬼、祈雨……基本上咒语是无所不能的。这些咒语,我们统称它们为——杂密。

杂密,它在内容上跟中国的道教和儒术、一些民间的巫术、占卜……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它在……杂密在中国的流传过程里,它带有强烈的一种本地色彩,因为,在这个下层,这个……备受苦难的群众中啊,咒语这种东西,是一种最廉价的消灾祛病的手段。它同道教和其它中国本土民间信仰一样——非常流行!以致于我们后来在研究的时候,在宗教实践上甚至很难把它和一些本土的法术区别开。

它在中国的整个佛教史上发挥作用,并形成一个宗派,就是——把密教引入殿堂的,是唐初的开元三大士。唐太宗的晚年,他非常迷信。大家都清楚——像这种唐宗宋祖到了晚年……他都不想死!他就向那个胡僧求这个不死药,最后吃错了,暴死!高宗也一样,也是……他当时,唐高宗让法师玄照去乌苌(又译作:乌仗那)国求药。这个乌苌国在中国书上是说——是一个专出长生术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著名的大师,就是——藏传的莲花生大师。

因为这种长生的考虑呢,初唐所有的大译家,就这……四大译家,他们都翻译过密教的典籍。这是一种真实的需求。所以,密宗之所以能在开元时期兴起,不光跟我们国家的强盛有关,也跟这一阶段中国帝王的需求是有直接关系的。

“开元三大士”及他两个门徒——一行和惠果,是中国密宗的创立者。这个“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这三个人。

善无畏,中天竺人。我们古代认为天竺是一个盘儿,分上、下、左、右天竺——南天竺、北天竺、东天竺、西天竺、中天竺。这个善无畏就是中天竺人。印度自己管中天竺叫“中国”。他出身于贵族,舍王位出家入那烂陀寺,受学瑜伽三总持。当然啦,这是他自己的介绍,因为我大量地看佛教的历史书籍,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那个时候儿,外国僧人来中国,介绍自己的时候儿,经常是说——自己是贵族!不是舍了王位……就是舍了大官儿位,反正真假我们是不知道。但是,这种自我介绍在当时的外国僧人里是一种惯例。

开元四年,就是公元716年,善无畏经北印度来到长安……他是走的陆路,住在西明寺,相当于是国立两大寺院之一。传说——玄宗曾拜他为国师,受命建立灌顶道场。

善无畏,他所翻译的两本儿有影响力的经,一本儿叫《虚空藏求闻(持)法》……这本儿影响力还一般,这是他译的第一本儿经。但是,他跟他的弟子一行翻译了另一本儿经,影响很大,叫《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这个名字很长,如果说把它缩略一下儿,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日经”。“大日经”是密教理论的主要体现,它是密教胎藏部分的根本经典。我们要注意一下儿——胎藏是什么意思呢?实际是“如来藏的蕴含”的意思。而“大日经”就是体现了这一部分理论。

“开元三大士”的第二个人叫——金刚智。他也是中天竺人,出身婆罗门,呐!又是个贵族!自幼出家,广学中观、瑜伽后专行密教。这在当时这个时代的印度是一各趋势,就是——这些高僧最后都要走到密教上。开元七年,就是公元719年,在善无畏来华三年之后,他经狮子国【今 斯里兰卡】抵广州,次年入洛阳,再入长安。他走的是海陆……经狮子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是从印度出发走海路,经斯里兰卡,到广州,然后从陆路到了长安。

据说——唐玄宗也拜他为国师,住在慈恩寺……就是两大国立寺院嘛——善无畏住在西明寺,他住在慈恩寺。他也造“毗卢遮那塔”,这个“毗卢遮那”就是日光佛嘛,广弘密教,也是建立曼陀罗场,立坛灌顶。他和不空……就是开元三大士的这第三个人,以及一行译了《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我们也简称叫“略出念诵法”。这本儿书,它来自于……就是,它是一个缩略本,它是一部大经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是《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的一部分,简称“略出念诵法”。金刚智译的这本“略出念诵法”,是属于金刚顶部的根本经典,也是密教理论的主要体现者,或者说是密教实践的主要体现者。

