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月白
心月白茶·2024太姥山一级白牡丹
《山岚的印记》· 心月白茶记
在福建东北部的云雾深处,太姥山正从春寒中苏醒。这座海上仙山,是白茶最初的故乡。对于心月的制茶人而言,每年的春天,都是一场与山岚、阳光和时间的约定。
“我们等的,就是这片叶子的最佳状态。” 采茶的时机,精确到清明前后十余天。只选取那些茸毛密披、肥壮饱满的头春第一轮芽叶,标准极为苛刻——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芽长于叶,叶片抱心,形似含苞的牡丹花蕾。采摘必须在晨露初干后进行,以防鲜叶上的水气伤及茶质。
“白茶之美,在于‘活’。是阳光和风,亲手制作了这道茶。” 真正的奥秘,藏于接下来的日子里。采摘下的鲜叶,被均匀地摊放在竹匾上,置于温和的春日下,或通风的萎凋房内,进行自然萎凋。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精微的过程。茶青在缓慢失水中,悄然完成内在的转化:茶叶内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茶多酚缓慢氧化,形成了白茶不炒不揉、清雅鲜灵的独特风韵。整个过程,需要制茶人凭借经验,敏锐地感知空气的温湿度,适时调整摊叶的厚薄。
“干燥,是为了将春天的这份‘鲜’永久封存。” 当萎凋达到恰到好处的临界点时,茶叶会进入低温慢烘的干燥阶段,目的是将水分精准地控制在标准以下,稳定品质,以便长期存放。这一切,只为锁住茶树在寒冬积蓄、在春日绽放的全部能量。
开启2024年头采白牡丹的瞬间,仿佛打开了封存春日山林的罐子。
观其形:干茶芽叶连枝,叶缘垂卷,色泽灰绿,身披白毫,宛如银雪落翠微。
赏其汤:冲泡后,茶汤呈现出清澈明亮的浅杏黄色,茶毫在光线下浮动,汤感莹润。
品其韵:
初闻,是扑面而来的、带着阳光气息的鲜灵毫香,纯净而高扬。
细品,清雅的花香(似兰似桂)在杯中缓缓展开,伴随着一丝清甜的嫩香与淡淡的竹叶清香。
入口,茶汤清甜柔滑,鲜爽十足,毫无苦涩之感。那种甜,是类似蜂蜜水般的清甜,温润地滑过喉间。
回味中,齿颊留香,喉部泛起持久的甘甜与清凉感(俗称“喉韵”),呼吸间都带着山野的清气。
这不仅仅是一杯茶,这是一段被凝固的时光。它是太姥山的云雾、春雨和花岗岩风化土壤共同孕育的生命,被制茶人的双手虔诚地接纳,最终化作您杯中这一盏澄澈的春天。
心月白茶——封存春天,品味山韵。