我们翻回头来看一下儿这两个人的贡献。善无畏,他翻译了“大日经”,彻底呈现了密教的理论;而金刚智翻译了“金刚顶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是《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的初分】,呈现了密教的实践。

这个时候儿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开元二十九年,皇上命令——金刚智,你回国!什么原因?我们不知道。就是……突然命令他回国,结果,他没出洛阳就死了。大家知道——历史上,密教的僧人没有好下场的很多!比如昙无谶。

三大士里,活动能力最强的,影响地狱最广的,是——不空。是第三个人。不空,他不是印度人,他是狮子国人,就是……他是个斯里兰卡人。他在爪哇这个地方遇见了金刚智……当时爪哇这个地方叫作——阇婆国。就是,金刚智来中国的路上,在阇婆国停留,遇见了不空,于是他就跟着金刚智来到洛阳,参加他的译经活动。

他这个出身没有三大士前两位好,学养也没有前两位好……但是,他的情商远远超过前两位。开元二十九年,我们说过——金刚智和不空……就是,不光是金刚智被遣回去啊……因为不空是跟着他来的,他也被遣回去,被命回国。我……我多次研究这段历史,我很怀疑就是……密教是参与了高层的一些政治活动。

金刚智死在了洛阳,但不空就回到了斯里兰卡。但是,回到斯里兰卡以后……是小国呀,一说——哎呦,从中华上国来的,受到国王的礼遇!于是,不空又在斯里兰卡待了五年,重新学习。大家知道——他是跟着来的,其实他的这个基础知识很差!他回去的这段时间,他重新学习了秘密总持、三密护身、瑜伽护摩三套法术。天宝五年,携梵筴【又称梵夹、梵经、梵典,是指以梵语书记于贝叶、桦皮、纸等之经典,又代表一切经典】再来长安。就,五年以后他又来了!这次来,他不是空着手来的,他叫“携梵筴”来长安。

什么叫梵筴呢?就是——贝叶的经书。就等于他还带着一些高级文物来了。但是,没呆几年又敕令回乡……就,又不让他待了。他一路慢慢腾腾走、慢慢腾腾走……走到韶州……就是广东韶州,哎!说——我病了不走了。关于他们被强令回国这件事情,我特别好奇!查过很多资料,但是没有找到理由。

天宝十二年,大家知道——安史之乱了!哥舒翰奏请皇上,让不空去河西边陲“请福疆场”。安史之乱起,这个不空就身陷长安,就从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我们就看出来——不空这个人的情商非常地高!他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安史之乱,皇上已经跑到凤翔【今 宝鸡】去了,不空在长安。但是,他派自己的徒弟,隔三差五就派徒弟悄悄潜出长安,去给唐肃宗问安;两京一收复,不空立刻上表,而且自己做了一个如来像呈给皇上;唐代宗继位,不空又立刻又上了一个象牙雕的佛像。就是说——他是非常会来事儿啊!

这个……经过这种战乱,他身陷敌营,还这种隔三差五地来献忠,皇上觉得——这个外国人还是不错的啊!于是,永泰元年,就授不空进鸿胪寺。次年,让不空进五台山传法,在五台山修建了两座寺庙……今天还有,就是——金阁寺和玉华寺。这两个寺庙都是密教的道场了啊!

大历九年(公元774年),不空卒。代宗,代宗是非常信任不空的啊……为他专门停朝三日,追赠不空为——司空。

不空,他跟金刚智是一个学系的,也是研究“金刚顶经”的。但是,我们要看一下儿——这两部经书真正译出来的……这个幕后的推手是谁?因为这些人都是外国人,来中国待了几年,他们怎么可能就译出这么大的经书来呢?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一行;一个是惠果。

一行和尚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他俗姓张,是河北巨鹿人啊。他少年的时候……他这个人很聪明啊,他少年的时候儿就去嵩山,先学禅;后来,去天台山国清寺,去学算术;后来,又去湖北当阳……就是我们知道——神秀那一支,去学律。当善无畏来到长安的时候,一行就跟随他受了胎藏法,帮助善无畏翻译了“大日经”。

不光是翻译了“大日经”啊,一行和尚著写了《大日经疏》……就是作了解释,来阐述密宗的理论。这本儿《大日经疏》后来就是密宗理论最权威的一个解释著作。

等到金刚智来华……就是三年以后……一行这人特别好学啊,就有什么学什么!他又跟着金刚智学“陀罗尼密印”,又帮助金刚智译了“金刚顶经”。这个人的水平就很高啦!但是他水平高,还不止体现在这儿啊……因为,一行和尚在中国科技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一套历书,你知道……中国古代,这个最高级的数学就是做历书,这本儿历书叫《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后来,中国就……使这个……就,自开元以后就使这套历书——《开元大衍历》。此后,唐玄宗谥号他为“大慧禅师”。

为什么这本儿《开元大衍历》这么强呢?是因为在这儿之前,中国人使的是《麟德历》……就,唐朝的时候,人使的是《麟德历》。这个《麟德历》来历也非一般,它是著名的道士李淳风所著。就是……李淳风,他是道家,他编的《麟德历》。如果大家不知道李淳风是谁的话,我说一个事情大家就知道了,就是——《推背图》的作者就是李淳风!就是……在中国最有名的!现在说什么都能预测的“推背图”,这就是李淳风写的。

所以,这套历书,它不光是谁准、谁不准的问题,它是唐初佛道之争的一种体现!当时,怎么来看一个历书准不准呢?很简单,测日食!就是……我说哪天要日食?你说哪天不日食?咱们就看谁测得准。最后,一行就赢了李淳风。

一行在中国的科技史上,他不光是具有科技成果,他还具有科技史的思想哲学成果。因为他做……常年做这种测量式的事情嘛,所以他提出来——在小范围测的东西是不可以无限放大到空间里去测的。这个东西在那个时代,说……一千多年前,能提出这个观念,是很大的一种进步。

“三大士”另一个弟子,叫——惠果。他实际是……嗯,隔代弟子。就是……他出来的时候,“三大士”已经都OVER了。惠果九岁,随不空的再传弟子——昙贞学佛,十七岁入道场。后从不空受了灌顶,然后,他又跟善无畏的弟子——玄超学了密法。就是……他跟着不空的弟子学了“金刚顶”,又跟着善无畏的弟子——玄超学了“大日”。

所以,当不空去世之后,你看这个人已经身兼二学了啊!当然,本身他也是……就,非常地这个……就是,就是佛智非常地好!所以,他身具善无畏和不空两家之长,就把“金刚界密法”和“胎藏界密法”融合在一起了,建立起一种叫“金胎不二”学说。这个学说对日本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到今天对日本佛教界影响很大!就……“金胎不二”理论。

不空死了以后,惠果成了第一位传法阿阇梨,弟子很多!就是……他一个人继承了两家嘛,有点儿像近代那个虚云似的,密宗两大师的学说都在他一个人身上!因为一行吧……他这个脑子都在科技上,在这个宗教上就用得不是很多。这个,这个宗教上的这个……法嗣都让惠果继承了。

惠果传弟子甚众,最有名的就是空海!就是这个……日本人。哎……这很多庙里都立着空海的像啊!空海回国以后传瑜伽密教,开创了日本真言宗。所以,空海是日本真言宗的初祖。

我们知道——这个密教啊,它传到日本,我们叫“东密”。东密还分两部分——东密和台密。这都是汉地的密宗传过去的。藏传的密宗是从印度直接传的,我们叫“西密”,或者叫“藏密”。就是——东密跟我们有关,是我们传出去的;但,西密跟我们没关,人家是从印度直接学的。

密宗经过晚唐的打击,就完全的衰败了,它还不是说衰败还喘一口气儿……它是彻底被打没了!从此之后,中国就没有密宗了……可以说基本没有了!嗯……至少日本的学者是这么认为的,说——中国就没有密宗了。整个儿密宗都……东密都传给我们(指 日本)了。到宋初的时候儿,有一点点的复兴,在这个史书上……但其实只限于译经。它无论是教理啊、仪轨呀、仪式啊……都没有了。

“开元三大士”弘扬的密宗,着重的几点,就是……我们说一下儿,它弘扬的密宗着重几点吧……它实际是着重于两点:一点,就是……它,它呈现给大家的形态到底是什么?它呈现给大家的形态,一点,叫“曼陀罗灌顶”;另一点,叫“金刚瑜伽”。就是……整个儿密宗呈现出来的这个……宗教实践:一个,就是灌顶;一个,就是瑜伽。

曼陀罗灌顶,是金刚智所传的“金刚顶经”的中心部分。它分两部分,就是……一看这个,这个词,我们就知道它分两部分,“曼陀罗灌顶”嘛——曼陀罗是一部分;灌顶是一部分。所谓曼陀罗,又叫这个“曼茶罗”、“曼荼罗”【曼陀罗又作:漫荼罗、曼拏罗、满荼逻、满拏啰、曼吒罗、曼茶罗】,它意译是指——坛。就是地坛的“坛”,坛场。就是——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制作一个土坛儿,这个土坛儿是现在还有!就是说——那种有颜色的砂子画出各种各样相应的图案来,要在各不同的位置裱画出相应的图案用那种彩色的砂子,比如说——瓶儿啊、灯儿啊、香呀……来预示着诸佛菩萨都聚集于此。他们认为——这个坛场的这个绘……通过坛场的这个绘画,要呈现一种什么呢?就是——大悲、智慧、方便的一切教理上的圆满……通过这种坛场的形象体现出来。

修法者呢……或者念动真言,或者禅坐观想……就,要不然坐在这儿看它,要不然就对着它念动真言,这个……心想自己的预期,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这就是曼陀罗。实际上,曼陀罗后来普遍被用于绘画、壁画儿……它,就是……因为它这种画画儿形式啊,就是会引申出一种无限神秘的想象力!后来,曼陀罗被应用在西方的心理治疗学上。

我们知道西方现代两大……叫“双峰”,心理学的两大双峰——弗洛伊德和荣格。荣格的整个儿心理学治疗,就是建立在曼陀罗和炼金术上面的。就是……它整个儿呈现这个……荣格所谓的第二人格,就是通过曼陀罗的形态展示的。后面我们会给大家专门讲一下儿荣格和西藏佛教的关系。

所谓灌顶,啊……这个事儿大家就很清楚啦!拿水浇脑袋嘛。它实际本来是天竺国国王继位的时候,它们印度教的一种仪式,叫“韦陀梵志”。就是……韦陀梵志这个人……就是这么一个神呐,用水去浇这个……这个新继承的这个王的头顶,作为一种仪式。其实,这本身是一种非常异域化的仪式!我在以前提到过,说这个……佛教是有希腊化的因素在里头的!我们不觉得这个灌顶跟基督教的洗礼很像吗?

灌顶,它那个仪式主要是为了表现说——诸佛给你护持了……给你加持了!而一切的灌顶活动是必须在道场里进行的,以曼陀罗为前提,所以叫“曼陀罗灌顶”。

第二个就是金刚瑜伽。瑜伽是密宗引入中国个人修持最重要的一个法门!瑜伽,后来分成两支,一支走向了神秘主义,就是——藏传佛教的瑜伽;而一支留在这个汉地的,就变成了健身延生之术……就变成了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唐密,我基本上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整个儿唐密的阶段也很短,就“开元三大士”这个阶段,介绍到这儿……就介绍完了。

【学习探究】

开元三大士是在密宗祖庭大兴善寺_不是大慈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